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排气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354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2mm,外端大排气槽的深度为0.2-0.5mm。优化了排气结构,整体排气,有利于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顺利从四面八方引流出去,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使注塑成型工艺空间大大提高,可调节性范围加大,提高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
技术介绍
塑料粒子熔融填充注射模腔的过程中,模腔内除了原有的空气外,还有塑料含有的水分在注射温度下蒸发而成的水蒸气、塑料局部过热分解产生的低分子挥发性气体、塑料助剂挥发(或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以及热固性塑料交联硬化释放的气体。这些气体如果不能被排出模腔,将会影响制品成型的质量。传统排气槽为对称结构,不能很好地将这些气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
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优化排气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排气槽,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2_,外端大排气槽的深度为0.2-0.5mm。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排气槽,其有益效果在于,优化了排气结构,整体排气,有利于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顺利从四面八方引流出去,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使注塑成型工艺空间大大提尚,可调节性范围加大,提尚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1.周圈整体排气槽;2.外端大排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排气槽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排气槽,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I和外端大排气槽2,周圈整体排气槽I和外端大排气槽2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I和外端大排气槽2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I的深度为0.0lmm,外端大排气槽2的深度为0.3_。注塑生产时,残留的气体通过周圈整体排气槽I排到外端大排气槽2,外端大排气槽2的深度足够气体顺利排出,有利于注塑生产并保证产品质量。【主权项】1.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2_,外端大排气槽的深度为0.2-0.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2mm,外端大排气槽的深度为0.2-0.5mm。优化了排气结构,整体排气,有利于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顺利从四面八方引流出去,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使注塑成型工艺空间大大提高,可调节性范围加大,提高良品率。【IPC分类】B29C45/34【公开号】CN204914457【申请号】CN201520578919【专利技术人】王清中, 王勤儒 【申请人】青岛盈佳电子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申请日】2015年8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排气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结构相同、大小不同的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周圈整体排气槽和外端大排气槽的宽度比为1:3,周圈整体排气槽的深度为0.01‑0.02mm,外端大排气槽的深度为0.2‑0.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中王勤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盈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