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夯筑用L型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293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夯筑用L型模板,包括Ai板、Ao板、Bi板、Bo板、两块DC端头板和两块DD端头板、两个斜撑和多个穿墙螺杆;其中,Ai板、Ao板、Bi板、Bo板、DC端头板和DD端头板均为由钢架和挡板固定在一起的板状体;Ai板、Ao板、Bi板、Bo板和两块DC端头板或者和两块DD端头板形成闭合的L型闭合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一次性夯筑L型墙,适用于山墙与前后墙拐角处夯筑施工,克服了传统模板引起的竖向接缝较多导致墙体整体性差、耐久性差的问题,其安装拆卸方便。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夯土模板夯筑出的墙体的表面不平整的问题。刚度良好,能有效抵御夯筑冲击力。同时,施工精度高,能够满足按照模数施工及灵活调整尺寸等两种常规施工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设及一种巧筑用L型模板,该模板适用于山墙与 前后墙拐角处巧筑施工。
技术介绍
巧±是我国农村应用历史最为悠久和广泛的传统房屋建造技术,主要用于房屋承 重墙体和围墙的建造,具有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造价低廉、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根据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2011年的调查统计,目前中国尚有至少5000万人口居住在多种形式 的传统巧±民居中。然而,传统巧±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的固有缺陷,使得传统巧±民居 难W满足农民居民改善居住质量和房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 随着近年国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建筑节能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加大,传统建 筑修缕和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应用,已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课题。尤其自2011年,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多个部口先后启动了与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 护与更新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和工作计划。其中,由于传统巧±建筑所蕴含的大量生态潜力 和广泛的传统应用基础,传统巧±建造技术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列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研究和示范推广任务。于2014年初启动的国家十二五 农村领域科技支撑计划,也将巧上建造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攻关内容。 自1970年代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机开始,W法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针对传统 巧±材料的改良和现代化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尤其在巧±材料改良的科学 机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可概括为:根据原质构成的不同,通过配比测算添加 相应比例细砂和石子,使混合物形成与混凝±相近的骨料构成(即:^原±中的黏粒取代 水泥成分,形成黏粒、细砂、石子的骨料配比构成),然后在10%左右的含水率下,利用机械 将混合料强力巧击成形,干燥后形成的巧筑体平均抗压强度可达到1. 5MPha,与粘±砖墙的 强度相当,并且其防水、防蛙、防潮等耐久性能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基于运一材料优化原理, 过去30年间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拓展研究,已形成了适用于绝大多数±质类型,具有 广泛应用价值的一系列现代巧±建造技术,并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工程实践的验证,至 今已走向成熟。然而,运些成果和经验,多基于当地相对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特定的经济 和资源条件。具体而言,其在±质构成、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现状、施工技术水平、工业加工 体系、房屋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等方面,与我国尤其是广大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现 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难W直接引入我国。尤其是^巧±模板为代表的施工机具,更 是直接制约巧±材料现代化应用的直接瓶颈。 根据相关研究,国际上机械巧筑多采用侣儀合金与wisa板制作而成的模板,强度 及灵活性较高,但造价也十分高昂,在我国即便是在城市中造价较高的混凝±建筑中也很 少采用,更不用说引入我国农村地区。 国内传统巧±墙体的巧筑模板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采用3块木板制作而成,两 侧模板长1. 5米左右,端部挡板的宽度同墙厚,侧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木棍夹住,侧模与端 部挡板之间通过禅卯连接并卡紧,模板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即一板墙高),使用运种 模板巧筑的墙体通常叫做"板筑墙";第二类是采用表面光滑顺直的圆木代替两侧木模板, 一般每侧有3~5根圆木,当一层巧筑完成后,将最下层的圆木翻上来固定好,用同样的方 法继续巧筑,依次一根一根上翻,循序进行,使用运种模板巧筑的墙体通常叫做"樣打墙"。然而,上述传统巧±墙体模板存在有W下缺点:第一类模板系统虽然操作简单,但 是受本身结构形式所限,模板尺寸无法做大,导致每版完成墙体高度、长度尺寸均较小,影 响了墙体的整体性,且由于采用纯木制作,木板易变形易损坏。