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29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包括上斗驱动机构、下斗驱动机构和凸轮组,凸轮组包括上、下斗驱动凸轮,分别驱动上、下斗驱动机构;上斗驱动机构由导向机构、转动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下斗驱动机构由转换机构、导向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上斗驱动机构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导向机构,并转化为滚子上下往复运动,推动转动机构的拨叉来回转动,拨叉将开关所需要的驱动力传递给料斗。下斗驱动机构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转换机构,并转化为移动座的上下往复运动,推动导向机构作导向运动,将开关门动作所需要的驱动力传递给料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个驱动装置控制双斗的开关门,达到简化结构,缩小安装空间,控制简单化,节约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机械
,涉及一种料斗的驱动装置,尤其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 上、下两个无弹簧斗的斗门开关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动充填包装系统中,如组合秤系统中,使用大量的料斗,如称重斗或集料斗等, 斗门的开关动作由料斗的驱动装置完成。在组合秤中,常并排使用上下两个料斗,共同完 成特定的功能,因此两个料斗之间要求有同步性。通常情况下, 一个驱动装置控制一个料 斗斗门的开关。目前对于两排料斗的开关门控制,采用的技术是上、下两个斗由各自的驱 动装置分别驱动,每个驱动装置需采用步进电机或气动元件为驱动力,这样必然造成组合 秤系统结构复杂,增大安装空间;同时由于装置部件或组件的增加,会增加成本。另一方 面,由于上下两个料斗的驱动装置,由各自的步进电机或气动元件驱动,对它们开关门动 作之间的同步性,控制相当烦琐和复杂,且难以保证双斗间开关门动作一致性达到所要求 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一个驱动装置控制一个料斗斗门,分别由步进电机或气动元件 驱动的缺点,及由此带来的结构复杂、安装空间大、成本较高及控制复杂的缺陷,实现一 个驱动装置控制双斗的开关门,达到简化结构,縮小安装空间,控制简单化,节约成本的 目的;同时开门曲线通过凸轮曲线来实现优化,这样驱动电机可以使用普通的直流或交流 电机来驱动,无需使用步进电机来优化开门曲线。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包括上斗驱动机构、下斗驱动机构和凸轮组; 所述的凸轮组包括同一轴上的上斗驱动凸轮8和下斗驱动凸轮9;所述的上斗驱动机构由导向运动机构、转动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导向运动机构包括 转动轴承110、滚子16、导向机构17和滑动座15,转动轴承110、导向机构17和滚子16 焊接成一整体,导向机构17的导向杆安装在滑动座15内;转动机构包括同一转轴上的内 部拨叉14和外部拨叉12;回位机构包括弹簧座19和弹簧18;将滚子16卡在内部拨叉14 内;在导向机构17与弹簧座19之间连接弹簧18;滑动座15和弹簧座19安装在驱动装置上;所述的下斗驱动机构由运动转换机构、导向运动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运动转换机构 包括转动轴承25、移动座27和导向杆26,移动座27上设有固定杆28,转动轴承25固定 在移动座27上,移动座27安装在导向杆26上并可沿导向杆26运动;导向运动机构包括 关节轴承29、导杆23和导向套22,关节轴承29和导杆23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杆28上,导 杆23可在导向套22内上下移动;回位机构包括压縮弹簧211,'安装在移动座27和固定座 210之间;导向杆26和导向套22安装在固定座210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由上斗驱动机构、凸轮组和下斗驱动机构组成。 由电机驱动凸轮组,凸轮共有两个,上斗驱动凸轮8和下斗驱动凸轮9分别与上斗驱动机 构的转动轴承110和下斗驱动机构的转动轴承25相接触,上斗驱动凸轮和下斗驱动凸轮分 别驱动上、下斗驱动机构,从而实现一个驱动装置控制二个料斗斗门的目的。对于上斗驱动机构,外部的驱动力,如电机的转动,经上斗驱动凸轮8传递给导向运 动机构,并转化为滚子16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滚子16推动转动机构的拨叉来回转动, 外部拨叉12将开关动作所需要的驱动力传递给料斗。 上料斗开关门的驱动过程如下当电机驱动上斗驱动凸轮8时,随着上斗驱动凸轮8的转动,上斗驱动凸轮8带动转动 轴承110向上移动。转动轴承110向上移动,在导向机构17的导向下,滚子16作垂直向 上运动。由于滚子16卡在内部拨叉14内,滚子16运动会带动内部拨叉14作旋装运动, 内部拨叉14进而带动外部拨叉12作旋转运动。外部拨叉12推动料斗开门传动机构,使料斗斗门打开,完成开门动作。在开门过程中,上斗驱动凸轮8驱动转动轴承110向上移动,使导向机构17同步向上 移动,导向机构17与弹簧座19之间的弹簧18处于拉伸状态。随着上斗驱动凸轮8的转动, 上斗驱动凸轮8作回位运动。