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59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纸箱结构,由薄片材料折叠形成,其包括一底片、一前墙片、一后墙片、二侧墙片、一隔板以及一盖片。前墙片连接于底片的一边,形成前墙。后墙片连接于底片相对于前墙片的一边,形成缓冲空间作为后墙。二侧墙片分别位于底片左右两侧,形成缓冲空间作为侧墙。前墙片、后墙片以及二侧墙片接续形成框体。隔板位于框体的内缘,将纸箱内区分为上下二空间。盖片依序包覆底片的下方、后墙片所形成的缓冲空间、再覆盖于纸箱结构的上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不依赖接着剂、钉针即可固定箱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既节省成本又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纸箱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通常现有的纸箱于一纸板上形成侧板200,、接续舌片210, 以及多个翼板300',之后以黏贴或针钉的方式使侧板200,与接续舌片210, 接续形成管状,再以黏贴或针钉的方式,以多个翼板300,封闭环绕侧板200, 所形成的管状两侧开放端口。另外,图2示出了包括手提部的箱体结构, 其分别于箱体上方相对翼板上形成两个透孔301,以及支撑结构302,,于该 两个透孔301,处设置手提部400,,而箱体下方的翼板103,设计成可互相插合的结构,不需黏贴或针钉即可封闭侧板2or所形成的管状底侧开放端口。 再者,于所述的箱体内放置精密电子产品或玻璃等易碎物品时,需另置入 由保利龙、海绵等发泡材料所制成的緩冲材料,以保护箱体中的物品。对于所述箱体结构,组装时至少一处必须利用黏贴或针钉的方式,因 此除了箱体本身的材料外,亦必须准备黏胶、针等材料,这些都归入成本 支出。另外、緩冲材料等通常由塑料等材料形成,虽可回收再利用,但在 不能再利用的情况下,这些部件的处理将给环保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纸箱结构,其不依赖接着剂、钉 针即可固定箱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既节省成本又符合环保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纸箱结构,其仅以一片纸板等薄片材形 成容置物品的箱体、以及承受冲击保护箱体内容置物品的緩沖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纸箱结构,其可充分利用缓沖空间放置 小型物件。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由一薄片材料折叠形成,其包括 一底片、 一前墙片、 一后墙片、二侧墙片、 一隔板以及一盖片。前墙片连接于底片的一边,形成前墙。后墙片连接于底片相对于前墙片的一边作为 后墙,形成緩沖空间。二侧墙片分别位于底片左右两侧作为侧墙,形成緩 冲空间。前墙片、后墙片以及二侧墙片接续形成框体。隔板位于框体的内 缘,将纸箱内区分为上下二空间。盖片依序包覆底片的下方、后墙片所形 成的缓冲空间、再覆盖于纸箱结构的上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中,优选底片的边缘包括一支撑片,将支撑片折 叠立起于底片下方而形成緩沖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中,优选隔板的边缘形成一突片,于前墙片和/或 后墙片上形成一狭缝,突片与狭缝可互相耦合,以固定隔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中,优选盖片包括连接于盖片边缘的一舌片,而 于前墙片上,于对应纸箱结构闭合时,与盖片的舌片耦合的位置形成一狭 缝。在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中,后墙片可包括仅一边与后墙片连接地裁切后 墙片的薄片材料而成的门板和/或隔板,或者,裁切后墙片的薄片材料而连 通折叠后墙片形成的緩冲空间的开孔。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及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例举的现有纸箱的展开图与立体图2为例举的另一现有纸箱的展开图与立体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薄片材料展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闭合立体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启立体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隔板开启立体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