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8559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该方法包括:沿着地表二维平面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预处理后的三维地震数据排序;将排序后的三维地震数据布散于三维空间中,并对排序后的三维地震数据划分若干窗口,使得相邻的窗口具有重叠部分;选定第一方向作为褶积方向,沿时间方向顺序遍历各个窗口,并对遍历到的每一窗口进行傅里叶变换、褶积计算、反傅立叶变换等处理,从而得到所有窗口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其中需要对重叠部分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进行均值处理;最终输出插值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二维f-x域预测扩展到三维f-x,y域,不受倾角限制和空间假频的影响,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内插后的信噪比和精度都获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勘探的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对提高成像精度和纵横向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较快,其显著点是面元尺度小、面元属性均匀、空间采样密和接收道数多。但高密度地震勘探增加了炮密度和道密度,明显增加了地震采集成本,经济技术可行性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另外,常规地震勘探的老资料炮线距通常倍于检波线距,空间采样密度不够。老资料挖潜增效,也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以改善成像的质量和品质。地震道内插处理技术可以用来加密空间采样,降低采集成本。虽然不能增加信息量,但可以克服空间假频,提高偏移成像质量。地震道内插是以往叠后室内增加空间采样,提高成像精度和分辨率的主要方法。目前,地震道内插方法主要有:f-x域预测道内插法、f-k域谱扩展法、多项式拟合法、最小平方倾角分解法、以及稀疏反演傅里叶重建法等。其中f-x域预测道内插法基于线性同相轴在域可预测的理论,利用相移因子中f与道间时差t的对偶关系实现道内插,不需要相干同相轴的倾角信息,可以正确内插具有空间假频的地震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步骤2,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3,沿着地表二维平面的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预处理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排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号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线号的分布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线号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号的分布方向;步骤4,以时间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轴建立三维空间,将排序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布散于所述三维空间中,在所述三维空间中对排序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划分若干三维的窗口,使得每个窗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道内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步骤2,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3,沿着地表二维平面的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预处理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排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号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线号的分布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线号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共中心点号的分布方向;步骤4,以时间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轴建立三维空间,将排序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布散于所述三维空间中,在所述三维空间中对排序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划分若干三维的窗口,使得每个窗口对应于排序后的所述三维地震数据的一部分,各个窗口对应的数据量相等,且相邻的窗口具有重叠部分;步骤5,选定所述第一方向作为褶积方向,沿时间方向顺序遍历各个窗口,并对遍历到的每一窗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51,将当前窗口的三维地震数据沿所述时间方向做傅立叶变换,得到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Si,j(f)=FFT(Si,j(t))其中,i、j分别表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编号;t表示所述三维地震数据在所述时间方向上对应的时间;f表示频率;Si,j(f)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Si,j(t)表示对应编号i、j的三维地震数据;FFT:表示傅立叶变换;步骤52,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正向进行褶积,计算所述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其中,x=1,2,…,lx;y=1,2,…,ly;px,y(f)表示对应频率f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lx表示预测插值算子px,y(f)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y表示预测插值算子px,y(f)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Si+1-2x,j-1+y(f)表示对应编号i+1-2x、j-1+y的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Si,j(f)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步骤53,将所述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以及所述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正向进行褶积,得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正向预测的插值数据:其中,px,y(f/2)表示对应频率f/2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Si+1-x,j-1+y(f)表示对应编号i+1-x、j-1+y的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G'i,j(f)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正向预测的插值数据;步骤54,计算所述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的共轭,并按照如下公式将该共轭与所述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进行褶积,得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反向预测的插值数据:其中,p*x,y(f/2)为对应频率f/2的第一方向的预测插值算子px,y(f/2)的共轭;Si-1+x,j+1-y(f)表示对应编号i-1+x、j+1-y的第一频率-空间域数据;G”i,j(f)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反向预测的插值数据;步骤55,对所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正向预测的插值数据和所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反向预测的插值数据求平均,得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插值数据:Gi,j(f)=(G”i,j(f)+G'i,j(f))/2其中,Gi,j(f)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插值数据;步骤56,对所述第一窗内频率-空间域插值数据进行反傅立叶变换,得到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Gi,j(t)=FFT-1(Gi,j(f));其中,Gi,j(t)表示对应编号i、j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FFT-1表示反傅立叶变换;步骤57,针对当前窗口与前一窗口的重叠部分,将该重叠部分在当前窗口内对应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与该重叠部分在前一窗口内对应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进行均值处理,并将该重叠部分在当前窗口内对应的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更新为该均值处理的结果;步骤6,将所有窗口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插值结果进行输出;步骤7,继续选定所述第二方向作为褶积方向,沿时间方向顺序遍历所有窗口,并对遍历到的每一窗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71,将当前窗口的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一窗内时间-空间插值数据沿时间方向做傅立叶变换,得到第二频率-空间域数据:Im,n(f)=FFT(Im,n(t))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峰钱忠平赵波周兴元祝宽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