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茂雄专利>正文

缓冲护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66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收合的缓冲护角,其包含一由二外护纸板衔接成的外护板体、一由二内护纸板衔接成的内护板体以及二介于外护板体、内护板体两侧端衔接的侧纸板,二外内护纸板相对内侧面至少一端部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第一蜂巢纸板,并于二内护纸板相对第一蜂巢纸板侧边设横割道,该横割道使二内护纸板端部具有可拉动第一蜂巢纸板展开收合的支撑部,另于二侧纸板相对内侧面间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第二蜂巢纸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护角,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包装箱内相对箱内物件各端角处的缓冲护角。目前大中型家用电器在运销的过程中,为避免搬运时因外力碰撞而伤及产品,故于产品包装时,会在包装箱内相对产品各端角处装设一缓冲护角,并透过缓冲护角的缓冲吸震的功用,达到维护产品的目的。时下常用的缓冲护角均以保丽龙或海绵之类的发泡材料塑造而成。虽然该保丽龙或海绵制成的缓冲护角具良好的缓冲吸震能力,但由于保丽龙、海绵不易回收利用,且是塑料材料,在自然环境下不易分解,若以燃烧方式处理则会产生有毒的气体,加重环保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保丽龙或海绵制成的缓冲护角重量虽轻,但其成型后的形状是固定的,当保丽龙或海绵制造商将大量护角成品运交有关厂商供包装使用时,因其运送材积大,货车所承载的空间有限,而需以较多车次来搬运,导致运输成本偏高。有鉴于前述既有缓冲护角在环保及搬运上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护角,其利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板为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并配合可折叠收合的结构设计,使该缓冲护角可展开应用于包装箱内相对产品周边端角处以形成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且能折叠成扁平状的最小体积,增进了护角搬运上的方便性同时降低了搬运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护角,包含一由二外护纸板衔接成的外护板体、一由二内护纸板衔接成的内护板体以及二介于外护板体、内护板体两侧端衔接的侧纸板,该二内护纸板、二外护纸板相对内侧面的一端部设有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一蜂巢纸板,另于二内护纸板相对第一蜂巢纸板上方各设一自二内护纸板相邻侧纸板起横向延伸至近二内护纸板衔接处的横割道,该横割道使该二内护纸板一端部形成拉动第一蜂巢纸板展开收合的支撑部,另于二侧纸板相对内侧面间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第二蜂巢纸板,该护角形成包含一具共同顶点的三面且三面相互垂直的立体状。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内护纸板之一内护纸板相对横割道上方延设一中隔板,该中隔板长、宽接近于内护纸板宽度。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内护纸板于二横割道相邻端形成朝衔接处斜向高起的斜割道,该二支撑部衔接处由斜割道形成一凸起的勾部。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内护纸板、二外护纸板相对内侧面的另一端部设有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三蜂巢纸板,该第二蜂巢纸板介于第一蜂巢纸板与第三蜂巢纸板间,该护角形成包含二组具共同顶点且三面相互垂直的型体。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完全利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板裁制组合而成,可避免垃圾处理的负担,更无塑料原料燃烧会产生有毒物的缺点,符合了环保的要求。2、本技术的缓冲护角于制造成形后,可以折叠后的扁平体运交包装商使用,增进了搬运时的方便性,并以可压缩成最小体积状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搬运成本。而且,包装商也仅需以简易的拉展动作,使该缓冲护角展开预设的形状,在使用上具备简便性,且能以展开蜂巢纸板的多块板体两端介于内外护面间顶抵,从而具有良好的缓冲防护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缓冲护角于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缓冲护角由折叠后的形状弯折展开成形的操作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缓冲护角由折叠后的形状弯折展开成形的操作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的缓冲护角展开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展开时的操作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实施例展开后的立体示意图。