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4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0)、安装在桶体(10)上的桶盖(11)和自动感应掀盖机构(2);所述桶体(10)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桶盖(11)与所述桶体(10)为可分离活动连接;当多个桶体(10)相互套接重叠放在一起时,相邻两桶体(10)的桶壁相贴,其中位于最内层的桶体(10)的桶腔正好容纳多个相互叠合在一起的桶盖(11),所述掀盖机构的弹簧卡销装置(111)两端分别与所述掀盖机构基座(21)相应的卡孔(22)可分离枢接,所述掀盖机构(2)的传动部件则安装在一个马达盒内并通过卡榫装置卡紧于动力盒内的马达盒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垃圾桶能有效节省存放与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能方便使用者自行更换易损传动部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倒梯形结构的可叠;^文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垃圾桶,其外形多为直筒的,如圆柱形、长方体或直的多面体 结构,同时,桶盖一般不能方便拆解,这种结构的垃圾桶有一个重大的缺点, 这就是在储存与运输时不能多个叠i文,导致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占用41大的空 间,直接导致运输与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现有的垃圾桶中马达通常是固定安装在固定件上,这种安装是 相对固定的,如果马达出了故障或者已损坏不可修复,就意味着整个垃圾桶的 报废;就算是可修复的情形,也必须要求专业维修人员才能进行,给使用者带 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多个叠放的、节省存放与 运输空间的垃圾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的另 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者更换易 损传动配件的自动开盖垃圾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设计和制造一种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包括桶体、安装在所述桶体上的 桶盖及其自动感应掀盖机构,该自动感应掀盖机构包括控制单元和红外感应装 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该红外发射管可发射红 外脉沖信号并在所述桶盖前方形成一感应区,所述桶体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桶盖与所述桶体为活动可分离连接;当多个所述桶体相互套接叠放在一起时,相 邻的两桶体的桶壁相贴,其中位于最内层的桶体的桶腔正好容纳从所述多个桶 体卸下来的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多个桶盖。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包括外桶和内桶,所述桶盖与所 述外桶活动可分离连接,所述内桶置于所述外桶桶腔内;所述外桶和内桶均呈 倒梯形结构,当所述多个外桶相互套接叠放在一起时,其中位于最内层的外桶 桶腔正好容纳多个相互套接重叠在一起的内桶,其中位于最内层的内桶桶腔正 好容纳多个从所述外桶卸下来的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多个桶盖。-所迷掀盖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桶体或外桶顶部的环状掀盖机构基 座,所迷桶盖的后部两端各设一弹簧卡销装置,该弹簧卡销装置分别与所述掀 盖机构基座相应的卡孔可分离枢接。所述掀盖机构可以制作成自动感应掀盖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掀盖才几构 基座的马达、减速及行程控制齿轮组和动力齿轮、控制单元以及红外感应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该红外发射管可发射红外脉冲信 号并在所述掀盖机构基座上方形成一感应区,所述红外接收管可接收进入该感 应区内的物体所反射的红外脉沖信号并将该红外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 号,所述控制单元与红外感应装置以及马达之间电连接,所述桶盖后部两弹簧 卡销装置之间固设一齿轮,该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所述自动感应掀盖机构由至少一节干电池提供电源,并且所述马达、动力 齿轮以及电池均集成安装在掀盖机构基座上所设的一个动力盒腔内,所述马 达、减速及行程控制齿轮组安装在一马达盒内,所述马达盒外设有多个弹性卡 榫,所述动力盒腔内的马达盒支架相应位置设有多个卡孔,藉此,将所述马达 盒置入所述马达盒支架内时,所述弹性卡榫卡入卡孔内,使所述马达盒与所述 马达盒支架呈方便拆装的可分离连接。所述桶盖安装齿轮的位置设有至少一条补强凸棱。所述掀盖才几构也可以是传统的脚踏掀盖机构。为方便内桶的提取,所述内桶顶缘可以设有提手。与现有^f支术相比,本技术的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具有如下优点1. 由于本技术的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采用倒梯形结构的桶体, 因而在储存与运输时可以把多个垃圾桶进行叠放,从而有效节省存放与运输空 间,运输及物流成本大大降低;2. 