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218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婴儿车改良构造,其包含:一车体,其具有一底架,该底架设有一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活动式组设一活动杆,该活动杆末端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设有一躺椅或座椅;该躺椅系藉由该活动杆之移动以调整该躺椅与该底架间之距离。藉之,本发明专利技术透过避震单元及活动杆之设置,藉可令家长可因应其身高而调整躺椅之高度,进而利于将婴儿置放于躺椅,或由躺椅抱取婴儿,以防止家长之身躯过度弯曲而伤害其腰部;且由于避震单元系支撑于躺椅,故当本发明专利技术于行进时剎车或遭遇颠簸路面,皆可藉由避震单元进行避震缓冲,藉以避免婴儿遭受晃动而产生不适,并能有效提升婴儿于躺卧于躺椅时之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改良构造
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婴儿车改良构造,尤指一种藉由设置避震单元,藉可调整躺椅高度,并能令躺椅可缓冲剎车及路面颠簸之作用力;且避震单元之活动杆可予以进行枢转,藉可旋转躺椅,使婴儿于躺卧时可面对或背对于家长者。
技术介绍
按,婴儿车系用以乘载婴儿之推车,可令婴儿可枕躺或乘坐,并能令家长可轻松携带婴儿外出移动者,故婴儿车业已广泛的被使用于育有婴儿之家庭;而现今之婴儿车,更具有折迭之功能,藉以令家长可易于将婴儿车收纳于交通工具上,藉以利于需步行时,可将婴儿车展开使用。然而,习用之婴儿车,其躺椅之高度皆系呈固定而无法进行调整,是以,当身高较高之家长需于躺椅抱取婴儿时,其弯腰之幅度较高,而因过度弯腰抱取婴儿之动作中,身躯主要之支点系位于腰部,因此腰部所受之力矩极大,故腰部所需支撑之力量必需能够克服其力矩方能将婴儿顺利抱取,因此其动作中极易导致伤及家长之腰部;而若家长系以蹲姿抱取婴儿,则支点则系位于膝盖部位,对于较为年长之家长而言,其仍需耗费诸多之力气,其皆将造成家长极大之体力负担。此外,习用之婴儿车行进于颠簸之路面,则婴儿车整体含其躺椅,皆将因路面而有所震荡;而若行进于平行之路面时,若突然将婴儿车静止,则婴儿将受惯性定律之影响而前倾;前述之二情形下,皆将造成婴儿于躺卧时不舒适,且极易令婴儿产生惊吓或恐惧感,并有因震荡或前倾而致婴儿碰撞受伤之可能。再者,习用之婴儿车,多数之躺椅皆系朝向行进方向,意即,婴儿躺卧时系面向路面而非面向家长,故婴儿极易因无法见到家长,而产生对于环境之陌生感,此将使婴儿心生恐惧,导致婴儿因害怕而哭闹,且有碍于婴儿之身心发展之疑虑;虽习知另提供一种可将躺椅朝向家长或背对家长进行组装者,惟其于欲调整躺椅方向时,需将躺椅整体经拆离后转向并重新组装,若婴儿此时仍躺卧于躺椅内时,使家长需耗费诸多力气,故将提升躺椅拆装之困难度,且过程中极易导致婴儿受碰撞而受伤,此将造成家长极大之负担及困扰。有鉴于此,吾等专利技术人乃潜心进一步研究婴儿车,并着手进行研发及改良,期以一较佳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且在经过不断试验及修改后而有本专利技术之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爰是,为达致以上目的,吾等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婴儿车改良构造,其包含:一车体,其具有一底架,该底架设有一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活动式组设并支撑有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系对应限位移动于该避震单元,该活动杆末端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系藉由该活动杆之移动以调整该承载架与该底架间之距离者。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活动杆系可枢转于该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更设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设有至少一限位部,而该承载架设有至少一对应于所述限位部之控制杆,且所述控制杆系于一锁掣位置时组设于所述限位部;而所述控制杆系于一开启位置时脱离所述限位部,令承载架可藉由活动杆予以枢转者。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承载架更设有一基座,该基座具有至少一导槽,且所述导槽分别设有一对应组设于所述控制杆之滑块,所述滑块分别设有一阶面,且该基座于略与所述控制杆垂直处设有至少一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有一呈倾斜设置且对应于所述阶面之滑轨,所述阶面系受所述活动块之移动以令所述滑块滑动并升降于所述滑轨。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避震单元为气压缸或油压缸。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活动杆为该避震单元之活塞,且该活动杆更设有一控制阀,该控制阀连接并从动于一操作杆。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该承载架更设有一基座,该基座设有一通孔,该控制阀系位于该通孔之一侧,且该操作杆系对应组设于该通孔。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底架更设有一支撑架,且该避震单元系设置于该支撑架。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支撑架更设有至少一连杆及至少一枢接组件,所述连杆系枢设于该底架一端,且所述枢接组件系滑动设置于该底架,藉以令该枢接组件于移动至所述连杆一端时,系令该避震单元略与该底架垂直;并于该枢接组件朝相对所述连杆一端移动时,令该避震单元略与该底架平行者。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承载架于相对该避震单元更对应组设一躺椅。据上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中,该承载架于相对该避震单元更对应组设一支架,且该躺椅系设置于该支架。是由上述说明及设置,显见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下列数项优点及功效,兹逐一详述如下:1.