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增氧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10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16:30
一种高效增氧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罐体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罐体设有供水口、供氧口、出水口。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供氧曝气板,供氧口通过供氧管道连接供氧曝气板,供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余氧曝气板,余氧回收管道的回收端置于罐体顶部,余氧回收管道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余氧曝气板连接,余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增氧罐,采用封闭罐体循环增氧提高氧气溶解率,利用折流挡板交错布置,最大限度的延长水流在溶氧层中的溶氧路径,采用微孔曝气将气体破碎成微小粒径,提高氧气溶解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氧效率高,氧气浪费少,可用于高密度活鱼运输和养殖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增氧罐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增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增氧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族类养殖、运输设备中的溶氧、增氧器件多数采用在水层界面喷淋或深、浅水层对流搅动,需要动力较大,且水流势能对水族鱼类形成较强冲击,既使水族鱼类受撞击而受伤,也消耗水族鱼类的体能,严重影响水族鱼类的成活率,因此,人们对此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号为ZL:2009100085704的《一种高效溶氧增氧器》,其包括有回收氧气室,高效纯氧溶氧增氧器本体为回收氧气室,回收氧气室的进水管与溶氧混合器连接,溶氧混合器经气管与压缩机相连,经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氧气经溶氧混合器得到混合经进水管进入回收氧气室,未溶水的氧气在回收氧气室的上部空间逸出,外部纯氧经入气管与逸出的氧气在回收氧气室的顶部混合,混合后的氧气由抽气管抽入压缩机压缩,混合后的压缩氧气经气管加入溶氧混合器供溶氧增氧使用。该专利采用将氧气通入水中进行溶氧,并解决了余氧回收利用的问题,但使用的气源仍为粗放式单点注入,气源压力小则使溶氧水限于局部有限水域,气源压力大则使气源逸出水面,且溶氧效果有限。因此,如何提高氧气在养殖水体的溶氧效率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增氧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增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2),所述罐体(1)设有供水口(3)、供氧口(4)、出水口(5);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6)、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连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8)、余氧曝气板(9),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罐体(1)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增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2),所述罐体(1)设有供水口(3)、供氧口(4)、出水口(5);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6)、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连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8)、余氧曝气板(9),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罐体(1)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增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构成余氧回收室(10),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余氧回收室(10)内,余氧回收管道(8)具有多个出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增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2)为多层,多个折流挡板(2)与罐体(1)内壁交错连接、上下分层布置,任意一折流挡板(2)一侧与罐体(1)内壁连接,任意一折流挡板(2)另一侧与罐体(1)形成一个折流上升通道(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增氧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个供氧曝气板(7),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7)并联连接,多个供氧曝气板(7)分别布置于相邻折流挡板(2)之间,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英熊善柏赵思明胡月来马章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