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田专利>正文

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80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带内螺纹的上盖及一个带外螺纹的下筒,下筒处于上盖下方并通过螺纹与上盖连接;上盖由上段及下段连接构成,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连接段为薄弱连接结构,上段下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段与下筒之间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凹结构结合在一起,且凸凹结构中凹槽在瓶盖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凸缘的宽度;在上盖外套有金属上套,金属上套的下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内;在所述下筒外套有金属下套,金属下套的上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内,通过防止两者发生轴向相对位移的凸凹结构与所述的下筒结合在一起。这种瓶盖开启后外观不能恢复原状,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分辨,达到了防伪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瓶盖,具体来说是一种一次性的防伪瓶盖,特别是酒瓶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一些商品,由于产品质量和商家的商业信誉好等原因,有时会被不法的企业仿冒,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会损害这些被仿冒的企业的利益。因此,防伪问题是目前商品流通领域一个比较活跃的话题。对于酒瓶来说,目前防伪采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外包装来防伪,然而外包装容易印刷,总有不法的企业或者个人回收了某些品牌的酒瓶后重新灌装低价或劣质酒后再压盖密封出售。所以,这种方法防伪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伪瓶盖,这种防伪瓶盖一旦开启就不能够恢复原状,消费者容易识别,防伪性能好;且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作成本低。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带内螺纹的上盖及一个带外螺纹的下筒,下筒处于上盖下方并通过螺纹与上盖连接;上盖由上段及下段连接构成,所述的内螺纹位于上段之内,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连接段为薄弱的环形槽或间断的点状连接,上段下边缘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的下段与下筒之间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凹结构结合在一起,且凸凹结构中凹槽在瓶盖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凸缘的宽度;在上盖外套有金属上套,上盖金属上套的下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内;在所述下筒外套有柔性金属下套,并通过防止两者发生轴向相对位移的凸凹结构与所述的下筒结合在一起,金属下套的上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内。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防伪瓶盖,只要打开后,上盖的上段和下段会断裂成两段,且断裂后的上盖下段会留于金属下套上边缘之上。不能再恢复,所以这种瓶盖只要打开后,就使得消费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因此可以达到防伪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伪瓶盖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瓶盖在打开过程中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瓶盖完全开启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防伪瓶盖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带内螺纹的上盖1及一个带外螺纹的下筒2,下筒2处于上盖1下方并通过螺纹与上盖1连接。上盖1由上段及下段连接构成,上盖1的内螺纹位于上段之内,同时参照图2所示,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连接段1D为薄弱连接,即该处连接强度低于其它位置,例如可以为环形槽或如图2中所示的间断的点状连接,也可以为其它容易撕断的连接方式;上段下边缘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A。上盖的下段与下筒2之间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凹结构结合在一起,且凸凹结构中凹槽在瓶盖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凸缘的宽度。例如采用本实施例中的位于上盖下段上的向内凸出的凸缘1E插入下筒2上位于凸缘2A和凸缘2D之间构成的凹槽内,凸凹结构中凹槽的宽度大于凸缘1E的宽度的有益效果在于参照图1和图2所示,当打开瓶盖时,由于上盖1的下段能够相对于下筒2作旋转和一定距离的(凸缘1E在凹槽内的移动距离)轴向位移,因此使得在开盖时是先使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与上盖1的上段上的第一凹槽1A分离,随着上盖1持续向上的轴向位移使得上盖1的下段上的第二凹槽1B也脱出金属下套4B上边缘的束缚,然后才会使上盖1的上段与下段断开而分离,相对于同时分离来说,减少了开启瓶盖所用的外力。