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793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裁刀刀背端通过紧固件Ⅰ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裁刀通孔内的上盖板的两侧通过紧固件Ⅱ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高度的圆柱筒,圆柱筒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圆柱筒内装有一个由圆板和圆柱组成的T型柱,两个圆柱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顶出板与上盖板之间的圆柱筒和圆柱上缠绕有弹簧,在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顶出板能够伸出裁刀刀刃3mm~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裁刀裁切时不会影响裁切试片的大小,同时,裁切完后,试片会从裁刀中完全顶出,不需要再借助其他硬物从裁刀另一侧将试样顶出,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试仪器设备类、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撕裂试片自动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任何橡胶制品都是在一定外力条件下使用,因而要求橡胶应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而性能中较为常用包含有撕裂性能,在进行成品质量检查,设计胶料配方,确定工艺条件,及比较橡胶耐老化,耐介质性能时,一般需要通过撕裂性能予以鉴定和考察,因此,撕裂性能则为橡胶重要常规项目之一。在撕裂试验过程中,要将硫化试片冲裁成常规的直角形状撕裂试片,然后采用相应拉力机检测其力学性能。试样应从厚度为2.00±0.30mm硫化胶片上用裁刀裁取。在冲裁过程中经常出现撕裂试样卡在裁刀内的情况,这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弹性,试样发生了弹性形变而被卡住,不便于取出,而需要借助其他硬物从裁刀另一侧将试样顶出。这样就增加了试验难度,影响实验速度和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本人结合自己专业,专利技术了一种撕裂试片自动顶出装置。使以上问题不复存在,且不影响实验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自动将撕裂后裁刀内的试片从裁刀内顶出的顶出装置。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所述裁刀刀背端通过紧固件I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裁刀通孔内的上盖板的两侧通过紧固件II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高度的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所述圆柱筒内装有一个由圆板和圆柱组成的T型柱,两个圆柱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与上盖板之间的圆柱筒和圆柱上缠绕有弹簧,在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顶出板能够伸出裁刀刀刃3mm?5mmο所述顶出板上开有凹槽,所述圆柱深入到凹槽内与顶出板固定为一体。所述紧固件I由两块相互垂直连接的直板I组成,每一块直板I上各有一个通孔I ο所述紧固件II为一块直板II,所述直板II的任一端的形状与圆柱筒上和该直板II相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直板II上开有一个通孔II。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裁刀裁切时不会影响裁切试片的大小,同时,裁切完后,试片会从裁刀中完全顶出,不需要再借助其他硬物从裁刀另一侧将试样顶出,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彳丁,提尚了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直角裁刀结构不意图;图2为A-A面剖面图;图3为紧固件I结构示意图;图4为紧固件II结构示意图;1 一直角形裁刀,la —裁刀通孔,lb —裁刀刀背,lc 一裁刀刀刃,2 —紧固件I,2-1—直板I,2-2—通孔I,3—上盖板,4一紧固件II,4-1 一直板II,4-2—通孔II,5—圆柱筒,6—圆环板,7— T型柱,7-1—圆板,7-2—圆柱,8—弹簧,9一顶出板,10—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1,裁刀刀背lb端通过紧固件I 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3,紧固件I 2由两块相互垂直连接的直板I 2-1组成,每一块直板I 2-1上各有一个通孔I 2-2,通过螺钉紧固直板I 2-1将上盖板3与直角形裁刀1固定为一体。