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地能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962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3 11:54
大功率地能空调,属于地能空调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效换热器,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在支管和输入管或输出管之间设置大间隙阻流障碍物;在地能空调本体的出风窗内设置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的中轴连接电机,此风轮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个风轮的中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两个风轮同轴同速旋转。能够通过改造热交换装置,提升制冷功率,将地能空调设计成强制冷输出的工业或商业用空调,并且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地能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的商用空调,一般采用氟利昂循环制冷,才能满足制大功率的冷输出需求。而传统地能空调由于热交换效率低,难以满足大功率商用空调的制冷输出要求,所以在地能空调领域难以制造大功率宽幅空调。传统的地能空调换热器一般采用机壳内套装一到三根直线冷却介质输入和输出管体,用于运送冷却介质与进入机壳内的地下水接触换热冷却,然后将地下水排出,而降温的冷却介质继续循环到空调出风口处,由风轮吹出冷风,调节居室内温度。传统换热器的结构所限,换热效率低,从而导致空调的制冷效果不佳。由“南京谷德埃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28日申请的一种蜗旋管换热器,通过在第一工质内管和第一工质外管设置若干根蜗旋状盘管的结构,从理论上增大了换热面积,从而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结论。当在申请人的实际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存在重大缺陷。首先,盘管为铜介质,其弯折呈蜗旋状时必须大于最小半径,不然铜管会出现弯折死角,导致铜管破裂或导流不畅。此时,盘管与第一工质内管之间存在的间隙远大于盘管自身弯折内外圈的间隙,导致地下水会直接从大间隙流走,而不会通过设计者预设的盘管自身间隙,由于这种结构性缺陷导致地下水短路,最终测得的换热效率甚至低于传统换热器。其次,这种换热器容易积聚水垢,需要经常开机清理内部,非专业人员在操作时,容易误伤盘管造成内外循环混流,导致空调寿命受损。并且,大功率空调一般设置超宽出风口,在超宽出风口内设置超长旋转风轮,这种超长旋转风轮需要专门定制,运输和生产成本都很高。而采用传统短风轮连接使用,又难以保证旋转时的同轴度。如将两个风轮硬性焊接在一起,不但安装不便,而且焊接部位容易出现脱焊等结构缺陷,令空调整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申请人经过长期研发,能够通过改造热交换装置,提升制冷功率,将地能空调设计成强制冷输出的工业或商业用空调,并且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安装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能够通过改造热交换装置和风轮的结构,提升热交换率和制冷功率,将地能空调设计成强制冷输出的工业或商业用空调,并且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安装检修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能空调本体,在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连接水泵;还包括高效换热器,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排水管;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在支管和输入管或输出管之间设置大间隙阻流障碍物;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方设置出风窗,在地能空调本体的出风窗内设置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的中轴连接电机,此风轮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个风轮的中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两个风轮同轴同速旋转。本技术所述的可拆洗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大间隙阻流障碍物为囊体或柱体。所述的囊体为第一囊体,在第一囊体内充入气体、细砂或液体。还包括第二囊体,第二囊体设置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与机壳的底部之间,在第二囊体内充入气体、细砂或液体。第一囊体联通第二囊体。在两个风轮与连接件连接端的中轴端面上开设连接孔,在连接孔的侧壁上开设内销槽;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调节柱和导套,调节柱的两端分别设置螺纹,调节柱通过螺纹连接插入导套中,在调节柱的中部设置纵向拨齿,在导套的侧壁左右两侧开设两个导出孔,在两个导出孔内分别设置销柱条,所述销柱条的一端设置齿槽,销柱条的另一端设置弹性膨胀装置;所述纵向拨齿插入齿槽中,旋转调节柱,能带动销柱条插入连接孔中,弹性膨胀装置受压变形后充满内销槽。两个风轮与连接件连接端的中轴外壁上开设钩槽;在调节柱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挂钩,所述挂钩能够旋转插入钩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大间隙阻流障碍物,迫使进入壳体的地下水流必须进过螺旋盘绕的支管间隙,而不会直接通过大间隙短路流走,真正提升了换热面积,增强了空调的制冷效果。2、第二囊体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与机壳的底部之间起到了缓冲效果,避免在拆卸清理内部管路时,造成支管的损伤,保护了空调设备,延长使用寿命。3、本装置采用的组装式双风轮结构,其使用专用连接件将两个传统短风轮连接成为整组长风轮,不但能够保证风轮旋转时同轴同速,而且连接刚度足够满足使用需求,单只较短的风轮完全能够采用现有普通空调的风轮规格,而且运输安装方便,极大的节省了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了空调造价的同时,便于检修更换。4、本技术结构精炼,适于实用,生产和使用成本较低,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冷却介质循环管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双风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销柱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风窗;2、高效换热器;3、风轮结构;4、排水管;5、水泵;6、进水管;7、地能空调本体;2.1、输入管;2.2、机壳;2.3、支管;2.4、出水口;2.5、进水口;2.6、输出管;2.7、第一囊体;2.8、第二囊体;3.1、风轮;3.2、连接件;3.3、风轮;3.5、钩槽;3.6、挂钩;3.7、调节柱;3.8、导套;3.9、销柱条;3.10、连接孔;.3.11、内销槽;3.12、弹性膨胀装置;3.13、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在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7上设置进水管6和排水管4,进水管6连接水泵5;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7上方设置出风窗1。如图2和3所示,还包括高效换热器2,所述的高效换热器2包括机壳2.2,在机壳2.2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2.2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2.5和出水口2.4,进水口2.5连接进水管6,出水口2.4连接排水管4;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2.1和输出管2.6,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2.1和输出管2.6的支管2.3,支管2.3螺旋盘绕在输入管2.1或输出管2.6周围,在支管2.3和输入管2.1或输出管2.6之间设置大间隙阻流障碍物;大间隙阻流障碍物为囊体或柱体。所述的囊体为第一囊体2.7,在第一囊体2.7内充入气体、细砂或液体。还包括第二囊体2.8,第二囊体2.8设置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与机壳2.2的底部之间,在第二囊体2.8内充入气体、细砂或液体。第一囊体2.7联通第二囊体2.8。如图4、5和6所示,在地能空调本体7的出风窗1内设置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的中轴连接电机,此风轮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个风轮的中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两个风轮同轴同速旋转。在两个风轮与连接件3.2连接端的中轴端面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能空调本体,在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连接水泵;还包括高效换热器,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排水管;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在支管和输入管或输出管之间设置大间隙阻流障碍物;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方设置出风窗,在地能空调本体的出风窗内设置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的中轴连接电机,此风轮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个风轮的中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两个风轮同轴同速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地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能空调本体,在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连接水泵;还包括高效换热器,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排水管;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在支管和输入管或输出管之间设置大间隙阻流障碍物;
所述的地能空调本体上方设置出风窗,在地能空调本体的出风窗内设置两个风轮,其中一个风轮的中轴连接电机,此风轮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个风轮的中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两个风轮同轴同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地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大间隙阻流障碍物为囊体或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地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囊体为第一囊体,在第一囊体内充入气体、细砂或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含伟张行刚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市绿泉空调设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