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251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配方为:聚胺基甲酸酯10份、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20份(其中三氧化二铝含量为26%-30%)、水70份为原料。处理方法为,在油田采出水中搅拌投入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的1%水溶液,处理剂的投加量为120mg-180mg/L,搅拌时间2-3min,静置10-15min。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投加一种药剂,该种药剂兼具絮凝与助凝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吸附与架桥作用,对悬浮物具有较好的吸附凝聚,从而使出水清澈;形成的絮体大而重,自身沉降较快,省去了加重剂的加入,能满足油田上对采出水的处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特别适用于含盐量较高、悬浮物较高的油田采 出水的处理。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采出的原油含有大量的水,经过油、气、水三相分离后将水分 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水称为油田采出水。我国是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探明稠油储 量为14亿吨,约占我国原油储量的28%,因而提高稠油采收率,是油田建设中增产、稳产、 激产、提高整体原油采收率的极为重要的步骤。但稠油需要采用热采锅炉注蒸汽采取,而热 采锅炉对水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随着热采动用储量的扩大,耗用淡水量越来越大,在消 耗大量宝贵淡水资源的同时,国内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原油开采过程中又产生大量油田 采出水。传统的做法是将油田采出水经处理后,全部注水驱油或回注到地层,基本不外排。 但目前我国各大油田大都进入油田建设的中、后期,为提高油田采收率,随着热采、注聚合 物采油等技术的使用,部分油田采出水含量高达90%以上,使剩余污水量越来越大,大部分 废水需要外排。采出水经过多次循环使用后,具有以下特点:水量大、悬浮物高、矿化度高、 硬度高等特点。而热采、注聚合物采油又需要补充大量的除盐水和新鲜水,因此,油田采出 水处理回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将污水经处理后回注地下而设计的,污水处理 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回注地下进行驱油,处理目标是去除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油、悬浮物以 及对管线、设备有腐蚀作用和结垢倾向的微生物和金属离子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以物理 法和物化法为主,多数采用隔油-混凝或沉淀-过滤三段处理工艺。近年来,开始研究并使 用水力旋流、浮选等方法,也对单元设备进行改进和研究,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和适应聚合物 驱油采出水的处理,出现了横向流除油器、双层滤料过滤罐、悬浮污泥床过滤器、精细过滤 器等多种新型处理设备。在处理工艺流程上,逐步将重力过滤的处理流程改为压力过滤的 处理流程,有时为了提高污水的处理深度,采用两级过滤、甚至三级过滤。但由于三采采油 的原因,上述处理工艺流程很难有效控制出水中的油和悬浮物含量,油田采出水处理所普 遍使用的处理工艺流程已不能适应污水达标外排和回注的需求. 现在油田常用的油田采出水处理方法为在采出水中加入加重剂、除油剂、絮凝剂 及助凝剂来进行处理;工艺上通常采用斜管沉降。 加重剂一般为重晶石粉、铁矿粉等,加入加重剂的目的是协助解决絮体过轻而无 法沉降,但缺点是投加量大、成本高、含有加重剂的水体外排或回用对周边环境及设备管线 有影响。 现有的工艺中都安装有除油设备,工艺及设计都比较成熟,现场操作效果好,且一 次安装可以连续使用,可以满足现场的含油指标的监测,而除油剂成本较高,需要人工配药 及控制加药,使用较为繁琐; 市场上现在常用的絮凝剂与助凝剂分别为聚氯化铝(PAC)及聚丙烯酰胺(PAM), 在一般的污水处理中效果较好,但针对高含盐、高悬浮物的污水来说,PAC及PAM虽也能起 到絮凝及助凝的作用,但因形成的絮体的自身重量较轻,使得沉降变得困难,而油田上一般 要求絮体呈下降状态,才能满足现场工艺的需要,PAC及PAM在天气较冷时溶解也较为困 难,需要增加溶解时间或提高水温才能达到要求,这增加了操作难度及成本,而油田上一向 是以生产为主,并且对成本的控制比较严格,所以上述常规处理方法并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的产品特别适用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最突出的优点是可 以在较高的含盐量及悬浮物的情况下,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一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配方为:聚胺基甲酸酯10份、工业废水专用混 凝剂20份(主成分三氧化二铝含量为26 % - 30 % )、水70份为原料。