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闲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044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前支脚的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与前支脚的交叉处单向枢接,两后靠杆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的上,两后靠杆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当使用者后靠,甚至抬起该折叠椅的前支脚时,由于使用者的重心靠前,又有弯弧状后支脚稳固支撑,因此不会发生后翻的危险,从而达到支撑稳定,使用安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休闲折叠椅
技术介绍
日常常见的休闲折叠椅形式多样,但基本的结构包括椅架、椅布,椅布配合在椅架之间形成椅座布、靠背布及扶手布。如图1所示,椅架I’主要由四组交叉枢接的椅座支杆及两椅背靠杆构成,一组两前支杆11’的底端是枢接在椅脚两前枢接座A’上,而其上端是延伸出椅座两前枢接座形成扶手布的支点,两组侧支杆的两支杆12’底端是分别枢接在椅脚前枢接座A’及后枢接座B’上,而其上端是分别枢接在椅座前枢接座C’及后枢接座D’上,一组两后支杆13’的底端是枢接在椅脚的后枢接座B’上,其上端是枢接在椅座的后枢接座D’上;两椅背靠杆14’的底端是固定在椅脚两后枢接座B’上,其上端是穿过两椅座后枢接座D’形成椅布椅背部分的两支点;椅布的椅座部分是固接在椅座的四个枢接座C’、D’上,而椅布的椅背部分是挂置于椅背靠杆14’上,扶手布3’的前段是套置于椅架前支杆11’的闪断,而其后端是固定在椅背靠杆14’上。如此便形成具有折叠功能的休闲椅。但上述结构的折叠椅的椅背靠杆与椅座基本是呈垂直状态,人们坐于椅座,且背靠于该折叠椅的靠背时,重心会后移,一旦翘起前支杆11’,或者入座时稍加用力,则很可能使椅子向后倒,给使用者造成危险。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针对现有折叠椅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加大支撑强度,且使用安全的休闲折叠椅。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前支脚的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与前支脚的交叉处单向枢接,两后靠杆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的上,两后靠杆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所述后靠杆的底端是枢接于两后支脚靠近中部的位置处。该休闲折叠椅还包括两辅支杆,各辅支杆分别连接前支脚的下部及后支脚的顶部。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支脚的顶部及两前支脚的底部,第二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靠杆的顶部及两后支脚的底部,所述椅布套设于两后支脚的前端及两后靠杆的顶端。所述前支脚与后支脚的交叉处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设有开口朝向前支脚且供前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一U型开口槽及设有开口朝向后支脚且供后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二U型开口槽。该休闲折叠椅还包括两扶手杆,两扶手杆分别枢接于两后靠杆上,所述两前支脚的顶端分别枢接于扶手杆的中部底端。所述前支脚及后支脚的底端分别套设有支撑脚。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休闲折叠椅主要通过将后支脚设计成弯弧状的结构,而将两后靠杆直接连接于该弯弧状的后支脚上,使折叠椅的整体重心前移,当使用者坐靠于该休闲折叠椅时,其后背由两后靠杆及第二交叉杆组支撑形成稳固支撑,当使用者后靠,甚至抬起该折叠椅的前支脚时,由于使用者的重心靠前,又有弯弧状后支脚稳固支撑,因此不会发生后翻的危险,从而达到支撑稳定,使用安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折置椅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I及配合在椅架上的椅布2。其中,如图2所示,椅架I包括两前支脚11、两后支脚12、两靠背杆13、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14、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15、两扶手杆16及两辅支杆17。两前支脚11及后支脚12的底端分别套设有支撑脚18,各支撑脚18可增加该休闲折叠椅的各支脚与地面的支撑面积,使支撑更为稳固。两后支脚11分别呈弯弧状的由后往前且由下往上延伸至两前支脚12的顶部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12与前支脚11的交叉处是通过一连接座19连接,前支脚11与后支脚12的交叉处设有连接座19,该连接座19设有开口朝向前支脚11且供前支脚11单向枢接的第一 U型开口槽191及设有开口朝向后支脚12且供后支脚12单向枢接的第二 U型开口槽192。两后靠杆13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12上,且靠近后支脚中部的位置处。两后靠杆12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所述两扶手杆16分别枢接于两后靠杆13上,两前支脚11的顶端分别枢接于扶手杆16的中部底端。所述第一交叉杆组14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支脚12的顶部及两前支脚11的底部,第二交叉杆组15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靠杆13的顶部及两后支脚12的底部,所述椅布套设于两后支脚12的前端及两后靠杆13的顶端。各辅支杆17分别连接前支脚11的下部及后支脚12的前端。为实现该休闲折叠椅的打开及收折,各杆件之间均采用枢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椅布的四个角分别套置于两后支脚12前方及两后靠杆13的顶部,形成本技术休闲折叠椅。当使用者坐靠于本技术休闲折叠椅时,其背部由两后靠杆13及第二交叉杆组支撑,且由于后靠杆12是直接枢接于后支脚12靠近中部的位置,使折叠椅的整体中心往前移,而后支脚12呈弯弧状的延伸至前方形成椅布的支点,此种结构的后支脚12可大大增加支撑力度,避免使用者乘坐后靠时椅子后翻造成危险。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主权项】1.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其特征在于: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前支脚的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与前支脚的交叉处单向枢接,两后靠杆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上,两后靠杆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杆的底端是枢接于两后支脚靠近中部的位置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辅支杆,各辅支杆分别连接前支脚的下部及后支脚的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支脚的顶部及两前支脚的底部,第二交叉杆组的两根杆交叉连接两后靠杆的顶部及两后支脚的底部,所述椅布套设于两后支脚的前端及两后靠杆的顶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与后支脚的交叉处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设有开口朝向前支脚且供前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一 U型开口槽及设有开口朝向后支脚且供后支脚单向枢接的第二 U型开口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扶手杆,两扶手杆分别枢接于两后靠杆上,两前支脚的顶端分别枢接于扶手杆的中部底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休闲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脚及后支脚的底端分别套设有支撑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休闲折叠椅,其包括椅架及配合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椅架包括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两靠背杆、设于前方的第一交叉杆组及设于后方的第二交叉杆组,其特征在于:两后支脚分别呈弯弧状,其顶部延伸至两前支脚的前方,形成椅布的两支点,且两后支脚与前支脚的交叉处单向枢接,两后靠杆的底端分别枢接于两后支脚上,两后靠杆的顶端形成椅布的另外两支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