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21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箱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包括把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把手的延伸臂套接于第一拉杆的上端,第一拉杆的下端穿接于第二拉杆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缩短并全部伸入第二拉杆时通过侧面的销轴固定,在销轴的下方且位于第二拉杆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铆钉,所述第二拉杆的表面通过所述限位铆钉固定有一圈防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了使用材料,同时拉杆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箱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拉杆箱包款式多样,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款式的箱包,而每种箱包都包括装取物品的箱体、承载箱体重量的拉杆以及便于拖行的滚轮。当旅客需要托运箱包的时候,拉杆除了需要承受自身箱体巨大的重量外,还需要承受其它堆积在箱包上的其它托运物,对拉杆的强度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另外,箱包的拉杆至少有两段,与把手相连且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拉杆藏于固定的第二拉杆内。由于中、小两种款式的箱包的整体尺寸不大,可移动的第一拉杆能伸入并靠近第二拉杆的轮子安装端,拉杆的承重能力比较好,基本上不会出现拉杆断裂的情况,而大尺寸箱包的整体尺寸偏大,第一拉杆往往只能伸入到第二拉杆的中间位置,并不能延伸至第二拉杆的轮子安装端,导致第二拉杆的承重能力差,时有断裂的情况发生。解决的办法只有增加大尺寸第一拉杆的长度,使第一拉杆能延伸至第二拉杆的轮子安装端,这种情况虽然同中、小两种款式的箱包一样,增加了拉杆的结构强度,但是大尺寸箱包的整体尺寸大,一方面造成所使用的材料偏多,另一方面,第一拉杆伸出第二拉杆时偏长,不利于箱包的拖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还减少了使用材料,同时拉杆的强度得到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包括把手、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把手的延伸臂套接于第一拉杆的上端,第一拉杆的下端穿接于第二拉杆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缩短并全部伸入第二拉杆时通过侧面的销轴固定,在销轴的下方且位于第二拉杆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铆钉,所述第二拉杆的表面通过所述限位铆钉固定有一圈防护套。本技术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防护套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拉杆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防护套的内表面与第二拉杆的外表面为间隙配合。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一拉杆的内部中空且设有垂直于上下两端面的加强筋。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加强筋的下端面b与第一拉杆的下端面a相平齐,加强筋的上端面b低于第一拉杆的上端面a。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加强筋设置于靠近第一拉杆圆弧处的一侧。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加强筋截面的形状为直线或圆弧形。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把手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上盖、加强件、按压件和下盖,所述按压件的按钮依次穿过加强件和上盖并露于把手外部,所述加强件上开有若干大小不同的通孔,加强件的四周设有一圈固定脚且与下盖四周设有的一圈固定孔一一对应,加强件的下端设有限位柱且与下盖上设有的限位孔对应。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二拉杆的截面是由一条直边和三条曲边连接而成,与直边相连的两条曲边上各设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凹槽。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把手由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由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采用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二拉杆的表面铆接防护套,除了安装方便外,大大加强了第二拉杆的强度,同时还减少了第一拉杆的使用材料;加强筋的设置,保证了第一拉杆的结构强度,还减小了壁厚,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更使得箱包拉杆的整体重量变轻;加强件上开有若干通孔,在保证了强度的时候,同样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X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Y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把手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拉杆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拉杆的横截面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拉杆的另一种横截面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拉杆的横截面视图。其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把手1、延伸臂11、上盖12、加强件13、通孔13a、固定脚13b、限位柱13c、按压件14、按钮14a、下盖15、固定孔15a、限位孔15b、第一拉杆2、下端面a 21、上端面a 22、第二拉杆3、凹槽31、防护套4、销轴5、限位铆钉6、加强筋7、下端面b 71、上端面b 7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包括把手1、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所述把手I的延伸臂11套接于第一拉杆2的上端,第一拉杆2的下端穿接于第二拉杆3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2缩短并全部伸入第二拉杆3时通过侧面的销轴5固定,在销轴5的下方且位于第二拉杆3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铆钉6,所述第二拉杆3的表面通过所述限位铆钉6固定有一圈防护套4,且防护套4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拉杆3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防护套4的内表面与第二拉杆3的外表面为间隙配合,安装非常方便。限位铆钉6除了能对第一拉杆2的下端面a 21进行限位外,同时还对防护套4起到了固定作用。另夕卜,我们需要说明防护套4具体安装在第二拉杆3表面的位置:当第一拉杆2缩短并全部伸入第二拉杆3时,以此时第一拉杆2的下端面a 21为分界面,将防护套4的三分之一长度位于第一拉杆2的下端面a 21的上面,而防护套4的三分之二长度位于第一拉杆2的下端面a 21的下面,这样的设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既缩短了防护套4本身的长度,还缩短了第一拉杆2的长度,更不用增加第二拉杆3的厚度,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如图7、图8所示,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一拉杆2的内部中空且设有垂直于上下两端面的加强筋7,具体地说,加强筋7设置于靠近第一拉杆2圆弧处的一侧,因为在第一拉杆2的中心还穿有牵引丝,防止干涉,同时靠近圆弧处的对方的两边连接距离较短,更节约筋位的材料;同时加强筋7截面的形状为直线或圆弧形,圆弧形的加强筋7的两端垂直于第一拉杆2的两曲边,强度更高。如图6所示,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加强筋7的下端面b 71与第一拉杆2的下端面a 21相平齐,加强筋7的上端面b 72低于第一拉杆(2)的上端面a 22。如图4、图5所示,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把手I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上盖12、加强件13、按压件14和下盖15,所述按压件14的按钮14a依次穿过加强件13和上盖12并露于把手I外部,所述加强件13上开有若干大小不同的通孔13a,加强件13的四周设有一圈固定脚13b且与下盖15四周设有的一圈固定孔15a—一对应,加强件13的下端设有限位柱13c且与下盖15上设有的限位孔15b对应。如图9所示,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二拉杆3的截面是由一条直边和三条曲边连接而成,与直边相连的两条曲边上各设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凹槽31。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把手I由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由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在上述箱包拉杆中,所述防护套4可以用塑料或金属制成,其中塑料可以为PP、PA、PVC等工程塑料中的任一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金属可以是铝合金、镁合金、铝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包括把手(I )、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所述把手(I)的延伸臂(11)套接于第一拉杆(2 )的上端,第一拉杆(2 )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强型大尺寸箱包拉杆,包括把手(1)、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所述把手(1)的延伸臂(11)套接于第一拉杆(2)的上端,第一拉杆(2)的下端穿接于第二拉杆(3)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2)缩短并全部伸入第二拉杆(3)时通过侧面的销轴(5)固定,在销轴(5)的下方且位于第二拉杆(3)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铆钉(6),所述第二拉杆(3)的表面通过所述限位铆钉(6)固定有一圈防护套(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有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全顺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