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女儿红根、狼尾巴花、粉背蕨、白花蛇舌草、大金刀、蔓胡秃子根、榔榆皮、小二仙草、戟叶石韦、川谷根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病原体在尿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大肠杆菌在机体尿中生长繁殖,并侵袭尿路粘膜或组织所引起的感染。泌尿系感染具有顽固性、迀延性、治愈时间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在感染性疾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据国内统计,泌尿系感染患者占我国普查统计人口的0.91 %,尤其是女性多见,约2.37%。临床常见证型有湿热下注、阴虚湿热、脾肾两虚。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针对泌尿系感染病因,西医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尽管抗菌药在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临床疗效受到较大的影响,加上长期使用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和肝肾损害,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因素及治法已比较成熟,通过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饮食疗法等多种形式,可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女儿红根、狼尾巴花、粉背蕨、白花蛇舌草、大金刀、蔓胡秃子根、榔榆皮、小二仙草、戟叶石韦、川谷根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女儿红根30-50份、狼尾巴花20-40份、粉背蕨20-40份、白花蛇舌草20-40份、大金刀15-25份、蔓胡秀子根15-25份、榔榆皮15-25份、小二仙草9-15份、戟叶石韦9-15份、川谷根9_15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女儿红根40份、狼尾巴花30份、粉背蕨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大金刀20份、蔓胡秀子根20份、榔榆皮20份、小二仙草12份、戟叶石韦12份、川谷根12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女儿红根:苦、微,凉。清热,利湿,解毒。主治热淋,黄疸,痢疾,带下,跌打损伤。狼尾巴花:苦、辛,平。活血利水,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乳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粉背蕨:淡,平。归肺、脾、肝经。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主治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带下,淋证,跌打损伤,瘰疬。白花蛇舌草:苦、甘,寒。归心、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利湿退黄。主治肺热喘嗽,肺痈,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大金刀:苦,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主治热淋,小便不利,尿血,肺痨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痈肿,水火烫伤。蔓胡颓子根:辛、微涩,凉。利水通淋,散瘀消肿。主治痢疾,腹泻,黄疸型肝炎,热淋,石淋,胃痛,吐血,痔血,血崩,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榔榆皮:甘、微苦,寒。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治热淋,小便不利,疮疡肿毒,乳痈,水火烫伤,痢疾,胃肠出血,尿血,痔血,腰背酸痛,外伤出血。小二仙草:苦、辛,凉。清热,利湿,通便,活血,解毒。主治热淋,痢疾,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疔疮痈疖,乳痈,烫伤,毒蛇咬伤。戟叶石韦:苦、甘,平。利水通淋,清泄肺热。主治肾炎水肿,泌尿道感染,尿道结石,肺热咳嗽,咯血,支气管哮喘,咽喉炎等症。川谷根:甘、淡,微寒。归脾、膀胱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消积杀虫。主治热淋,血淋,膏淋,崩漏,白带,水肿,湿热黄疸,食积腹胀,蛔虫症。中医认为,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多因下焦感受湿热病邪、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本专利技术中女儿红根清热利湿解毒,为君药;狼尾巴花活血利水、解毒消肿,粉背蕨健脾利湿、活血止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臣药;大金刀清热利湿、止血解毒,蔓胡颓子根利水通淋、散瘀消肿,榔榆皮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凉血止血,小二仙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戟叶石韦利水通淋、清泄肺热,川谷根清热凉血、利水通淋。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利水、解毒消肿、健脾利湿、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活血解毒、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达到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于2007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12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28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68例,年龄22_6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多在2天-1个月。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发病骤急,小便频急不畅,滴沥涩痛,尿黄混浊,或见血尿。小腹拘急,腰部酸痛,伴恶寒发热,心烦口苦,恶心呕吐等症;②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③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④膀胱俞、肾俞等穴位有压痛及扣击痛;⑤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少许?“++++”,可见尿蛋白,清洁中段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在10万/cm2以上;⑥慢性期作肾盂造影,B超、肾图扫描等检查。并有如下症状: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治疗方法:3.1处方:女儿红根40g、狼尾巴花30g、粉背蕨30g、白花蛇舌草30g、大金刀20g、蔓胡秀子根20g、榔榆皮20g、小二仙草12g、戟叶石韦12g、川谷根12g。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7天为1疗程。4、治疗结果: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3次阴性;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及尿常规有改善,中段尿培养或为阳性;未愈:症状及尿常规均无变化。4.2结果:128例患者中,治愈106例(82.8 % ),好转20例(15.6%),未愈2例(1.6% ),总有效率为98.4% ο5、典型病例5.1刘某,女,27岁。2007年6月16日就诊。患者尿频、尿急、尿痛10天,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伴有腰痛。查:体温:38.5°C。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X109/L,中性粒细胞0.63,淋巴细胞0.24。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1个疗程,体温恢复正常,尿常规:白细胞0-2,血常规已正常,尿路刺激症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中段尿培养检查无细菌生长,血常规、尿常规均属正常,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5.2钱某,女,38岁。2011年5月8日就诊。患者尿频、尿急、尿痛20天,伴有恶寒发热,尿道灼热刺痛,急迫不爽,尿黄浑浊,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查:体温:38.8°Co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5X 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25。舌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湿热下注型泌尿系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女儿红根30‑50份、狼尾巴花20‑40份、粉背蕨20‑40份、白花蛇舌草20‑40份、大金刀15‑25份、蔓胡秃子根15‑25份、榔榆皮15‑25份、小二仙草9‑15份、戟叶石韦9‑15份、川谷根9‑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臧海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