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仁贵专利>正文

防假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776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假瓶盖,是对现有酒瓶用瓶盖的改进。防假瓶盖由瓶盖上体和瓶盖下体组成。瓶盖上体采用带空心管的瓶盖结构,其上部用密封塞封口,其下部与瓶盖下体联接,瓶盖下体为阶梯孔状空心管结构,其孔上粗下细,过渡处用密封球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酒瓶在瓶盖密封的情况下,只要打开密封塞,即可品尝到酒的质量,鉴别出酒的真伪。(*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假瓶盖,是对现有酒瓶用瓶盖的改进。目前,用于酒瓶密封的瓶盖多采用码口铁制成的压封瓶盖和塑料旋口瓶盖。上述瓶盖结构简单,密封瓶口方便。但是采用上述瓶盖,在密封的情况下无法品尝瓶中酒的真伪。一但拆开密封,就无法恢复原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瓶口密封的情况下,可品尝到瓶中酒的防假瓶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各零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密封塞,2为瓶盖上体,3为瓶盖下体,4为密封球,5为弹簧,6为密封球形槽。本技术由瓶盖上体2和瓶盖下体3组成。瓶盖上体2采用带空心管的瓶盖结构,其上部用密封塞1封口,其下部与瓶盖下体3采用螺纹联接。瓶盖下体3采用阶梯孔状的空心管结构,其孔为上粗下细,过渡处有密封球形槽6,将弹簧5与密封球4连接后封于密封球形槽6处,弹簧5下端呈钩状,挂于瓶盖下体3的下端。这样,用时密封球4在吸力的作用下球体上升,酒被吸出。当吸力消失,密封球4被弹簧5拉回原位将密封球形槽6封严,即防止已被吸上去的酒倒流回瓶中,又防止不卫生的外界物质流入,起到了卫生防护作用。本技术总长度为70mm,瓶盖上体2的空心管内孔为φ3mm,外径φ10mm,瓶盖下体3的内孔上半部为φ8mm,下半部为φ3mm,密封球为φ6.5mm不锈钢球。弹簧5长28mm,用不锈钢丝制作。本技术设计合理,在瓶盖密封的情况下,只要打开密封塞,即可品尝到瓶内酒的质量,鉴别酒的真伪。权利要求一种防假瓶盖,其特征在于它由瓶盖上体2和瓶盖下体3组成;瓶盖上体2采用带空心管的瓶盖结构,其上部用密封塞1封口,其下部与瓶盖下体3采用螺纹联接,瓶盖下体3采用阶梯孔状的空心管结构,其孔为上粗下细,过渡处有密封球形槽6,将弹簧5与密封球4连接后封于密封球形槽6处,弹簧5下端呈钩状,挂于瓶盖下体3的下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假瓶盖,是对现有酒瓶用瓶盖的改进。防假瓶盖由瓶盖上体和瓶盖下体组成。瓶盖上体采用带空心管的瓶盖结构,其上部用密封塞封口,其下部与瓶盖下体联接,瓶盖下体为阶梯孔状空心管结构,其孔上粗下细,过渡处用密封球封口。本技术设计合理,酒瓶在瓶盖密封的情况下,只要打开密封塞,即可品尝到酒的质量,鉴别出酒的真伪。文档编号B65D41/02GK2049626SQ8921012公开日1989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仁贵 申请人:王仁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假瓶盖,其特征在于它由瓶盖上体2和瓶盖下体3组成,瓶盖上体2采用带空心管的瓶盖结构,其上部用密封塞1封口,其下部与瓶盖下体3采用螺纹联接,瓶盖下体3采用阶梯孔状的空心管结构,其孔为上粗下细,过渡处有密封球形槽6,将弹簧5与密封球4连接后封于密封球形槽6处,弹簧5下端呈钩状,挂于瓶盖下体3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贵
申请(专利权)人:王仁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