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45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即使使用者将容器主体倾斜,饮料也不会漏出,并且即使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也易于饮用饮料。饮料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1)、基体部件(12)和盖体(15),基体部件上备有第一通气机构(18)和第二通气机构(17),第一通气机构(18)调整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第二通气机构(17)在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能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第一通气机构变为通气状态或封闭状态的通气开闭机构(15a),通气开闭机构在使用者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使用者能够使用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为封闭状态,在操作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为通气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纳奶等饮料的饮料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例如婴幼儿等饮用牛奶、麦茶等茶类、果汁等饮料 的饮料容器,使用带饮用口即吸管等的饮料容器。这样的饮料容器 带有盖等,携带方便,并且由于带有吸管等,因此具有婴幼儿等容 易饮到饮料的优点。这样的饮料容器由于使用者放在包中等携带,因此为了不使容 器内部的饮料从吸管等漏出,还具有能够密封吸管的结构。另外,若在这样的饮料容器内加入作为饮料的温牛奶等并密封 吸管,则容器内部产生正压,当婴幼儿等实际饮用时使吸管变为开 状态,则温牛奶等有可能从吸管喷出。因此,以往采用了在这样的饮料容器上形成通气孔以防止牛奶 等从吸管喷出的结构。另外,由于这样的通气孔为开口,因此为了不使饮料在饮料容 器被携带时漏出到外部,需要覆盖通气孔的罩。因此,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的饮料容器的方案。即,在专利文献1的饮料容器1中,具有空气孔开闭阀6,在专利文献2的饮料容器10中,形成有杆部件21。具体来说,在携带时,使用者操作空气孔开闭阀6或杆部件21,使饮料容器1等的通气孔成为封闭状态。在饮用饮料时,使用者操作空气孔开闭阀6等,使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以防止内部的温牛奶等从吸管喷出。然而,在专利文献1等中,由于需要使用者自己操作空气开闭阀6等,因此存在操作繁瑣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专利文献3和专 利文献4那样的方案。即,公开了与覆盖吸管并防止饮料漏出的罩等的开闭动作同步 地开闭通气孔的结构。具体来说,当用罩等覆盖吸管等时,通气孔 成为封闭状态,相反,当打开罩等时,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这样的结构,当饮料容器被携带 时,用被罩等折弯的吸管等封闭通气孔,当饮用饮料时,吸管等复 原,通气孔成为开放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1741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434503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42982号公报(图5等)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45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8187号公报(图1等) 这样的携带用的带吸管的饮料容器能够满足以下的要求。具体 来说,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能够满足以下的要求。即,(1 )在饮料容器被携带时,吸管等和通气孔被密封,因此 能够防止饮料漏出,(2)此外,在容器内收纳有作为饮料的温牛奶 等的情况下,当从上述密封状态变为开放状态时(开纟全时),打开 通气孔,由此能够防止牛奶等从吸管等喷出,(3)进一步,在饮用 时使通气孔成为封闭状态,由此,即使饮料容器倾斜或倒置,饮料 也不会从通气孔漏出。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中,虽然能够防止饮用时饮 料由于容器倾斜而漏出的情况,但由于是幼儿等使用者使用吸管等 饮用饮料,因此存在着在容器内产生负压,难于用吸管等不断地吸 到饮料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中,由于通气孔在饮用时成为开放状 态,因此即使使用者饮用饮料,容器内也不会产生负压,从而具有 容易饮用的优点,但却存在着饮料在容器倾斜时从通气孔漏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料容器,当使用者用吸管等饮用口 部饮用容器主体内的饮料时,即使容器主体倾斜,饮料也不会漏出, 并且能够事先防止因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而使饮料难于饮用的情况。上述课题可通过以下这样的饮料容器实现,第一方案是, 一种饮料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具有用于注入饮料的容器开口部;基 体部件,覆盖所述容器开口部,并且配置有饮用口部;和盖体,用 于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基体部件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 部件上设有第 一 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所述第 一通气机构调整 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在所述容器主体内 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够防止所述容 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机构在所述盖体以覆盖所述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携 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所述盖体以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 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所述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 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在所述盖体配置在所述携带状态和所述饮用状 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状态下,使所述第 一 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基体部件上有第 一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 上述第一通气机构调整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上述第二通气机构 在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 够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盖体机构,通气开闭机构在盖体以覆盖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 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盖体以使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配 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 为封闭状态,在盖体配置在携带状态和饮用状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 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7因此,在携带状态下,饮料容器的第一通气机构通过通气开闭 机构而成为封闭状态,因此收纳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不会从第 一通气机构漏出。另外,液体饮料也不会从第二通气机构漏出。当盖体配置在从携带状态向饮用状态移动的中间位置即配置在 操作状态时,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因此,即使在容器主体 内收纳温牛奶等而使容器内部的压力相位于外部成为正压的情况 下,也能够通过第一通气机构将该压力调整到大气压水平。因此, 能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内的温牛奶等从饮用口部喷出等情况的发 生。另外,当将盖体配置在饮用状态时,由于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 闭状态,因此即使使用者倾斜容器主体以从饮用口部饮用内部的液 体饮料,内部的液体饮料也不会从第一通气机构漏出。进一步,使盖体成为饮用状态,即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 态,也在基体部件上形成第二通气机构。因此,即使使用者从饮用口部饮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使 内容量减少,从而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也能够通过第二通气机构 向容器主体内导入外部空气,从而迅速地消除负压状态。因此,能 够事先防止容器主体内成为负压状态以致使用者难以从饮用口部饮 用到饮料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而成为容易饮用饮料的饮料容器。这样,根据上述结构,(1)能够防止容器主体内的饮料在饮料容器被携带时向外部漏出,(2 )即使收纳作为液体饮料的温牛奶等, 也能够防止从饮用口部喷出等,(3)即使在饮用时倾斜容器主体, 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也不会漏出,(4)进一步,能够提供一种不 会导致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等以致难以吸取液体饮料的情况的饮料答器。优选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结构中,当所述盖体配置在所 述携带状态时,所述通气开闭机构使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根据上述结构,当盖体配置在携带状态时,通气开闭机构使第二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容器主体内收纳的液体 饮料万 一 从第二通气机构不慎漏出的情况,从而能够确实地防止在 携带时等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优选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一 通气机构是由贯通孔构成的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机构是由气体只 能向所述容器主体内流入的单向阀构成的通气阀,所述通气孔和所 述通气阀形成为一体的通气部件,该通气部件配置在所述基体部件 上。根据上述结构,通气孔和通气阀形成为一体的通气部件,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料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具有用于注入饮料的容器开口部; 基体部件,覆盖所述容器开口部,并且配置有饮用口部;和 盖体,用于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基体部件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件上设有第一通气机构和第二通气机构, 所述第一通气机构调整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化, 所述第二通气机构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相对于外部成为负压状态时从外部导入空气,并且能够防止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体饮料的漏出, 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通气机构变为通气状态或封闭状态的通气开闭机构, 所述通气开闭机构在所述盖体以覆盖所述饮用口部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携带饮料容器的携带状态、和所述盖体以使所述饮用口部露出的方式配置以便使用者能够使用所述饮用口部的饮用状态下,使第一通气机构成为封闭状态,在所述盖体配置在所述携带状态和所述饮用状态的中间位置的操作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通气机构成为通气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大辅大牛良之
申请(专利权)人:贝亲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