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本技术的缓冲护角包含一由二外护纸板10、11衔接组成的外护板体1、一由二内护纸板20、21衔接组成的内护板体2以及二介于外护板体1、内护板体2两侧端衔接的侧纸板30,其二内护纸板20、21、二外护纸板10、11相对内侧面的底部设有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一蜂巢纸板40,二内护纸板20、21相对第一蜂巢纸板40上方各设一横割道22,各横割道22是自二内护纸板20、21相邻侧纸板30起横向延伸至近二内护纸板20、21衔接处,且二内护纸板20、21可于二横割道22相邻端形成朝衔接处斜向高起的斜割道221,使二内护纸板20、21下端各具有一内侧面粘结第一蜂巢纸板40的支撑部23,而二支撑部23衔接处借斜割道221形成一凸起的勾部24,另于二侧纸板30于其两相对内侧面且高于横向第一蜂巢纸板40位置粘接第二蜂巢纸板41。另外,上述的二内护纸板20、21之一内护纸板21板面上相对横割道22上方可再延设一中隔板25,该中隔板25长宽接近于内护纸板20、21宽度。于展开使用时,请参阅图2,其是将二侧纸板30朝外拉动,再将内护板体2朝外护板体1方向推送,使其形成一L形体,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蜂巢纸板41并介于弯折成L形的外护板体1、内护板体2内侧板面间顶抵。请再参阅图4,将内护纸板21的中隔板25朝上掀起,并拉出二内护纸板20、21下端的支撑部23,第一蜂巢纸板40介于二支撑部23与二外护纸板10、11间展开,中隔板25盖置于第一蜂巢纸板40上,并利用二支撑部23衔接处的勾部24抵止中隔板25外端角,而形成一个共端点且三面相互垂直的立体状。另外本技术也可如图5所示,于二内护纸板20、21、二外护纸板10、11相对内侧面的顶部增设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三蜂巢纸板42,第二蜂巢纸板41介于第一蜂巢纸板40及第三蜂巢纸板42间,另于二内护纸板20、21相对第三蜂巢纸板42下方各设一横割道22,二横割道22衔接一起,使二内护纸板20、21上端各形成一内侧面粘结第三蜂巢纸板42的支撑部23,又二内护纸板20、21衔接处中间位置可设置一通孔26,以提供缓冲护角折叠时拉动内护纸板20的作用处。请再参阅图6、7,于展开时,是将二侧纸板30朝外拉开,再将二内护纸板20、21相对二支撑部23间的中段部朝外护纸板10、11方向推送,使其形成一L形体,第二蜂巢纸板41并介于弯折L形内护板体2与内护板体2的内侧板面间顶抵。之后,将内护纸板20、21上下端的支撑部23拉出,使第一蜂巢纸板40介于二内护纸板20、21下端支撑部23与二外护纸板10、11间展开,第三蜂巢纸板42介于二内护纸板20、21上端支撑部23与二外护纸板10、11间展开,而形成一具有两组共同顶点且三面相互垂直的型体。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由二外护纸板衔接成的外护板体、一由二内护纸板衔接成的内护板体以及二介于外护板体、内护板体两侧端衔接的侧纸板,该二内护纸板、二外护纸板相对内侧面的一端部设有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一蜂巢纸板,另于二内护纸板相对第一蜂巢纸板上方各设一自二内护纸板相邻侧纸板起横向延伸至近二内护纸板衔接处的横割道,该横割道使该二内护纸板一端部形成拉动第一蜂巢纸板展开收合的支撑部,另于二侧纸板相对内侧面间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第二蜂巢纸板,该护角形成包含一具共同顶点的三面且三面相互垂直的立体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内护纸板之一内护纸板相对横割道上方延设一中隔板,该中隔板长、宽接近于内护纸板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该二内护纸板于二横割道相邻端形成朝衔接处斜向高起的斜割道,该二支撑部衔接处由斜割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由二外护纸板衔接成的外护板体、一由二内护纸板衔接成的内护板体以及二介于外护板体、内护板体两侧端衔接的侧纸板,该二内护纸板、二外护纸板相对内侧面的一端部设有一可横向展开收合的第一蜂巢纸板,另于二内护纸板相对第一蜂巢纸板上方各设一自二内护纸板相邻侧纸板起横向延伸至近二内护纸板衔接处的横割道,该横割道使该二内护纸板一端部形成拉动第一蜂巢纸板展开收合的支撑部,另于二侧纸板相对内侧面间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第二蜂巢纸板,该护角形成包含一具共同顶点的三面且三面相互垂直的立体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茂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