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国祥专利>正文

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75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具体是一种通过感应装置感应而在投掷垃圾前自动开启桶盖,并在投掷后自动盖合桶盖的垃圾桶。现有技术存在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清洗维修不便、费电、外力开关时桶盖易损坏、工作不可靠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下桶体、盖于下桶体上的上桶体、铰接于上桶体上的桶盖和设于上桶体前端的感应器,所述的上桶体上由桶盖覆盖的部位开设有投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桶体后端设有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与轮柄的轴端相连,轮柄的柄端则通过一拉杆连接于桶盖上,所述的感应器通过控制电路与动力机构连接。工作稳定,尤其可以避免外力关闭桶盖时损坏桶盖,省电,延长了使用寿命,便于清洗和维修,工作可靠,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翻盖垃圾桶,具体是一种通过感应装置感应而在投掷垃圾前自动开启桶盖,并在投掷后自动盖合桶盖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感应式垃圾桶如公告号为2564508的中国专利所述(见图1)外桶5′内置有内桶8′,外桶5′上安装有大盖3′,大盖3前端装有感应头1′,大盖3′中间开有通孔并在孔上设有小盖2′,动力机构6′和电源7′安装于外桶5′与内桶8之间空腔的底部,动力机构6′通过顶杆4和杠杆机构9′与小盖2相连。使用时,当人接近桶盖时,感应头1将信号传给动力机构6′,动力机构6′通过顶杆4和杠杆机构9将小盖2′打开;人离开后,信号中断,桶盖复位。上述结构的感应式垃圾桶动力机构与桶盖距离较长,顶杆和杠杆机构笨重复杂,力传递路径长,动力机构(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较大力矩,影响了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工作时电机需要提供较大动力,费电;因为需要增设内桶,造成垃圾桶体笨重,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在清除容纳的垃圾时要将其从外桶中取出或倾倒,不便于实际使用;外桶内安装有电子元件,使得清除附着的污物或清洗不便;动力机构和电源设于桶体底部,不便于维修和电池的更换。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又出现了一种动力机构和电源设于桶体顶部的感应式垃圾桶,如公告号为2529840的中国专利所述(见图2)包括上桶体1″、下桶体2″、桶盖3″、感应窗及驱动装置5″,感应窗及驱动装置5″均安装于上桶体1″内,桶盖3″于与桶体1″铰接并于铰接一侧固接有一扇齿轮31″,该扇齿轮31″与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这种结构的感应式垃圾桶的驱动装置与桶盖之间完全靠齿轮传动,桶盖的开启和关闭的动力均依赖于啮合传动的齿轮,长时间使用后易磨损而影响垃圾桶正常工作。尤其,当垃圾桶处于无电或缺电状态时,桶盖的开启和关闭比较费力,当人力或其它外力强制关闭桶盖时,因为齿轮啮合传动的活动余量较小,桶盖与伞齿轮的连接处要承受齿轮组、电机反转时所产生的较大阻力,极易使其局部损坏,导致桶盖无法正常工作,同时这种单纯的啮合传动容易损伤损坏电机和传动构件,工作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以达到结构简单稳定、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和清洗、使用方便的目的。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包括下桶体、盖于下桶体上的上桶体、铰接于上桶体上的桶盖和设于上桶体前端的感应器,所述的上桶体上由桶盖覆盖的部位开设有投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桶体后端设有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与轮柄的轴端相连,轮柄的柄端则通过一拉杆连接于桶盖上,所述的感应器通过控制电路与动力机构连接。和第一种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轮柄拉杆机构设于垃圾桶顶部的上桶体中,动力机构与桶盖之间距离较近,只需用细短的拉杆(如钢丝)即可传递足够的动力,动力机构工作时负荷小,减小了其损坏的可能性且省电,由于无须设置内桶,上下桶可分离,清洗维修、清除容纳垃圾的下桶体十分方便。和第二种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的轮柄拉杆结构比齿轮结构合理,稳定性高。由于轮柄拉杆结构比齿轮结构活动余量大,受力方向没有卡死,且拉杆与轮柄的力臂方向接近垂直,力的作用效率高,因此在外力强制关闭桶盖时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就能使桶盖开合,对桶盖与拉杆结合处及动力构件的影响很小,降低了桶盖局部损坏的概率,提高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投放口周沿设有引导圈,引导圈与上桶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的动力机构和控制电路设置在该容纳腔内。