当上斗驱动凸轮8作回位运动时,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 转动轴承110和导向机构17向下运动,拉动滚子16向下移动,进而内部拨叉14向下转动, 带动外部拨叉12作旋转运动,使料斗门回位,完成关门动作。对于下斗驱动机构,外部驱动力,如电机的转动,经下斗驱动凸轮9传递给运动转换 机构,并转化为移动座27上下往复的直线运动,移动座27上的固定杆带推动导向运动机 构的导杆23作导向运动,导杆23将开关门动作所需要的驱动力传递给料斗。下料斗开关门的驱动过程如下当电机驱动下斗驱动凸轮9时,随着下斗驱动凸轮9的转动,下斗驱动凸轮9带动转动轴承25向下移动,转动轴承25与移动座27固定在一起,由此移动座27沿导向杆26运 动向下移动,移动座27上的固定杆28因此向下运动。固定杆28向下运动推动安装在固定 杆28上的关节轴承29和导杆23运动,导杆23在导向套22内向下移动,导杆23向下移 动,拉动称重斗开门传动机构动作,达到开门的目的。在开门过程中,移动座27向下移动会压縮移动座27与固定座210之间的压缩弹簧211, 直至料斗的门打开。其间压縮弹簧211受力,受力大小和移动座27向下移动距离成正比。 当进行关门动作时,压縮弹簧211受压縮后的弹力驱使移动座27向上运动,移动座27拉 动导杆23向上运动,从而达到关门的目的。为减小驱动装置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可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对于上斗驱动机构,为减 少滑动座15和导向机构17的导向杆之间的摩擦,在滑动座15和导向机构17的导向杆之 间安装有滑动轴承112,可保证导向机构17的平滑移动。同样,为减少外部拨叉12和固定 座之间的摩擦力,在外部拨叉12转轴上安装法兰轴承13,再将法兰轴承13安装在驱动装 置上。对于下斗驱动机构,为减少导杆23上下移动的摩擦力,可在导向套22内安装有滑动 轴承;同时,为减少移动座27在导向杆26中移动的摩擦力,在移动座27和导向杆26之 间安装滑动轴承。为保证移动座27只作上下移动,以及移动座27移动的稳定性,可以设 计两个平行的导向杆26,使移动座27沿两个平行的导向杆26上下移动;相应地,两个压 縮弹簧211对称地安装在移动座27和固定座210之间。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无弹簧料斗的开关门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其回位机构封 闭在装置内部,在外部料斗上不存在弹簧件,有效避免了弹簧所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本专利技术上、下驱动凸轮安装在同一驱动轴上,由一个电机驱动,可以有效解决上、下 斗驱动的同步问题,简化控制。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上、下斗工作的时序来设计凸轮工作范围 的极限角度以及两凸轮安装的相对角度,来满足上、下斗开、关门的有机配合和使电机的 有效率达到最大。斗开、关门的柔和度依靠凸轮的工作曲线来实现。驱动凸轮安装在电机 的同一侧,这样使驱动斗的机构更加紧凑,安装方便。总之,本专利技术的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能简化结构,縮小安装空间,结构小巧、紧凑, 使控制简单化,节省成本,用电量减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 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加以限定。附图说明图l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凸轮组结构立体图 图3上斗驱动机构立体图(1) 图4上斗驱动机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斗开关门驱动装置,包括上斗驱动机构、下斗驱动机构和凸轮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凸轮组包括同一轴上的上斗驱动凸轮(8)和下斗驱动凸轮(9); 所述的上斗驱动机构由导向运动机构、转动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导向运动机构包括转动轴承(110)、滚子(16)、导向机构(17)和滑动座(15),转动轴承(110)、导向机构(17)和滚子(16)焊接成一整体,导向机构(17)的导向杆安装在滑动座(15)内;转动机构包括同一转轴上的内部拨叉(14)和外部拨叉(12);回位机构包括弹簧座(19)和弹簧(18);将滚子(16)卡在内部拨叉(14)内;在导向机构(17)与弹簧座(19)之间连接弹簧(18);滑动座(15)和弹簧座(19)安装在驱动装置上; 所述的下斗驱动机构由运动转换机构、导向运动机构和回位机构组成;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转动轴承(25)、移动座(27)和导向杆(26),移动座(27)上设有固定杆(28),转动轴承(25)固定在移动座(27)上,移动座(27)安装在导向杆(26)上并可沿导向杆(26)运动;导向运动机构包括关节轴承(29)、导杆(23)和导向套(22),关节轴承(29)和导杆(23)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杆(28)上,导杆(23)可在导向套(22)内上下移动;回位机构包括压缩弹簧(211),安装在移动座(27)和固定座(210)之间;导向杆(26)和导向套(22)安装在固定座(2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连成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仅一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