薄片材料展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开启立体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隔板开启立体图IO为第二实施例的后墙片部分的开启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200,侧板210'接续舌片300,多个翼板103,翼板2or侧板301,透孔302'支撑结构400,手提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100底片110支撑片200前墙片210侧补强片220舌片250狭缝260狭缝300侧墙片400后墙片410侧补强片420开孔430门板440门板450门板460狭缝470补强片480狭缝500盖片520舌片600隔板610突片第二实施例101底片111支撑片201前墙片231补强片251狭缝301侧墙片311狭缝401后墙片411隔板421缺口431缺口441突片501盖片521舌片601隔板山线折叠 谷线折叠 选择性折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了本发 明的优选实施例后,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专利技术所 教导的技术加以变换及修饰。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纸箱结构的薄片材料展开图,图中所示的---线段表示山线折叠(将此线段两侧的薄片材料向图面的纵深方向折叠,使此线段 突起),图中所示的——线段表示谷线折叠(将此线段两侧的薄片材料向 图面的浮起方向折叠,使此线段凹陷),图中所示的....线段为利用 折叠后形成的緩冲空间来收纳小型物件时,作为开启緩冲空间的门板的铰链。依所述的折叠方法即可将图3所示的展开图折叠成如图4、 5、 6所示 的箱体。图3所示模样的薄片材料依据山线折叠与谷线折叠可折叠成图4 以及图5、 6的形状,折叠的步骤并无特別限制。图3中所示的斜线仅为更 清楚地表示薄片材料展开图的轮廓与镂空部分,并非用以限定薄片材料的 方向性或其它任何限定事项。具体地说,首先以薄片材料形成图3所示的模样,其形成方法并无任 何限定,可采用模具冲压、刀具裁切等现有的方法。对薄片材料本身亦无 任何限定,只要具有预定强度,可折叠不易破损,薄片材料可采用单层或 多层瓦愣纸、卡纸等纸材,或者塑料、金属薄片。从加工的容易性以及环 保的观点来看,薄片材料以瓦愣纸较佳。图3所示的模样包括底片100、连接于底片100上方形成前墙的前墙片 200、分别连接于底片100左右两侧形成侧墙的侧墙片300、连接于底片100 下方形成后前墙的后墙片400、连接于前墙片200向上方延伸的盖片500、 以及连接于侧墙片300分别向左右方延伸的内部隔板600 。前墙片200包括连接于前墙片200左右两侧的侧补强片210,侧补强片 210折叠后立于底片IOO的左右两侧。后墙片400包括连接于后墙片400侧边的侧补强片410,如图6所示, 将后墙片400依所述山线、谷线折叠之后形成前后排列的二緩冲空间,而 侧补强片410立于后方的缓沖空间侧边,除了补强侧边外,亦封闭后方緩 沖空间侧边的开口。为充分利用此二緩沖空间,后墙片400包括开孔420, 以及门板430、 440、 450。开孔420以及门板430、 440、 450为裁切后墙片 400的薄片材料,设于后墙片400的适当位置,如上所述,门板430、 440、450连接于后墙片400,以连接处作为铰链,借由这些开孔以及门板即可简 单地从折叠后墙片400形成的緩冲空间收容/拿取物品。再者,后墙片400 亦包括连接于后墙片400左右两側的补强片470,补强片470折叠后立于前 方的緩冲空间侧边,除了补强侧边外,亦封闭前方緩沖空间侧边的开口。 补强片470上各设有狭缝480,相对地,所述侧补强片210与前墙片200连 接的另一端连接舌片220。将舌片220插入狹缝480中,即可不依赖接着剂、 钉针而固定前墙片200与后墙片400 —部分的相对位置。侧墙片300折叠后包覆于侧补强片410、侧补强片210以及补强片470 外侧,且形成緩冲空间390。另外,底片IOO与二侧墙片300之间各形成支 撑片110。本实施例中,支撑片IIO连续地形成于底片IOO与侧墙片300之 间,依图3的折线所示折叠支撑片110,则支撑片IIO即向底片100的下方 立起,支撑底片100悬浮,而于底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箱结构,由一薄片材料折叠形成,其包括: 一底片; 一前墙片,其连接于所述底片的一边,形成前墙; 一后墙片,其连接于所述底片相对于所述前墙片的一边作为后墙,形成缓冲空间; 二侧墙片,它们分别位于所述底片左右两侧作为侧墙,形成缓冲空间,所述前墙片、后墙片以及二侧墙片接续形成一框体; 一隔板,其位于所述框体的内缘,将纸箱内区分为上下二空间;及 一盖片,其依序包覆所述底片的下方、所述后墙片所形成的缓冲空间、再覆盖于所述纸箱结构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予緁蔡献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