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1364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包括一个生态净化模块和四个物理化学净化模块,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位于正中心,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围绕所述生态净化模块排列,五个模块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生态出水槽相连通并拼合成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立体系统,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生态出水槽设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三种方法进行有机组合,研发出了一种集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和生态净化模块于一体的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弥补劣势,全面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且使用集约化工艺,有效减少占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河流污染情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中小河流,由于它们大多数环绕居民区、农田,临近禽畜养殖场,又受养鱼塘、中小型工业等的影响,其水质受污程度相当严重。而中小河流、毛细管河流组成的水网,也是居民用水、农业灌溉和渔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影响作物和鱼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蓄积毒素,生产出有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众多被污染河水还会通过水网最终汇入大江大河,从而直接影响大江大河的水质。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微污染水体的工程技术根据处理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四大类。物理净化法是采用物理的、机械的方法对污染河流进行人工净化,该类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处理效果十分明显,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化学净化法主要是指向污染的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通过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投加化学药剂,所以治理费用较高,而且还易造成二次污染,故该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生物净化法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功能,采用人工措施来创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培育出大量净化能力强的微生物,以提高对污染水体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效率的一种净化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省、不需耗能或低耗能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该法能使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恢复;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的基本原理,按照天然水体自身规律去恢复水体的本来面貌,进而通过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去降解污染物质的,该类方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及亲密相处,目前在国外己达到工程实用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微污染水体处理常规工艺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提供一种能够将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和生态净化模块于一体的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相弥补对方的劣势,全面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包括一个生态净化模块和四个物理化学净化模块,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位于正中心,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围绕所述生态净化模块排列,五个模块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生态出水槽相连通并拼合成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立体系统,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生态出水槽设有出水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采用地埋式,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顶部铺设草坪,所述生态出水槽内种植绿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生态浮岛和接触氧化工艺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生态浮岛内种植芋头、慈菇、荸荠、水芹、蕹菜、美人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水生经济作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底部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顶部两侧与垂直方向呈30~60°角的位置钻设布水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包括混凝反应池和复合沉淀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混凝反应池开设有进水管、进药管和进气管,所述混凝反应池内采用改性硅藻土为混凝剂,所述混凝反应池底部设有穿孔搅拌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复合沉淀池包括斜管和竖流管,所述竖流管通过集水管连通至混凝反应池顶部,所述复合沉淀池内侧壁与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底部的布水管相连通,所述复合沉淀池底部开设有排泥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进水管、进药管、进气管、排泥管上设置电磁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所述进水管前设置水质和水量监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三种方法进行有机组合,研发出了一种集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和生态净化模块于一体的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弥补劣势,全面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且使用集约化工艺,有效减少占地。2)整个净化系统采用地埋式,在表面铺设草坪或种植绿植,景观效果好。3)生态净化模块采用复合式生态模块——生态浮岛和接触氧化相结合的工艺,能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其中生态浮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具有净化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人造景观等方面的功能及经济潜力。4)生态净化模块底部布水管和布水孔的设置保证了生态净化模块中的均匀布水。5)混凝反应池进药管的设置满足了针对不同类别污染水体可添加不同处理药剂的需求;采用改性硅藻土为混凝剂,脱氮除磷效果好;穿孔搅拌系统配合进气管满足了混凝反应池的混凝需求。6)采用斜管配合竖流式的复合沉淀池,沉淀效果更佳;底部排泥管的设置方便了污染水体中污泥的排出。7)电磁阀的设置实现了全自动控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8)进水管前水质和水量监测装置的设置可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具体情况开启不同数量的物理化学净化模块,有效抵抗水质水量负荷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主视剖面图。附图标记:1,生态净化模块;2,物理化学净化模块;3,生态出水槽;4,进水管;5,出水管;6,生态浮岛;7,接触氧化工艺系统;8,布水管;9,混凝反应池;10,复合沉淀池;11,进药管;12,进气管;13,排泥管;14,穿孔搅拌系统;15,斜管;16,竖流管;17,集水管;18,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俯视图,由此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生态净化模块1和四块内部构造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净化模块组成,所述生态净化模块1位于正中心,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2围绕所述生态净化模块1排列,五个模块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生态出水槽3相连通并拼合成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立体系统。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的主视剖面图,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采用地埋式,物理化学净化模块2顶部铺设草坪,生态出水槽3内种植绿植并开设出水管5。生态净化模块1包括生态浮岛6和接触氧化工艺系统7,生态浮岛6内可种植芋头、慈菇、荸荠、水芹、蕹菜、美人蕉等植物。生态净化模块1底部还设有布水管8,布水管8顶部两侧与垂直方向呈30~60°角的位置钻设布水孔。物理化学净化模块2包括混凝反应池9和复合沉淀池10。混凝反应池9开设有进水管4、进药管11和进气管12,混凝反应池9内采用改性硅藻土为混凝剂,混凝反应池9底部设有穿孔搅拌系统14。复合沉淀池10包括斜管15和竖流管16,竖流管16通过集水管17连通至混凝反应池9顶部,复合沉淀池10内侧壁与生态净化模块1底部的布水管8相连通,复合沉淀池10底部开设有排泥管13。进水管4、进药管11、进气管12、排泥管13上设置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生态净化模块和四个物理化学净化模块,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位于正中心,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围绕所述生态净化模块排列,五个模块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生态出水槽相连通并拼合成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立体系统,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生态出水槽设有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生态净化模块和四个物理化学净化模块,所述生态净化模块位于正中心,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围绕所述生态净化模块排列,五个模块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生态出水槽相连通并拼合成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立体系统,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生态出水槽设有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采用地埋式,所述物理化学净化模块顶部铺设草坪,所述生态出水槽内种植绿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包括生态浮岛和接触氧化工艺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内种植水生经济作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快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模块底部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顶部两侧与垂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浏匡武葛军郑西强朱慧娈夏明军袁步先方降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