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3077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光伏组件一端的前部和支撑光伏组件另一端的后部,所述后部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后部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两侧与外界连通。上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挡风板与支架系统的后部之间设有通道,挡风板将风进行分流,使一部分风改变风向后转化为紊流,然后经前述通道自支架系统的两侧逸出,从而减少了作用于组件的背风,进而降低了对负重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传统的平屋面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系统一般采用如下方式:在下部基础上固定前后支撑柱,然后通过纵梁将前后支撑柱连接,形成坡度角,再在纵梁上固定横梁,光伏组件即放置固定在横梁上。这种方案的局限性在于:由于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来自背面的负风压,因此需要配套敦实的水泥墩作为负重以固定支架。但水泥墩制成的负重的重量通常超过屋面的承载能力极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降低负重要求的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种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光伏组件一端的前部和支撑光伏组件另一端的后部,所述后部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后部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两侧与外界连通。上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挡风板与支架系统的后部之间设有通道,挡风板将风进行分流,使一部分风改变风向后转化为紊流,然后经前述通道自支架系统的两侧逸出,从而减少了作用于组件的背风,进而降低了对负重的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的顶部与光伏组件的顶部平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包括贴靠部、风道部和挡风部,其中所述风道部自贴靠部的一端倾斜延伸且与挡风部连接,所述贴靠部与挡风部位于风道部两侧且沿相反方向延伸,所述贴靠部贴附于所述后部,所述通道形成于风道部、挡风部与后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靠部固定于所述后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靠部平行于挡风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还包括自贴靠部弯折延伸而出的、用于承载负重以固定将所述挡风板固定到屋面的固定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包括多个前支座和多个后支座,相邻两个前支座共同支撑光伏组件的一端并形成所述前部,相邻两个后支座共同支撑光伏组件的另一端并形成所述后部,所述多个前支座和多个后支座支撑起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其中,同一行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后支座连接在一起或公用一个后支座,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前支座连接在一起或公用一个前支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行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公用一个后支座时,所述后支座上安装有中压块,所述中压块包括两个沿相反方向设置的按压部以分别固定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列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支撑它们的前支座和后支座连接在一起或二者为一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列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中,支撑它们的前支座和后支座在所述列的方向上间距可调。【附图说明】图1为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立体图;图2至图4分别为图1中A、B、C处的放大图;图5为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正视图;图6为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俯视图;图7为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侧视图;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8,一种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包括多个前支座110和多个后支座120,及由它们共同支撑起来的若干个呈矩阵排列的光伏组件200。相邻的两个前支座110共同支撑一个光伏组件200的一端。相邻两个后支座120共同支撑该光伏组件200的另一端。这样,阵列中的每一个光伏组件都如此支撑。相邻的两个前支座110形成支架系统用来支撑光伏组件的前部,而邻两个后支座120则形成支架系统用来支撑光伏组件的后部。若干个光伏组件200呈多行多列设置,图1中X方向为行的方向,Y方向为列的方向。同一行中,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公用一个后支座120,且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公用一个前支座110。依次类推,所有的光伏组件200均被支撑起来。光伏组件阵列的两侧的前支座110和后支座120仅用来支撑一个光伏组件。图1中仅示意了 2X3的光伏组件阵列。前支座110与后支座120可以制成标准件,根据项目的需要选用不同数目的前支座110与后支座120,按照上述方式依次支撑起光伏组件即可,由此能满足模块化设计、安装的需求。前支座110与后支座120可以用建筑行业中已有的轻砖压紧,无需特制,取材方便,提高安装效率。此外,前支座110与后支座120通常采用金属制成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前支座110与后支座120的底部还可以分别设置柔性支撑垫130。柔性支撑垫130保证前支座110及后支座120与屋面有充分的接触;也可避免金属材质的支座直接与屋面接触,从而避免破坏屋面结构。柔性支撑垫130可以设置成具有粘性,例如采用丁基胶,以粘到屋面,起到防止阵列平行移动的作用。柔性支撑垫130可以直接粘结到前支座110或后支座120的底部,也可以借助螺钉连接。光伏组件200使用压块来固定。具体地,参图2,当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公用一个后支座120时,该公用的后支座120上安装有中压块140以同时固定这两个光伏组件200。中压块140包括两个沿相反方向设置的按压部142以分别固定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中压块140与后支座12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与前支座I1及后支座120类似,中压块140可以制成标准件,以满足模块化设计、安装的需求。除公用的后支座120设置中压块140以外,公用的前支座110上同样可以设置中压块140以同时固定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参图3,位于光伏组件阵列两侧的光伏组件200则使用边压块150来固定。边压块150不需要同时固定两个光伏组件,因此只需要具有一个按压部即可。位于光伏组件阵列两侧的未被公用的前支座I1和后支座120均可设置边压块150。同样地,边压块150可以制成标准件,以满足模块化设计、安装的需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边压块150可以取消。即可以仅使用中压块140来完成对光伏组件200的固定。特别是在一些少风、微风的区域,是可以考虑取消边压块150。参图2,前支座110和后支座120上还均设置有限位件160。限位件160用以限制光伏组件200的位置。限位件160的主要作用是在使用中压块140和边压块150固定光伏组件200之前限定光伏组件200的位置,防止移位,便于使用中压块140和边压块150固定光伏组件200。但限位件160也并非必须设置。例如,可以人力来定位光伏组件200,然后利用中压块140和边压块150固定。本技术中,限位件160与前支座110或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光伏组件一端的前部和支撑光伏组件另一端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还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后部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光伏组件支架系统的两侧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虎舒桦陈德荣李蔚
申请(专利权)人: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鑫集成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