通过巧妙的设计,本技术的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的易损传动 部件如马iiA齿轮组是集装成一体的并可借助卡位卡嵌于动力盒内,用户可自 行取出与置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易损传动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则萄的分解示意图2是桶盖与掀盖机构基座接合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3是动力盒和传动部件马达盒之间的装配关系的局部结构放大图4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外桶叠放示意图5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的外桶和内桶的叠放示意图6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的外桶、内桶和桶盖叠放在一 起的示意图7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叠放后装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及图4所示,本技术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0、 安装在所述桶体10上的桶盖11,桶体10设置一掀盖机构2作用在所述桶盖 11,所述桶体10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桶盖11与所述桶体10为可分离连接。 当所述多个桶体10相互套接重叠》文在一起时,相邻的两桶体10的桶壁相贴, 其中位于最内层的桶体10的桶腔正好容纳从所述多个桶体IO卸下来的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多个桶盖ll。本技术的垃圾桶既可以是单层的桶体,也可以i殳置内外层桶体,如图 1、图4、图5所示,所述桶体包括外桶1和内桶3,所述桶盖11与所述外桶1 活动可分离连接,所述内桶3置于所述外桶1桶腔内;所述外桶1和内桶3均 呈倒梯形结构,当所述多个外桶l相互套接叠放在一起时,其中位于最内层的 外桶1桶腔正好容纳多个相互套接重叠在一起的内桶3,其中位于最内层的内 桶3桶腔正好容纳多个从所述外桶1卸下来的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多个桶盖11。 由于本技术的垃圾桶采用了上述的特殊结构,在垃圾桶需要装箱运输时, 可以先^ei萄盖11先从外桶1卸下来,然后把多个外桶1叠放在一起(见图4), 再把多个内桶3叠》文在一起后置于图4中最内层的外桶1的桶腔内(见图5), 接着把卸下来的多个桶盖11叠合在一起置于图5最内层的内桶3的桶腔内(见 图6 ),最后把从外到内顺序叠放在一起的多个外桶1 、多个内桶3及其多个桶 盖11装入包装箱4之内(见图7所示)。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掀盖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迷外桶1顶部的 环状掀盖机构基座21,所述桶盖11的后部两端各设一弹簧卡销装置111,该 弹簧卡销装置111分别与所述掀盖才几构基座21相应的卡孔22可分离枢接,该 弹簧卡销装置111包括一根弹簧112,借助该弹簧112的弹力,使所述的桶盖 11得以卡紧在卡孔22内,同时在需要时,可以将桶盖11从掀盖机构基座21 上卸下。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掀盖机构2为自动感应掀盖机构,包括 安装在所述掀盖才几构基座21的马达220、减速及行程控制齿轮组和动力齿轮 23、控制单元25以及红外感应装置24,所述感应装置24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 外接收管,该红外发射管可发射红外脉冲信号并在所述掀盖机构基座21上方 形成一感应区,所述红外接收管可接收进入该感应区内的物体所反射的红外脉 冲信号并将该红外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控制单元25包括多个 现有自动感应开盖的垃圾桶中通常使用的控制电路以及与之电连接的导线,该 控制单元25与红外感应装置24以及马达220之间电连接,所述桶盖11后部两弹簧卡销装置111之间固设一齿轮113,该齿轮113与动力齿轮23啮合。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感应掀盖机构由至少一节干电^4^供电源,并且所 述马达220、动力齿轮23以及电池均集成安装在掀盖机构基座21上所设的一 个动力盒26腔内。如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减少运输体积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0)、安装在所述桶体(10)上的桶盖(11)及其自动感应掀盖机构(2),该自动感应掀盖机构(2)包括控制单元(25)和红外感应装置(24),所述红外感应装置(24)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该红外发射管可发射红外脉冲信号并在所述桶盖(11)前方形成一感应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桶体(10)呈倒梯形结构,所述桶盖(11)与所述桶体(10)为活动可分离连接;当多个所述桶体(10)相互套接叠放在一起时,相邻的两桶体(10)的桶壁相贴,其中位于最内层的桶体(10)的桶腔正好容纳从所述多个桶体(10)卸下来的相互叠合在一起的多个桶盖(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董超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