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屋顶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9735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屋顶光伏系统,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包括1号支杆、2号支杆,2号支杆设于1号支杆之间并与其垂直相交,2号支杆包括中部设有插槽的支杆本体及设于支杆本体上表面的挡板,支杆本体的横截面呈“匚”字形,1号支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托2号支杆并将其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左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的高度、右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下表面至插槽下表面的高度,1号支杆的顶部还设有注胶槽,注胶槽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安装支架、无边框光伏组件及屋顶横梁,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支架上,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固定在屋顶横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一种屋顶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覆盖面积广,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目前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发展最快、最前沿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建成了许多的光伏电站,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包括两种:屋顶光伏系统及地面光伏系统。现有的屋顶光伏系统由于存在以下问题而导致其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现有屋顶光伏系统大多采用有边框的光伏组件(虽然有边框的光伏组件相比无边框的光伏组件要重很多且造价也要高出很多,但无边框的光伏组件由于不便于固定、安装复杂而极少被应用在屋顶光伏系统),上述有边框的光伏组件通过支架固定在屋顶横梁上,而有边框的光伏组件由于其重量较重将直接导致屋顶所受载荷较大,为保证安全及光伏系统工作的稳定、可靠性,需要建筑物具备较强的负载刚性及较高的承载能力,因此,现有的屋顶光伏系统不但造价贵且对建筑物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支架,该光伏组件安装支架能够非常方便地固定屋顶光伏系统中的无边框光伏组件且安装简单。2、提供一种屋顶光伏系统,该光伏系统造价较低、对建筑物的要求不高、易于推广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1,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包括两根以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I号支杆、两根以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2号支杆,所述2号支杆设于相邻的两根I号支杆之间并与I号支杆垂直相交,所述2号支杆包括中部设有插槽的支杆本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杆本体的上表面的挡板,所述支杆本体的横截面呈“匚”字形,所述插槽上、下表面间的高度大于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厚度,所述I号支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托2号支杆并将其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左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的高度、右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的下表面至插槽的下表面的高度,所述I号支杆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注入粘合剂从而将其与无边框光伏组件及2号支杆连接的注胶槽,所述注胶槽沿I号支杆的长度方向开设。其中,所述注胶槽的数量为两条,所述I号支杆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一条与注胶槽相平行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两条注胶槽之间且其深度大于定位槽的深度。优选的,所有定位槽的槽底面均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所述I号支杆的顶部两侧各设有一注胶台阶,所述注胶台阶沿I号支杆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台阶面低于定位槽的槽底面。优选的,该光伏组件安装支架还包括若干根与I号支杆平行间隔设置的3号支杆,所述3号支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托2号支杆的承托槽,所述承托槽左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的高度、右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的下表面至插槽的下表面的高度,所有承托槽的槽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3号支杆下表面至承托槽的槽底面的高度等于I号支杆下表面至定位槽的槽底面的高度。其中,所述I号支杆及3号支杆的底部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减重槽。进一步,所述减重槽为方形槽或T形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前面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若干块无边框光伏组件及多根屋顶横梁,所述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支架上,所述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屋顶横梁上。更进一步,该屋顶光伏系统还包括若干个角码连接件,其中,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的I号支杆及3号支杆抵靠在屋顶横梁上并通过角码连接件与屋顶横梁连接。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可用于固定屋顶光伏系统中的无边框光伏组件,具体地,先取两根2号支杆,往其中一根2号支杆的插槽中注入有机硅胶黏剂并在另一根2号支杆的支杆本体的上表面打上有机硅胶黏剂,再将无边框光伏组件(需要说明的是,介于本技术无论是对光伏组件安装支架还是屋顶光伏系统所作的改进均是针对无边框的光伏组件,而未涉及有边框的光伏组件,为简便表述,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以下部分均简称无边框的光伏组件为光伏组件)首尾两端中的一端插入2号支杆的插槽中、另一端放置于另一 2号支杆的支杆本体的上表面上并保证其端面抵靠住挡板,接着往I号支杆的注胶槽中注入有机硅胶黏剂,然后将前述两根2号支杆的两端放入I号支杆的定位槽中,此时2号支杆的端头及光伏组件的两侧端均压在注胶槽中的有机硅胶黏剂上,最后待所有的有机硅胶黏剂固化完成即可,上述固定方式非常方便、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屋顶光伏系统采用前述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将无边框光伏组件固定在屋顶横梁上,由于无边框光伏组件的造价较有边框的光伏组件的造价要低得多,故该屋顶光伏系统的总体造价也较现有技术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时,由于无边框光伏组件的重量远轻于有边框的光伏组件,故该屋顶光伏系统的总体重量也较现有技术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减轻了建筑物屋顶所受载荷,降低了对建筑物负载刚性及承载能力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I号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2号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3号支杆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I号支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I号支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I号支杆安装光伏组件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I号支杆安装光伏组件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I号支杆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I号支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I号支杆安装光伏组件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的I号支杆安装光伏组件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图5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本技术中屋顶光伏系统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为:I——I号支杆2——2号支杆3——3号支杆4——屋顶横梁5——角码连接件6——有机硅胶黏剂11——定位槽12——注胶槽13——排水槽14——注胶台阶15——减重槽21——支杆本体22——挡板31——承托槽21a——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包括两根以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1号支杆(1)、两根以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2号支杆(2),所述2号支杆(2)设于相邻的两根1号支杆(1)之间并与1号支杆(1)垂直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2号支杆(2)包括中部设有插槽(21a)的支杆本体(21)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杆本体(21)的上表面的挡板(22),所述支杆本体(21)的横截面呈“匚”字形,所述插槽(21a)上、下表面间的高度大于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厚度,所述1号支杆(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承托2号支杆(2)并将其定位的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的左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21)的高度、右侧壁的高度等于支杆本体(21)的下表面至插槽(21a)的下表面的高度,所述1号支杆(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注入粘合剂从而将其与无边框光伏组件及2号支杆(2)连接的注胶槽(12),所述注胶槽(12)沿1号支杆(1)的长度方向开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健康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俊虹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