因此,根据这一原理,也可以在上盖下段上形成向内的凹槽,而在下筒上设置嵌入该凹槽内的凸缘结构。在上盖1外套有金属上套4A,可以采用铝或铝合金或铜等软金属作材质,金属上套4A的下边缘嵌入并止于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在下筒2外套有金属下套4B,同样可以采用铝或铝合金或铜等柔软金属作材质,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同样嵌入并止于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并且金属下套4B与下筒2之间也通过凸凹结构嵌合在一起,以防止金属下套4B相对于下筒2作轴向的相对位移。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下套2上设置向外凸出的凸缘2D,而在金属下套4B上位于凸缘2D上、下的位置设置凹槽4B2嵌在凸缘2D上下位置,以使两者嵌合在一起。如图2和图3所示,当瓶盖旋开时,在螺纹提升力作用下,使上盖1整体和金属上套4A一起向上与下筒2产生相对位移。随着上盖1的继续向上移动,上盖1下部的凹槽1A脱出金属下套4B上边缘的束缚,上盖1的下段上的第二凹槽1B也相继脱出金属下套上边缘的束缚,此时随之移动的上盖1下段被下筒2的凸缘2A止住而不能继续向上移动,而上盖1的上段且包括凹槽1A却继续向上移动,导致上盖1开始沿最薄弱的连接点1D处断裂,使上盖1下段留于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内。到此瓶盖已经完全开启。如图2和图3所示,瓶盖完全开启后,上盖1下段保留在金属下套4B内,且上盖1下段的第一凹槽1B露出并保留于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外,此时上盖1已经断裂的下段既不能缩回金属下套4B内也因截止于金属下套的凹槽4B1与下筒凸缘2A之间而不能脱出金属下套4B。因塑性材料上盖1下部的凹槽1A在材料塑性作用下呈向下的喇叭口形状,一旦瓶盖完全开启,那么上盖1及其下部的凹槽1A不能重新置入金属下套4B内,达到防伪目的。上盖及内筒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而金属套4A、4B无论是其自身的金属颜色,还是为了装饰所形成的彩色涂层,均使得上盖1与金属上套4A、金属下套4B的颜色形成鲜明反差,一旦瓶盖开启使用后,消费者易识别,不能回收重复利用。如图1至图3所示,在所述的上盖1下段上边缘也可以设置第三凹槽1C,所述的金属下套4B有凹槽4B1嵌入上盖下段的该第三凹槽1C内,且上盖下段上第三凹槽1C在轴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金属下套4B上凹槽4B1至其上边缘的宽度,使得上盖下段可相对于金属下套4B做相对滑动,所述下筒同样采用塑料等塑性材料。这样由于金属下套4B对上盖下段的束缚作用,可以保证上盖1的上段与下段容易从连接段1D处断开,另外,由于作为下筒2的塑性材料的塑性,也使得在完全打开后,已经断裂的上盖1下部的第二凹槽1B会裸露于金属下套4B外,且因第二凹槽1B呈向下的喇叭口状而不能缩回于4B内,而上盖1下部的第三凹槽1C留于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内。这样在瓶盖已经完全开启后,更加使得消费者更加容易识别,且上盖1及其下部的凹槽1A、1B均不能重新置入金属下套4B内,达到了更好的防伪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构成上盖及下筒的塑性材料是指塑料等具有一定塑性变形能力和弹性的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带内螺纹的上盖(1)及一个带外螺纹的下筒(2),下筒(2)处于上盖(1)下方并通过螺纹与上盖连接;上盖(1)由上段及下段连接构成,所述的内螺纹位于上段之内,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连接段(1D)为薄弱的环形槽或间断的点状连接,上段下边缘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A);所述的上盖(1)的下段与所述下筒(2)之间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凹结构结合在一起,且凸凹结构中凹槽在瓶盖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凸缘(1E)的宽度;在上盖(1)外套有金属上套(4A),金属上套(4A)的下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在所述下筒(2)外套有柔性金属下套(4B),金属下套(4B)通过防止两者发生轴向相对位移的凸凹结构与所述的下筒(2)结合在一起,所述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盖下段上边缘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带内螺纹的上盖(1)及一个带外螺纹的下筒(2),下筒(2)处于上盖(1)下方并通过螺纹与上盖连接;上盖(1)由上段及下段连接构成,所述的内螺纹位于上段之内,上段与下段之间的连接段(1D)为薄弱的环形槽或间断的点状连接,上段下边缘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1A);所述的上盖(1)的下段与所述下筒(2)之间通过相互嵌合的凸凹结构结合在一起,且凸凹结构中凹槽在瓶盖轴向上的宽度大于凸缘(1E)的宽度;在上盖(1)外套有金属上套(4A),金属上套(4A)的下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在所述下筒(2)外套有柔性金属下套(4B),金属下套(4B)通过防止两者发生轴向相对位移的凸凹结构与所述的下筒(2)结合在一起,所述金属下套(4B)的上边缘嵌入并止于所述上盖上段下边缘处的第一凹槽(1A)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田
申请(专利权)人:罗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