引导圈既对垃圾投放起引导作用,又可保护动力机构和控制电路,防止异物进入动力机构和控制电路内,保证其正常工作。所述的桶盖上设有转动座,转动座通过连轴铰接在上桶体的固定座上,所述的桶盖上还设有与拉杆相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位于转动座的后侧。这样,开启桶盖时,拉杆向下运动并牵动桶盖后端下降,使桶盖以连轴为中心转动,桶盖前端上升完成开启动作,这种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拉杆长度,使结构紧凑,并留以更大的活动余量。所述的轮柄的柄端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拉杆可转动连接于定位孔内。开设位置不同的多个定位孔便于调节拉杆的连接位置,便于选择桶盖的开合度和开合速度。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变速传动机构以及为电机提供动力的电源。所述的变速传动机构包括滑轮组和减速齿轮组,所述的滑轮组中的滑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皮带和齿轮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速加力效果,减小噪音。所示的控制电路连接有手控开关,所述的手控开关设置于上桶体上。手控开关便于在不需要时关闭电路,或感应器故障的情况下操作垃圾桶盖的开关。所述的上桶体与下桶体之间设有垫圈。垫圈能使上下桶体更紧密地配合,防止桶内异味外溢。所述的上桶体下侧设有若干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能保证上下桶体之间准确盖合。本技术采用了设于垃圾桶顶部的轮柄拉杆结构实现动力机构与桶盖之间的传动,轮柄拉杆结构较伞齿轮结构控制桶盖开合使用效果好,留有较大的活动余量,制造方便,工作稳定,尤其可以避免外力关闭桶盖时损坏桶盖,省电,延长了使用寿命,既达到了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清洗和维修的目的,又具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感应式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另一种感应式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桶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桶体开启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轮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动力机构与轮柄拉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桶体;2、上桶体;3、桶盖;4、动力机构;5、轮柄;6、拉杆;7、感应器;8、引导圈;9、转动座;10、转轴;11、固定轴;12、连接座;13、手控开关;14、定位凸起;15、定位孔;16、传动箱上盖;17、减速齿轮组;18、挡板;19、主动滑轮轴;20、主动滑轮;21、被动滑轮;22、皮带;23、电机连接螺钉;24、被动滑轮轴;25、传动箱底座;26、传动箱固定螺钉;27、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的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上桶体2盖设于下桶体1上,上桶体上开有投放口,投放口周沿设有引导圈8,投放口上覆盖有桶盖3,该桶盖3上设置有转动座9,转动座9通过转轴10安装于设于上桶体3的固定座11上。引导圈8与上桶体2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动力机构4,动力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轮柄5,轮柄5通过拉杆6连接设于桶盖3后端的连接座12上。轮柄5的柄端设有多个定位孔15(详见图5)。上桶体2的前端安装有感应器7和手控开关13,感应器7和手控开关13都通过控制电路连接到动力机构4,上桶体2的下侧与下桶体1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凸起14和垫圈。图6所示的为动力机构与轮柄拉杆机构的一种实现方式,电机27通过主动滑轮20、被动滑轮21和减速齿轮组17把动力传给轮柄5。主动滑轮20与被动滑轮21之间用皮带22传动,构成滑轮组。使用时,当人靠近垃圾桶时,感应器感应到人手的接近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通过变速传动机构减速加力后,使轮柄逆时针转动并牵引桶盖以转轴为轴顺时针转动,桶盖开启;投放垃圾完毕后,电机反转,使轮柄顺时针转动并牵引桶盖以转轴为轴逆时针转动,桶盖关闭。即使在断电或缺电情况下,手动开关桶盖时,也不会对桶盖与拉杆结合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感应式自动翻盖垃圾桶,包括下桶体(1)、盖于下桶体(1)上的上桶体(2)、铰接于上桶体(2)上的桶盖(3)和设于上桶体(2)前端的感应器(7),所述的上桶体(2)上由桶盖(3)覆盖的部位开设有投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桶体(2)后端设有动力机构(4),该动力机构(4)与轮柄(5)的轴端相连,轮柄(5)的柄端则通过一拉杆(6)连接于桶盖(3)上,所述的感应器(7)通过控制电路与动力机构(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姚国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