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156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纬纱,该上层面料由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由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编织而成,该仿缝纬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所述仿缝纬纱的粗度为第一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粗度的7-8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
技术介绍
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服饰面料的性能参数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羽绒服面料来说,传统的制造方法一般是以高密平纹布的要求分别织出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然后经过裁剪后再采用缝合的方式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缝合在一起,而且为了保证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羽绒不会云集在一起,缝线还需要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区域区隔为彼此独立的多个小块,每个小块中分别填充有羽绒,不同小块区域之间的羽绒并不发生乱串现象。但是,上述传统工艺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一、由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是独立编织,而且在编织之后还需要进行缝合的步骤,如此较为费工费时,影响了产量和成本;二、由于是采用车缝的方式实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缝合,由于车缝过程中必不可少形成了较多的针孔,如此非常容易发生透绒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苦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其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透绒现象的发生。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其中,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玮纱,该上层面料由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玮纱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由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玮纱编织而成,该仿缝玮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玮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所述仿缝玮纱的粗度为第一经纱、第一玮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玮纱粗度的7-8倍。进一步,每一下沉段和每一提起段的跨度为至少24根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进一步,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玮纱采用2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50/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玮纱采用2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50/CM。进一步,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玮纱采用3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18/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玮纱采用3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18/CM。进一步,该仿缝玮纱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进一步,所述仿缝玮纱为相邻设置的两根,一根仿缝玮纱处于下沉段时相邻另一根仿缝玮纱处于提起段,一根仿缝玮纱处于提起段时相邻另一个仿缝玮纱处于下沉段。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其所形成的面料不仅在外观上与传统的羽绒服面料完全一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加工完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后,其不需要和现有技术一样进行裁剪,也不需要再进行分隔区针缝,省了双裁剪再缝线的麻烦;二、由于本技术有自动组织结构产生的分隔区不需要针缝,如此就没有了针孔,防止了透绒的产生;三、由于上层面料是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玮纱编织而成,下层面料是有第二经纱和第二玮纱编织而成,如此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可以彼此独立,任意选用不同的原料,比如上层面料可以采用涤纶,下层面料则采用锦纶;同样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花纹,比如上层面料采用斜纹,下层面料采用平纹;又如上层面料采用小提花小格子等图案,下层面料采用另一种图形,两者毫不冲突;四、该仿缝玮纱可以为直条,也可以为曲线形、波浪形以及各种图案只需要保证充羽绒时畅通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在分别编织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中仿缝玮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一玮纱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中:上层面料-1 ;第一经纱-11 ;第一玮纱-12 ;下层面料-2 ;第二经纱-21 ;第二玮纱-22 ;仿缝玮纱-3 ;下沉段-31 ;提起段-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以及仿缝玮纱3。该上层面料1由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玮纱12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2由若干第二经纱21和若干第二玮纱22编织而成。该仿缝玮纱3穿设在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以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玮纱3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31和提起段32,每一下沉段31位于下层面料2的下方,每一提起段32位于上层面料1的上方;所述仿缝玮纱3的粗度为第一经纱11、第一玮纱12、第二经纱21和第二玮纱22粗度的7-8倍,如此该仿缝玮纱3才具有模拟缝线的功效。更具体地,为了具有较为逼真的仿真效果,每一下沉段31和每一提起段32的跨度为至少24根第一经纱11或第二经纱21。为了保证上层面料I和下层面料2不会发生透绒的风险,若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玮纱12采用2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50/CM,同样地,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玮纱22采用2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50/CM。若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玮纱12采用30D,经玮密则应该大于或等于118/CM,同样地,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玮纱22采用30D,经玮密大于或等于118/CM。为了确保在分隔区的线条有像针车缝过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纬纱,该上层面料由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由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编织而成,该仿缝纬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所述仿缝纬纱的粗度为第一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粗度的7‑8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