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套管以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993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8:40
提供一种内窥镜(1),其具备:插入部(2),其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6)、弯曲部(7)和柔性部(8);线(5),其具有露出部分(5a),该露出部分(5a)在柔性部(8)的前端部分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进行配置,在第1位置和从该第1位置朝基端侧远离的第2位置处,相对于柔性部(8)的前端部分被限制了径向的位置;以及变更该线(5)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的线调整部(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套管以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内窥镜:其在收纳用于拍摄被摄体的光学系统的硬质的前端部、与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柔性部之间,具备变更前端部的方向的弯曲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I O ) O另一方面,在心脏的内窥镜手术中,公知有如下方法:将内窥镜经皮插入到心包腔,在心包腔内对心脏进行处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92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06413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心包腔是被夹在心脏与覆盖该心脏的心包之间的、沿着心脏的表面方向扩展的空间,具有与其它体腔(例如消化管、胸腔、腹腔)完全不同的特有的形状。在这样的形状的心包腔内,插入部的移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特别是,贯穿心包而被插入到心包腔内的插入部在心包的贯穿部分处,侧方的移动被卡定,因此插入部的操作仅限于前后方向和周向的移动、以及弯曲部的弯曲。其结果,有如下问题: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前端部难以到达的区域。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移动自由度、增大前端部的可动范围的内窥镜、套管以及内窥镜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式是一种内窥镜,其具备:插入部,其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变更该前端部的方向的弯曲部、和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柔性部;线,其在所述柔性部的前端部分的外侧,具有沿着所述柔性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的露出部分,在规定的第I位置和从该第I位置朝基端侧远离的规定的第2位置处,该露出部分的径向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柔性部的所述前端部分被限制;以及线调整部,其变更该线在所述第I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式,在通过线调整部变更线的露出部分在第I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时,在相对于柔性部在该柔性部的径向上的位置被限制的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线产生张力,其结果,柔性部的前端部分以第I位置朝第2位置接近的方式弯曲。这样,不仅控制弯曲部,还控制柔性部的前端部分的弯曲形状,由此能够提高前端部的移动自由度,增大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线相对于柔性部在该柔性部的径向上被限制的状态包含以下状态:线能够在柔性部的周向上移动,但在柔性部的径向上实质上不能移动。在上述第1方式中,可以具备在所述柔性部的长度方向上变更所述第2位置的第2位置调整部。由此,能够通过变更第2位置,变更前端部的方向。在上述第1方式中,可以具备:外筒,所述柔性部以能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在该外筒中;以及引出口,其形成于该外筒的前端,穿过所述外筒的内部的所述线的前端部分从该引出口引出,所述第2位置调整部使所述外筒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仅使外筒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简单操作,变更与第2位置对应的外筒的前端的位置。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外筒具有如下内径,使得在其内周面与所述柔性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能够插入所述线的间隙,所述线穿过所述间隙,并从在所述外筒的前端开口的所述间隙的开口部被引出。或者,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外筒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贯穿形成的、插入有所述柔性部的第1通道和插入有所述线的第2通道。由此,能够使外筒的构造简单。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具备管,所述线以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管中,所述柔性部在外表面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的槽,且所述管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收纳在该槽中,所述第2位置调整部在所述槽内,使所述管相对于所述线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仅使管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简单操作,变更与第2位置对应的管的前端的位置。此外,在柔性部的内部收纳线,因此与具备外筒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细直径化。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具备多个所述线,该多个线在公共的所述第1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柔性部被限制,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互不同的第2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柔性部被限制。由此,能够通过选择多个线中的、通过线调整部变更长度尺寸的线,变更使柔性部弯曲时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在上述第1方式中,可以具备在所述柔性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变更所述第1位置的第1位置调整部。由此,通过第1位置调整部,变更柔性部的、进行弯曲的部分在长度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相对于柔性部的直线部分,在侧方变更使柔性部弯曲时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在上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是,具备周向位置调整部,所述周向位置调整部变更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在所述柔性部的周向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以第1位置和第2位置位于周向的同一侧的方式调整这两个相对位置,能够防止线卷绕到柔性部的外周面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是一种套管,其具备:筒状的主体,其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贯穿形成,供线和内窥镜所具备的细长的柔性部插入的通道;以及固定部,其被设置于该主体的基端部分,相对于所述主体固定所述线的中途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将套管安装于柔性部,将插入到主体的通道内并从该主体的前端引出的线的前端安装于柔性部,在牵引了从主体的基端引出的线的基端部分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控制柔性部的弯曲。由此,能够提高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移动自由度、增大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在上述第2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具备插入所述柔性部的内侧管、和外侧管,该内侧管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在该外侧管中,所述外侧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内侧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短。由此,通过使外侧管相对于内侧管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能够在柔性部的长度方向上变更在使柔性部弯曲时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在上述第2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在外表面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的槽。由此,通过将线插入到管内,并将该管插入到主体的槽内,在该槽内使管相对于线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能够在柔性部的长度方向上变更在使柔性部弯曲时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是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具备:内窥镜,其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变更该前端部的方向的弯曲部、和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柔性部;权利要求10?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管,该内窥镜的所述柔性部插入在所述主体的通道中;线,其被插入到所述套管的所述通道中,并且从在所述主体的前端开口的所述通道的开口部被引出,该线的前端在所述柔性部的前端或所述柔性部的前端附近,与所述柔性部连接;以及线调整部,其变更该线的前端与所述通道的开口部之间的长度尺寸。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起到如下效果:能够提高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移动自由度、增大前端部的可动范围。【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整体结构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内部结构的部分纵剖视图。图3A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的图。图3B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的图。图3C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的图。图3D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的图。图3E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可动范围和可动方向的图。图4A是说明图1的内窥镜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柔性部被配置成U字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窥镜、套管以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中,该内窥镜具备:插入部,其从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前端部、变更该前端部的方向的弯曲部、和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柔性部;线,其在所述柔性部的前端部分的外侧,具有沿着所述柔性部的长度方向配置的露出部分,在规定的第1位置和从该第1位置朝基端侧远离的规定的第2位置处,该露出部分的径向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柔性部的所述前端部分被限制;以及线调整部,其变更该线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的长度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善朗日比野浩树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