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思明专利>正文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825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单极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和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单极EMI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电容C9,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Q和电容C1,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6和电容C8,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1、电阻R1和电阻R2,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TOP244Y作为控制器,应用反馈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稳压性能好,外围元件少,成本低的特点,且电源效率高,功耗低,过载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在现在的电源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驱动电路,具体是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被誉为高效节能电源,是现代提倡绿色环保下的较理想产品,它代表着稳压电源的发展方向,现已成为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开关电源内部关键元器件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本身消耗能量很低,电源效率可达70%?90%,比普通线性稳压电源提高近一倍。开关电源亦称无工频变压器的电源,它是利用体积很小的高频变压器来实现电压变换及电网隔离的,不仅能去掉重的工频变压器,还可采用体积较小的滤波元件和散热器,研究与开发高效率、高密度、高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的开关电源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简单、稳压性能好、外围元件、成本低的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单极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和光耦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单极EMI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电容C9,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Q和电容Cl,所述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6和电容CS,所述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l、电阻Rl和电阻R2,所述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 ;整流桥Q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l正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二极管Dl负极,二极管D4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1,二极管Dl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2,二极管D3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3,二极管D3正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4 ;所述整流桥Q引脚I连接电感LI,电感LI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和熔断器FU,熔断器FU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连接整流桥Q引脚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l、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VD5、电阻R1、电容ClO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4、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5、电容C4、电容C5、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5,所述芯片Ul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4另一端,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和二极管VDl正极,二极管VDl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二极管VD5负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Ul引脚2连接电阻Rl另一端,芯片Ul引脚I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5和光电耦合器U2引脚2,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容C5另一端,所述光电親合器U2引脚I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二极管VD2负极,二极管VD2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2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7、电感L6、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VD3负极和电阻RlI,电阻Rll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VD3负极和变压器T线圈L4,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O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输出端B、电阻R10、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A极和电容Cl I,所述电感L6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A、电容C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O另一端、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R极和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l I,电容Cll另一端分别连接控精密稳压源U3的K极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VD4正极和光电耦合器U2引脚4,二极管VD4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ll另一端和电阻R7另一端,所述芯片Ul型号为TOP244Y,所述光电耦合器U2型号为PC817C,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U3型号为TL43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VD5为瞬态抑制二极管,型号为P6KE2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T0P244Y作为控制器,应用反馈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本技术稳压性能好,外围元件少,成本低的特点,且电源效率高,功耗低,过载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在现在的电源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单极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和光耦反馈控制电路,所述单极EMI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电容C9,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Q和电容Cl,所述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6和电容C8,所述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l、电阻Rl和电阻R2,所述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 ;整流桥Q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l正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二极管Dl负极,二极管D4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1,二极管Dl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2,二极管D3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3,二极管D3正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4 ;所述整流桥Q引脚I连接电感LI,电感LI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和熔断器FU,熔断器FU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连接整流桥Q引脚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l、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VD5、电阻R1、电容ClO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电阻R4、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5、电容C4、电容C5、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5,所述芯片Ul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4另一端,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和二极管VDl正极,二极管VDl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二极管VD5负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Ul引脚2连接电阻Rl另一端,芯片Ul引脚I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5和光电耦合器U2引脚2,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容C5另一端,所述光电親合器U2引脚I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二极管VD2负极,二极管VD2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2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7、电感L6、电容C6、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单极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和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EMI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和电容C9,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整流桥Q和电容C1,所述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6和电容C8,所述电压前馈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光耦反馈控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精密稳压源U3;整流桥Q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1正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4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1,二极管D1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2,二极管D3负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3,二极管D3正极端为整流桥Q引脚4;所述整流桥Q引脚1连接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和熔断器FU,熔断器FU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2,电感L2另一端连接整流桥Q引脚3,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VD5、电阻R1、电容C10和变压器T线圈L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4、芯片U1引脚4、芯片U1引脚5、电容C4、电容C5、电容C3和变压器T线圈L5,所述芯片U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4另一端,芯片U1引脚6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和二极管VD1正极,二极管VD1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二极管VD5负极,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U1引脚2连接电阻R1另一端,芯片U1引脚1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电阻R5和光电耦合器U2引脚2,电阻R5另一端连接电容C5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2引脚1分别连接电容C3另一端和二极管VD2负极,二极管VD2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5另一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2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7、电感L6、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VD3负极和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VD3负极和变压器T线圈L4,变压器T线圈L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0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输出端B、电阻R10、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A极和电容C11,所述电感L6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A、电容C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另一端、可控精密稳压源U3 的R极和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电容C11另一端分别连接控精密稳压源U3的K极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VD4正极和光电耦合器U2引脚4,二极管VD4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1另一端和电阻R7另一端,所述芯片U1型号为TOP244Y,所述光电耦合器U2型号为PC817C,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U3型号为TL4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思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