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884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9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多个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一抵顶部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抵顶部位于所述对接端子的插接路径上,多个接触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接触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当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抵顶部抵持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增强端子接触力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020156670. X的中国专利揭露了一 USB2. 0插座,其包括一塑胶座体 30、一金属外壳40、一舌片50、一排第一端子60、及一排第二端子70。该舌片50呈水平位 设于该塑胶座体30前端,该舌片50上设有4个间隔排列的透空槽51。该一排第二端子70 与一排第一端子60是为相同连接介面且端子的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亦共计4支呈间隔 排列固定于该塑胶座体30,该第一端子60设有一第一接触部61,该第一接触部61凸出该 舌片50上面且对应该透空槽51弹动,该第二端子70设有一第二接触部71,该第二接触部 71凸出该舌片50下面且对应该透空槽51弹动,其中对应同一透空槽51的第一端子60的 第一接触部61与第二端子70的第二接触部71是为一前一后相互对齐。借由以上构造,一 USB2. 0接头10设有一塑胶座体12及一金属外壳13,该金属外壳13包覆该塑胶座体12, 该塑胶座体12 -面设有一排接点11,当该USB2. 0接头10的接点11朝上呈正向转向该连 接槽45插入时,其一排接点11与舌片50下方的该一排第二端子70的第二接触部71电连 接。USB2. 0接头10的接点11朝下呈反向插入时,其一排接点11与舌片50上方的该一排 第一端子260的第一接触部2161电连接。但是,由于接头10的接点11与插座第一端子60 或者第二端子70接触的接触力比较小,容易造成接头10的接点11与插座第一端子60或 者第二端子70接触不稳定而影响信号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端子接触力的 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 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多个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 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一抵顶部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抵 顶部位于所述对接端子的插接路径上,多个接触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接触端 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当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 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抵顶部抵持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 接触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沿着所述第一接触部进入所述绝缘 本体的方向由低到高,所述第一接触部沿着所述斜面被抬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由末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自 由末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弯折, 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由末端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弯折,使得所述 第二接触部自由末端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为水平的 平板状,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水平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由末端,所述水平面与所 述第二接触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定位部挡止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由末端先经过所述定位部再越过所述抵顶部的顶 端。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的顶端和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由末端位于所述定位部正下 方。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单独成型,且所述抵顶部由具有弹性的塑 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挡止部挡止于所述对接连接器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 相对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隙小于所述第 一接触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板面朝向所述抵顶部且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所述抵顶部位于所述对接端子的插接路劲上, 所述抵顶部抬高所述第一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从而增 加了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接触力,使得所述对接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 能稳定接触以达到信号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中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中的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中的剖视图; 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入中的剖视图; 图12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技术电连接器用于与 一对接连接器对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主体1及多个对接端子2,多个所 述对接端子2排成一排固定于所述主体1中,所述主体1设有一收容空间10,所述主体1于 收容空间10上方设有一凸出部11。所述对接端子2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0固定于所述主 体1中,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0向右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2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中,所述 第一接触部21为平板状。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0向左弯折延伸一第一焊接部22位于所述 主体1外。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3及多个接触端子4,多 个所述接触端子4排成一排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3中。所述绝缘本体3设有一基部30,自 所述基部30向左延伸一插接部31。所述接触端子4设有一第二固定部40固定于所述基 部30中,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0向左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41收容于所述插接部31中,所 述第二接触部41为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41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的厚度相同。 自所述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多个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一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    一抵顶部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所述抵顶部位于所述对接端子的插接路径上;    多个接触端子,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接触端子设有一第二接触部,当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方,所述抵顶部抵持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面,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