裁刀通孔la内的上盖板3的两侧通过紧固件II 4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la高度的圆柱筒5,紧固件II 4为一块直板II 4-1,直板II 4-1的任一端的形状与圆柱筒5上和该直板II 4-1相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直板II 4-1上开有一个通孔II 4-2,将直板II 4-1焊接在圆柱筒5上,然后通过螺钉紧固直板II 4-1将圆柱筒5与上盖板3固定为一体,圆柱筒5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6,圆柱筒5内装有一个由圆板7-1和圆柱7-2组成的T型柱7,圆柱筒5的作用除固定压缩弹簧外,还可作为T型柱7的导轨,两个圆柱7-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9,顶出板9上开有凹槽10,圆柱7-2深入到凹槽10内与顶出板9焊接为一体,顶出板9尺寸要小于撕裂试片尺寸,即能在直角形裁刀1内部自由活动,又不能和裁刀刀刃lc相碰,以免伤及裁刀刀刃lc,顶出板9与上盖板3之间的圆柱筒5和圆柱7-2上缠绕有弹簧8,在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下,顶出板9能够伸出裁刀刀刃lc3mm?5mm,在冲裁高分子试片使用过程中,由于试片厚度基本为2mm,压缩弹簧被压缩5 mm?7mm。冲裁后,被压缩的弹簧会自动将卡在裁刀刀刃lc内部的高分子材料撕裂试样两端顶出(或完整顶出),方便了撕裂试样的接取。本技术主要是针对高分子材料由于有高弹性,冲裁过程中易发生弹性形变,撕裂试片试样易被卡在裁刀内,不易被取出,影响实验速度和效率现象。使用该装置,以上问题得到充分消除,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实验效率。【主权项】1.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1),所述裁刀刀背(lb)端通过紧固件I (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3),其特征在于:裁刀通孔(la)内的上盖板(3)的两侧通过紧固件II (4)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la)高度的圆柱筒(5),所述圆柱筒(5)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6),所述圆柱筒(5)内装有一个由圆板(7-1)和圆柱(7-2)组成的T型柱(7),两个圆柱(7-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9),所述顶出板(9)与上盖板(3)之间的圆柱筒(5)和圆柱(7-2)上缠绕有弹簧(8),在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顶出板(9)能够伸出裁刀刀刃(lc) 3mm?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9)上开有凹槽(10),所述圆柱(7-2)深入到凹槽(10)内与顶出板(9)固定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I(2)由两块相互垂直连接的直板I (2-1)组成,每一块直板I (2-1)上各有一个通孔I (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II(4)为一块直板II(4-1),所述直板II (4-1)的任一端的形状与圆柱筒(5)上和该直板II (4-1)相接触的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直板II (4-1)上开有一个通孔II (4-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裁刀刀背端通过紧固件Ⅰ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裁刀通孔内的上盖板的两侧通过紧固件Ⅱ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高度的圆柱筒,圆柱筒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圆柱筒内装有一个由圆板和圆柱组成的T型柱,两个圆柱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顶出板与上盖板之间的圆柱筒和圆柱上缠绕有弹簧,在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顶出板能够伸出裁刀刀刃3mm~5mm。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裁刀裁切时不会影响裁切试片的大小,同时,裁切完后,试片会从裁刀中完全顶出,不需要再借助其他硬物从裁刀另一侧将试样顶出,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实验效率。【IPC分类】G01N1/28【公开号】CN204964272【申请号】CN201520660995【专利技术人】张馨, 刘琼琼, 刘巨源, 杨昭, 李培培, 王国志, 张军蓓 【申请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日】2016年1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出装置,包括直角形裁刀(1),所述裁刀刀背(1b)端通过紧固件Ⅰ(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上盖板(3),其特征在于:裁刀通孔(1a)内的上盖板(3)的两侧通过紧固件Ⅱ(4)各固定连接一个高度小于裁刀通孔(1a)高度的圆柱筒(5),所述圆柱筒(5)的底端固定连接一块圆环板(6),所述圆柱筒(5)内装有一个由圆板(7‑1)和圆柱(7‑2)组成的T型柱(7),两个圆柱(7‑2)固定连接一块与直角形裁刀(1)形状相适配的顶出板(9),所述顶出板(9)与上盖板(3)之间的圆柱筒(5)和圆柱(7‑2)上缠绕有弹簧(8),在弹簧(8)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顶出板(9)能够伸出裁刀刀刃(1c)3mm~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馨刘琼琼刘巨源杨昭李培培王国志张军蓓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