本专利技术藉由避震单元之设置,藉可予以缓冲躺椅之震荡,因此,当本专利技术行进于颠簸之路面或紧急剎车时,躺椅皆可藉由避震单元进行缓冲,使婴儿不受到震荡或前倾而受伤或受惊吓,藉以提升于躺卧时之舒适性及安全性者。2.本专利技术透过避震单元及活动杆之设置,以于按压控制杆时,将迫压该控制阀,使该活动杆等得以进行升降,故家长可依其身高而予以调整躺椅之高度,令家长可不经过度弯腰或蹲下,即可于躺椅抱取婴儿,进而降低家长施力之负担,以达致省力之功效,并可避免于抱取婴儿时伤及其腰部或膝部者。3.本专利技术于按压所述活动块时,将使滑块沿滑轨移动抬升,进而使控制杆脱离限位部,故此时即可透过活动杆而枢转躺椅,藉使无需将躺椅拆离,即可令躺椅直接旋转至面向或背对家长之位置处,待旋转定位后,仅需将滑块复位,使控制杆下降而组设于限位部,即可将躺椅予以定位;藉以令家长可依使用情形或婴儿之状况而予以旋转躺椅,藉以提升本专利技术于使用时之便利性,且于婴儿面对家长时,得以令家长可随时注意婴儿之状况,同时婴儿亦可观及家长,令婴儿可产生安全感,并能防止婴儿因陌生环境而哭闹者。附图说明图1系本专利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2系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专利技术支撑架处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系本专利技术于折收时之立体示意图。图5系本专利技术组设支架及躺椅之侧视示意图。图6系本专利技术组设支架及座椅之侧视示意图。图7系本专利技术活动杆呈关闭状态而定位于避震单元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8系本专利技术活动杆呈开启状态而于避震单元调整高度之局部剖视暨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系本专利技术之躺椅高度较低时,家长需过度弯腰抱取婴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系本专利技术之座椅高度较低时,家长需过度弯腰抱取婴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系本专利技术之躺椅高度较高时,家长无需过度弯腰即可抱取婴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2系本专利技术之座椅高度较高时,家长无需过度弯腰即可抱取婴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3系本专利技术之控制杆于锁掣位置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4系本专利技术之控制杆于开启位置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5系本专利技术之承载架透过活动杆旋转之俯视示意图。图16系本专利技术之躺椅及婴儿被旋转至背对于家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7系本专利技术之座椅及婴儿被旋转至背对于家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8系本专利技术之躺椅及婴儿被旋转至面向于家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9系本专利技术之座椅及婴儿被旋转至面向于家长之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车体,11、底架,12、承载架,13、躺椅,13’、座椅,14、支架,15、支撑架,151、连杆,152、枢接组件,153、连结件,16、手把架,2避震单元,3、活动杆,3、控制阀,32、操作杆,321、把手,4、定位座,41、限位部,5、控制杆,6、基座,61、通孔,62、导槽,63、滑块,631、阶面,64、活动块,641、滑轨。具体实施方式关于吾等专利技术人之技术手段,兹举数种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于下文进行详细说明,俾供钧上深入了解并认同本专利技术。请先参阅第1图至第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婴儿车改良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改良构造,其包含:一车体,所述车体具有一底架,该底架设有一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活动式组设并支撑有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系对应限位移动于该避震单元,该活动杆末端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系藉由该活动杆之移动以调整该承载架与该底架间之距离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改良构造,其包含:一车体,所述车体具有一底架,该底架设有一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活动式组设并支撑有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系对应限位移动于该避震单元,该活动杆末端设有一承载架;该承载架系藉由该活动杆之移动以调整该承载架与该底架间之距离者;所述活动杆系可枢转于该避震单元,该避震单元更设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设有至少一限位部,而该承载架设有至少一对应于所述限位部之控制杆,且所述控制杆系于一锁掣位置时组设于所述限位部;而所述控制杆系于一开启位置时脱离所述限位部,令承载架可藉由活动杆予以枢转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更设有一基座,该基座具有至少一导槽,且所述导槽分别设有一对应组设于所述控制杆之滑块,所述滑块分别设有一阶面,且该基座于略与所述控制杆垂直处设有至少一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设有一呈倾斜设置且对应于所述阶面之滑轨,所述阶面系受所述活动块之移动以令所述滑块滑动并升降于所述滑轨。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之婴儿车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单元为气压缸或油压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凤
申请(专利权)人:百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