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温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658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温水壶,包括第一壶体,其上设置有饮水口;第二壶体,其上设置有注水口;隔热层,设置在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连通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的贯通孔;调节栓,与隔热层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贯通孔;第一壶体内还设置有与贯通孔配合的导引部,导引部与第一壶体的内壁共同构成导引通道,导引通道的开口临近饮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温水壶中,第一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热水,第二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冷水,并通过调节栓与隔热层的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贯通孔,从而实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中水的混合,而通过控制调节栓打开贯通孔的程度,可以控制自第一壶体上饮水口流出的水的温度,从而实现了可调温水壶中水温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壶,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温水壶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便携式保温水壶,通常都提供长时间保温或者保冷功能。例如,使用者将100摄氏度的沸水倒入保温水壶中,在经过6小时甚至8个小时后,保温水壶中的水仍然可以维持在70摄氏度以上,这给出门在外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保温水壶中的水温都是慢慢下降或者慢慢升高的,在大多数的使用时间中,保温水壶中的水由于过热或过冷等原因而并不适宜使用者直接饮用。而如果保温水壶中的水下降或者升高到了适宜使用者直接饮用的温度,则就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其它用途的需要,例如用保温水壶中的水泡茶等。因此,急需一种可调温水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温水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调温水壶中的水不能实现温度的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温水壶,包括:第一壶体,其上设置有饮水口 ;第二壶体,其上设置有注水口 ;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连通所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的贯通孔;调节栓,与所述隔热层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贯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壶体上还凹陷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壶体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涂覆有硅胶防滑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持部包括若干扣持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持孔的数量为4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壶体的容积和所述第二壶体的容积相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饮水口的口径小于所述注水口的口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可调温水壶,通过设置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第一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热水,第二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冷水,并且,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设置隔热层,贯通孔连通该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调节栓与隔热层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贯通孔,从而实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中水的混合,而通过控制调节栓打开贯通孔的程度,可以控制自第一壶体上饮水口流出的水的温度,从而实现了可调温水壶中水温的调节,并且通过在第一壶体上设置握持部和涂覆在握持部上的硅胶防滑层,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更舒适地选择握持水壶的部位,提升了使用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调温水壶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调温水壶的调节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1,介绍本申请可调温水壶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可调温水壶100包括第一壶体11、第二壶体12、隔热层13、贯通孔18、调节栓14、以及柔性密封开口 16。第一壶体11上设置有饮水口 111、第二壶体12上设置有注水口 121。该注水口 121可以例如用于灌注热水,该饮水口 111除饮水外还可以例如用于灌注冷水。第一壶体11上凹陷形成有贯穿该第一壶体的握持部19,该握持部19上涂覆有硅胶防滑层。由于该可调温水壶100包括了两个壶体,故可能相对于一般的水壶体积更大,而不便于握持。通过在第一壶体11上设置握持部19,不同手掌大小或不同使用习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穿过握持部19握持该可调温水壶100、或是直接握持该可调温水壶100,提升了使用感受。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握持部19包括若干扣持孔19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扣持孔191的数量为4个。隔热层13设置在第一壶体11和第二壶体12之间,用于阻隔第一壶体11和第二壶体12之间的热交换。贯通孔18连通该第一壶体11和第二壶体12,第二壶体12中的水可以通过该贯通孔18进入第一壶体11之中。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该水壶时,通常水壶本身是处于饮水口 111向下倾斜的状态,故第二壶体12中的热水可以通过该贯通孔18流向第一壶体11的饮水口 111的方向,并在第一壶体11的饮水口 111附近与第一壶体11中的冷水混合,从而经第一壶体11流出的水具有合适的饮用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壶体11内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18配合的导引部15,该导引部15与所述第一壶体11的内壁共同形成导引通道151,该导引通道151的开口 152临近第一壶体11上的饮水口 111,如此,可以保证第二壶体12中的热水与第一壶体11中的冷水只会在第一壶体11的饮水口 111附近产生混合,提高了水温调节的效率。调节栓14与隔热层13配合以打开或关闭贯通孔18,柔性密封开口设置在第一壶体11和第二壶体12之间,调节栓14穿置于该柔性密封开口中。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调节栓14打开贯通孔18程度的不同,饮水口 111处混合后的水温也相应不同。如图2所示,当调节栓14逐渐打开贯通孔18时,柔性密封开口在先被调节栓14撑开的部分逐渐闭合,保证水壶整体的密封性。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柔性密封开口 16为硅胶密封开口。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热层13为真空隔热层13。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壶体11的容积和第二壶体12的容积相等。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饮水口 111的口径小于注水口 121的口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温水壶100还包括半导体制冷装置17以及为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7供电的蓄电池,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7的热端171与第一壶体11导热接触,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7的冷端172与第二壶体12导热接触。半导体制冷装置17是半导体制冷技术的一种应用。半导体制冷又称电子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是从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制冷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边缘的学科,它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形成热电偶对,产生珀尔帖效应,即通过直流电制冷的一种新型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如此,当通过蓄电池给半导体制冷装置17供电时,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7的热端171对第一壶体11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7的冷端172对第二壶体12中的水进行冷却。如此,由于可调温水壶100中的水温调节范围为从第一壶体11中水温到第二壶体12中的水温,而半导体制冷装置17可以使得第一壶体11和第二壶体12中的水温保持在较大温差状态,从而保证可调温水壶100中的水温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提升使用感受。本技术提供的可调温水壶,通过设置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第一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热水,第二壶体中可以例如盛放冷水,并且,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设置隔热层,贯通孔连通该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调节栓与隔热层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贯通孔,从而实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中水的混合,而通过控制调节栓打开贯通孔的程度,可以控制自第一壶体上饮水口流出的水的温度,从而实现了可调温水壶中水温的调节,并且通过在第一壶体上设置握持部和涂覆在握持部上的硅胶防滑层,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更舒适地选择握持水壶的部位,提升了使用感受。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温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壶体,其上设置有饮水口;第二壶体,其上设置有注水口;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之间;连通所述第一壶体和第二壶体的贯通孔;调节栓,与所述隔热层配合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贯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壶体上还凹陷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壶体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涂覆有硅胶防滑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芬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普飞特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