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63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该容器盖包括:    一上盖体,具有一外环部及一与该外环部间隔开的内环部,其中该外环部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一防渗部;    一下盖体,可固定在容器的瓶身,做为瓶口且可与该上盖体旋接,该下盖体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一第二防渗部以及一第三定位部,由该第二定位部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旋接,在封盖时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旋合,并令该第二防渗部紧迫至该第一防渗部以抵贴该下盖体外壁,该内环部则可紧密贴合在该下盖体内壁,形成双侧防漏;以及    一安全环,可分离地设在该上盖体的下端,并可在封盖后,以该第三定位部保持在该下盖体外壁,在打开该上盖体后,令该安全环断裂后留在该下盖体下端,由此确认该上盖体是否已打开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容器盖,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诸如纸盒盒体容器的容器盖。
技术介绍
市面上销售的如牛奶、茶、果汁、咖啡等饮料的容器,常见用诸如新鲜屋型的纸盒盒体为主,通常由上盖体与下盖体旋合而成容器盖(俗称「屋顶盖」)嵌入如纸盒盒体容器的上部。在常用的容器盖嵌入容器的上部前,先用机器将如PE发泡垫片塞进该上盖体的内侧顶壁,并将具有拉耳的锡箔(foil seal)置于该容器盖的下盖体的开口处,然后再旋紧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经高频(highfrequency)处理后,令该密封锡箔封着在该下盖体的开口处,如此便组装完成一容器盖。如此一来,嵌入容器上部的容器盖,可由该垫片及锡箔避免容器中的饮料溢出,达到防漏的目的。而且,在旋开上盖体后,消费者及零售业者可借由该锡箔与该容器盖的下盖体是否分开,判断该包装是否已被打开过,若没有打开过,消费者可拉开该锡箔的拉耳放心地饮用其中的饮料。只是经过高频处理的容器盖,会连同该上盖体的PE发泡垫片一起紧密贴合在该锡箔上。因此,当消费者或零售业者旋开上盖体时,该PE发泡垫片与该锡箔及拉耳会过于紧密地贴合,造成旋开上盖体时也连带扯动该锡箔及其拉耳,因而在旋开上盖体后会出现该锡箔及其拉耳有歪斜扭曲的情形,令消费者或零售业者误以为该容器并非完整密封,这会对厂商的信誉有负面的影响。同时,由于常用容器盖的上盖体的PE发泡垫片与该锡箔及拉耳过于紧密地贴合,当旋开该上盖体时,会造成该PE发泡垫片自该上盖体的内侧顶壁扯下,随着该锡箔留在该容器盖的下盖体的开口处或脱落。因此,当消费者要将未饮用完的容器以常用的容器盖旋合时,因为该容器盖的上盖体并无PE发泡垫片,会导致容器中的饮料容易漏出的现象。此外,当该PE发泡垫片脱落后,消费者难以用其它对象代替该PE发泡垫片。因此,缺乏该PE发泡垫片的容器盖会造成容器中的饮料漏出,消费者必须很快地将饮料喝完或者谨慎地注意不要翻倒容器,造成消费者的使用不便且不利于重复使用。为改善上述缺失,台湾专利公告第387420号及第491272号专利案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台湾专利公告第387420号案提出一种具有液体防漏功能的改良结构的瓶盖,该瓶盖的内缘环设螺纹段,借以与瓶口处的外环纹相螺合旋置在瓶体顶部,且瓶盖内顶面是凸伸一环座,并在该瓶盖内顶面的环座底部具有一圆弧体状的挡缘。台湾专利公告第491272号案则提出另一种改良结构的瓶盖,该瓶盖外周设有多个的凸纹、且中央呈一篓空状的凹槽,该凹槽周围设有内螺纹、且凹槽顶面设有突伸的抵环,借由瓶盖的内螺纹使瓶盖螺合在容器顶部的瓶口外缘,使抵环下端抵于瓶口内壁。而且,该瓶盖凹槽内顶面突伸的抵环呈向外扩张的锥状形态,且抵环下端外周缘设有圆弧面抵于瓶口内壁,令槽内顶面相对于抵环的外围处,则设置一突起环状的凸缘,瓶盖位于抵环内底位置则形成厚度较厚的内底部。然而,台湾专利公告第387420与第491272号案均是以点对面的紧贴力量,使瓶盖的挡缘抵贴在瓶口内壁,当面对环境变化或剧烈摇晃的影响下,会导致瓶盖无法与瓶口紧迫贴合。如此一来,上述现有技术会使瓶盖的防漏功效无法发挥,从而造成液体渗漏现象,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因此,由于上述常用的容器盖的种种问题会导致容器中的饮料容易漏出,并且会因旋开上盖体后,出现该锡箔及其拉耳歪斜扭曲的情形,令消费者或零售业者误以为该容器并非完整密封,对厂商的信誉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常用的容器盖确有其缺点及不便性而亟待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毋须使用密封锡箔及垫片的容器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节省组装成本及时间的容器盖。