第二类模板由于采用圆木, 因此巧筑的墙体表面凹凸不一,极不平整。由于其自身形式问题,不得不采用收分的办法W 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即墙体断面自下往上尺寸逐渐减小。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端头模,导致 巧筑时墙体尺寸误差较大。而且运两类模板还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即只能巧筑一字型墙体, 无法解决相邻墙体的一次性巧筑,使得相邻墙体间会产生明显的竖缝,对房屋的整体性造 成很大影响(如图1、图2所示)。另外,气动巧键的引入,对巧筑模板的抗冲击能力要求较 高,传统的竹、木模板,甚至用于混凝±诱筑的钢模板也无法很好地满足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引针对上述现有巧筑模板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巧筑用L型模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W解决: 一种巧筑用L型模板,包括Ai板、Ao板、Bi板、Bo板、两块DC端头板和两块孤端 头板、两个斜撑和多个穿墙螺杆;其中,Ai板、Ao板、Bi板、Bo板、DC端头板和DD端头板均 为由钢架和挡板固定在一起的板状体;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的上、下两边沿上均开有多个 用W穿过对拉螺杆的螺杆孔,且位于上方和位于下方的螺杆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钢架上 开有螺杆孔且与挡板的螺杆孔一一对应;Ai板、Ao板、Bi板、Bo板和DC端头板的高度均相 等且大于DD端头板的高度;Ao板与Ai板的长度差,W及Bo板与Bi板的长度差均等于墙 体厚度与挡板的厚度之和;DC端头板和DD端头板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巧筑墙的厚度;所 述Ai板和Ao板相互平行且一端平齐设置形成第一通道,Bi板和Bo板相互平行且一端平 齐设置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非平齐的一端相接后形成两端开口的L型通 道;一块DC端头板或DD端头板设置在第一通道的平齐端或者第一通道内;另一块DC端头 板或DD端头板设置在第二通道的平齐端或者第二通道内;Ai板、Ao板、Bi板、Bo板和两块 DC端头板或者和两块DD端头板形成闭合的L型闭合区间;其中,Ai板、Ao板之间W及Bi 板、Bo板之间均安装有多个对拉螺杆,且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墙体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端头板通过上、下两个对拉螺杆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Ai板和Bi板之间的L型闭合空间的阴角上、下两侧各安装有一斜 撑,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Ai板和Bi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Ai板、Ao板之间W及Bi板、Bo板之间均安装有顶杆。 进一步的,设置在所述Ai板、Ao板、Bi板、Bo板的挡板下边沿上的多个螺杆孔位 于同一条直线,且它们距离板体下边沿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采用焊接为一体的角钢架,所述挡板采用竹胶板。 进一步的,所述Ao板、Ai板、Bi板和Bo板的板体内壁上,每隔一定距离刻有一水 平线状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上的螺帽为圆形螺帽。[001引进一步的,所述圆形螺帽的直径为至少70mm。 进一步的,所述Ai板、Ao板、Bi板和Bo板之间的连接通过L型销穿过架体上的销 孔实现。 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用于建筑领域,可在广大农村传统生±民居保护与危房改造中推广使用。 (1)整体性强:能够一次性巧筑L型墙,适用于山墙与前后墙拐角处巧筑施工,克 服了传统模板引起的竖向接缝较多导致墙体整体性差、耐久性差的问题,其安装拆卸方便。 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巧±模板巧筑出的墙体的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2)抗变形及冲击力强:由于采用钢框架,使模板保持良好刚度,有效抵御巧筑冲 击力。经过大量现场试验,巧筑过程中最大侧向变形不超过5mm。采用型钢、竹胶板等常规 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CN105239773.html" title="一种夯筑用L型模板原文来自X技术">夯筑用L型模板</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夯筑用L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Ai板、Ao板、Bi板、Bo板、两块DC端头板和两块DD端头板、两个斜撑和多个穿墙螺杆;其中,Ai板、Ao板、Bi板、Bo板、DC端头板和DD端头板均为由钢架和挡板固定在一起的板状体;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时的上、下两边沿上均开有多个用以穿过对拉螺杆的螺杆孔,且位于上方和位于下方的螺杆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钢架上开有螺杆孔且与挡板的螺杆孔一一对应;Ai板、Ao板、Bi板、Bo板和DC端头板的高度均相等且大于DD端头板的高度;Ao板与Ai板的长度差,以及Bo板与Bi板的长度差均等于墙体厚度与挡板的厚度之和;DC端头板和DD端头板的长度相等,且均等于夯筑墙的厚度;所述Ai板和Ao板相互平行且一端平齐设置形成第一通道,Bi板和Bo板相互平行且一端平齐设置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非平齐的一端相接后形成两端开口的L型通道;一块DC端头板或DD端头板设置在第一通道的平齐端或者第一通道内;另一块DC端头板或DD端头板设置在第二通道的平齐端或者第二通道内;Ai板、Ao板、Bi板、Bo板和两块DC端头板或者和两块DD端头板形成闭合的L型闭合区间;其中,Ai板、Ao板之间以及Bi板、Bo板之间均安装有多个对拉螺杆,且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墙体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钧蒋蔚周铁钢陆磊磊王帅李强强赵川石郑超黄岩詹林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