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3584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盾构隧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包括钢管片、普通管片、普通止水带、异型大变形止水带、Ω大变形止水带、合金套筒、合金套筒定位螺母、高强度弹簧、阻尼棒、加强板、A环钢管片和B环钢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弹簧刚度小的特点,将地震工况下的纵向变形集中到该装置处,弹簧承受纵向拉力和压力,阻尼棒发生延性变形进行能量转换,实现纵向抗震,同时利用合金套筒抵抗盾构隧道横向剪力,并利用三道大变形止水带实现抗震防水;该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能显著减少因抗震措施而发生的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同时显著提高盾构隧道抗震工程质量,尤其适用于高烈度区通过长大软弱地层的水下盾构隧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盾构隧道领域,特别是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是一种利用螺栓将预制的弧形管片连接拼装而成的结构。以前的盾构隧道设计较少考虑抗震的要求。但近年来随着修建的盾构隧道越来越多,部分隧道甚至处于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数值计算发现,普通的螺栓连接无法满足高烈度地震工况下水下盾构隧道的安全和耐久性要求,必须采取抗震措施。目前,国内外盾构隧道抗震方法和措施主要是针对软弱地层的,即对沿线软弱地层进行地基加固,减少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主要是减少盾构隧道的地震位移量),这种方法和措施的明显缺点是地震响应(主要是盾构隧道的地震位移)很难完全消除,当地震响应过大时,隧道结构就不能满足安全和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这种方法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尤其适用于通过长大软弱地层的过江、过海的水下盾构隧道,降低抗震措施造价,且施工方便,质量可靠。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包括钢管片、普通管片、普通止水带、异型大变形止水带、Ω大变形止水带、合金套筒、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管片(1)、普通管片(2)、普通止水带(3)、异型大变形止水带(4)、Ω大变形止水带(5)、合金套筒(6)、合金套筒定位螺母(7)、高强度弹簧(8)、阻尼棒(9)、加强板(10)、A环钢管片(11)和B环钢管片(12);所述钢管片(1)为中空结构,且分左右两环,其内部设有几道加强板(10),左右两环钢管片纵向通过高强度弹簧(8)和阻尼棒(9)连接,在接缝处高强度弹簧(8)和阻尼棒(9)穿过合金套筒(6);所述钢管片(1)设置了两道闭合的异型大变形止水带(4),另外在内侧设置了一道整环Ω大变形止水带(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周华贵贺维国秦正贵徐福东李际胜陈卫军韦秀燕叶东明孟伟王又莹邓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