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实防漏的容器盖。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重复使用时仍可确实防漏的密封容器瓶口的容器盖。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容器盖包括一上盖体,具有一外环部及一与该外环部间隔开的内环部,其中该外环部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一防渗部;一下盖体,可固定在容器的瓶身,作为瓶口且可与该上盖体旋接,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一第二防渗部以及一第三定位部,以由该第二定位部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旋接,在封盖时将该上盖体与该下盖体旋合,并令该第二防渗部紧迫至该第一防渗部以抵贴该下盖体外壁,该内环部则可紧密贴合在该下盖体内壁,从而形成双侧防漏;以及一安全环,可分离地设在该上盖体的下端,并可在封盖后,以该第三定位部保持在该下盖体外壁,以打开该上盖体后可令该安全环断裂而留在该下盖体下端,由此确认该上盖体是否已打开过。本技术的容器盖的特点在于该上盖体的外环部及内环部可分别与该下盖体之外壁及内壁紧密配合,旋固该上盖体在该下盖体时达到防止液体渗漏的效果。而且,该安全环可抵住该下盖体下端,使人易察觉该上盖体于该下盖体非原封者,以确保容器内的物品为原封物者。由于本技术的容器盖毋须使用密封锡箔及垫片,在旋开本技术的容器盖的上盖体时,便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旋开上盖体后出现该锡箔及其拉耳有歪斜扭曲、且垫片脱离定位范围的缺点。因此,不仅可节省组装成本及时间,确实起到防漏的效果,且本技术的容器盖可在重复使用时仍确实防漏地密封容器瓶口,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技术的容器盖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图;图2是为本技术的容器盖的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及图2是依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绘制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容器盖包括上盖体10、可与该上盖体10旋接的下盖体20以及接设在该上盖体10下端的安全环30。其中,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以装设至如牛奶、果汁、咖啡或茶等饮料的容器上为例进行说明的,由于现有的容器俱为适用对象,其结构并未改变,故为简化起见并使本技术的特征及结构更为清晰易懂,在附图中仅显示容器中与本技术有直接关连的结构,其余部份则予以略除。如图所示,该上盖体10具有外环部101及与该外环部101间隔开的内环部103。该外环部101是自该上盖体10盖部向下延伸的结构,在该外环部101内壁的圆周方向,设有一例如为全周凸环或螺纹的第一定位部101a,在该外环部101外壁则设有多个凸出部101b,以利于握持旋转。该内环部103是在远离该上盖体10的外环部101的侧边向下延伸、且在末端形成渐缩的结构,其中,该内环部103向下延伸而尚未渐缩部份的外径略大于该下盖体20的内径,且可紧贴在该下盖体20内壁,该内环部103的渐缩末端可伸入该下盖体20。如此一来,在旋合该上盖体10与该下盖体20时,可由该内环部103末端伸入该下盖体20,该内环部103向下延伸而尚未渐缩的部份,则紧贴在该下盖体20内壁产生一密封面。其中,由于旋合该上盖体10与该下盖体20的封盖方式是现有技术,因此其作用原理在此处不重复说明。该外环部101与该上盖体10盖部连接处,还具有呈弧形曲度的第一防渗部105,该第一防渗部105是介于该外环部101与该内环部103之间而形成的防渗结构。其中,虽本实施例中是以呈弧形曲度的结构为例作说明,但应了解的是,该第一防渗部105也可以是其它凸出形状,而非以此为限。该下盖体20则可固定在容器的瓶身(图未标)以作为瓶口之用,且该下盖体20具有第二定位部201、第二防渗部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仙观
申请(专利权)人:欣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