本专利技术的配制方法为, 在烧杯中加入聚胺基甲酸酯l〇g,40g水,搅拌至聚胺基甲酸酯融化,在水中呈均匀分布;沿 着烧杯壁缓慢加入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20g,再加入水30g,在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混匀。 本专利技术配制的原料:聚胺基甲酸酯含量为45% - 55% ;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中三 氧化二铝含量为26% - 30%,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的生产商为巩义市芝田予州化工厂。 一种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方法,在油田采出水中搅拌投入权利要求1所述一 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的1%水溶液,投加量为120mg-180mg/L,搅拌2-3min,静置10- 15min,观察出水并测定理化指标。 本专利技术产品兼具絮凝与助凝的效果,是两种药剂的混合体,适合于油田高含盐、高 悬浮物采出水的处理,即使在较低使用量及较低的操作温度下,对采出水也能产生较好的 控制;操作简单,投加量小,且所用原料全部为市售产品,可以买到,节省人工合成成本;同 时解决了水质硬度大、碱性大水质难控制的弊端,为水体回注提供良好的条件,彰显技术进 步。 本专利技术一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只需投加一种药剂,摒除常规处理方法中需要 加入多种药剂的弊端。该种药剂兼具絮凝与助凝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吸附与架桥作用,对悬 浮物具有较好的吸附凝聚,从而使出水清澈;形成的絮体大而重,自身沉降较快,省去了加 重剂的加入,能满足油田上对采出水的处理要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原料为:聚胺基甲酸酯的生产商为西安市沃宇化工有限公 司,含量为50% ;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的生产商为巩义市芝田予州化工厂,主含量为28%。 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检测与评价: ⑴配制:在烧杯中加入聚胺基甲酸酯10g,40g水,置于带有转子的磁力搅拌器上 搅拌至聚胺基甲酸酯融化,在水中呈均匀分布;沿着烧杯壁缓慢加入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 20g,再加入水30g,在室温下搅拌至完全混匀,既得成品。 (2)试验方法 取试验用水100mL于烧杯中,置于带有转子的磁力搅拌器上,开启搅拌;在搅拌状 态下将配制好的(1%水溶液)不同的药剂按照不同的投加量依次投加,停止搅拌后静置 10 - 15min观察出水及絮体情况,取上清液检测电导率(无须过滤),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 将上述处理剂配制成1 %浓度的水溶液,检测其性能。 试验用水取自鄯善联合站三相分离器出水,水质指标如表1 : 表1水质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该水中含盐量较高,若直接回注,会对管线及设备产生腐蚀,造 成安全隐患,故要将采出水处理后再回用。 表2为本专利技术产品与几种常用药剂的对比试验: 表2不同药剂对比试验(1) 注:PAC高纯、PAC透料、PAC混料及PAM均为水处理过程中的常用药剂,市售产品。 (PAC后缀的汉字代表不同的型号,表示PAC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不同,此为行业内通用表 述形式。) 由表2得出:在相同的投加量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产品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而且只需 投加一种药剂即可,方便使用。 表3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剂不同投加量的试验效果数据: 表3本专利技术处理剂投加量试验 由表3得出:本专利技术产品投加量为120mg-180mg/L时,絮体、出水情况及电导率都 能达到回注要求;但考虑到经济及运行成本,现场使用时投加量为150mg/L效果最佳。 将各种药剂的投加量统一为150mg/L,在相同的条件下作对比,结果见表4 : 表4不同药剂的对比试验(2) 由上表得出:在统一的投加量、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田采出水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为:聚胺基甲酸酯10份、工业废水专用混凝剂20份(主成分三氧化二铝含量为26%—30%)、水7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江王颖马江平吴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衡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