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麟鹏专利>正文

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6319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该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及能将电刺激器与电极固定座电连接的电极线,其中电极固定座包括: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螺钉限位孔的绝缘固定部;固设在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的电极插接部,该插接部中心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设置在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的导电接触部,该接触部的上端穿过固定部并与电极插接孔相连,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穿过大鼠颅骨后与大鼠硬脑膜相接触;与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固定部紧固在大鼠颅骨上的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刺激电极稳固安装在大鼠颅骨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极易脱落且难以控制电极下插深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电刺激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
技术介绍
大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动物,其繁殖速度快,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是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偏头痛是人类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有限,制约了研究人员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对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尚缺乏公认可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但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电刺激硬脑膜伤害性感受器诱导的脑膜神经源性非特异性炎症,最能模拟人类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反复硬脑膜电刺激与偏头痛反复发作性的临床特征最为相似。因此,通过电刺激器和刺激电极反复刺激大鼠颅脑中的硬脑膜区域,从而模拟出偏头痛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对于帮助研究人员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研究,并最终攻克偏头痛这一人类高发病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有关电刺激硬脑膜致偏头痛大鼠实验模型的研究由于受到电极固定装置的限制,多数是在大鼠麻醉状态下进行,无法实现反复电刺激。即使有少数研究者将刺激电极固定后能够实现反复电刺激造模实验,但其技术方案往往存在较多缺陷。例如,通过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一种大鼠颅脑刺激电极及其导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技术方案是将两根连接有导线2的“L”形金属电极I沿大鼠颅骨中线一前一后插入颅骨中,再通过导线接口 3与电刺激器(附图中未示出)相连,从而形成电刺激回路。首先,由于两根电极I插入大鼠颅骨的深度不明确,如果过浅会无法接触到硬脑膜,如果过深则容易损伤硬脑膜及血窦,因此无法保证硬脑膜电刺激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验的成功率较低。其次,两根电极I插入大鼠颅骨后,是通过直接在颅骨上拧3、4个螺钉,再用自凝牙托水泥(由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比例混合后形成)覆盖并凝固后加以固定的(附图中未示出)。在此操作过程中,由于颅骨表面光滑,因此在颅骨上直接拧螺钉,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若先通过电钻辅助钻螺孔,又容易导致孔径过大而固定不牢,并且螺钉拧入颅骨内部分及颅骨上保留部分的长度难以准确控制,因此再用自凝牙托水泥附着其上固定电极的效果会比较差。同时,由于电极I插入颅骨的方式是先将“L”形电极I的竖向一端插入颅骨后,再将电极I的横向一端所连接的导线2沿颅骨表面从大鼠皮下引出,因此手术创伤较大,伤口容易感染。另外,由于“L”形电极I插入颅骨的方式并非垂直式,非垂直性插入的电极I易受大鼠头部活动的影响,进行电刺激时容易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并且两根导线2从大鼠皮下引出并汇合于导线接口 3的方式不够轻便灵活,因大鼠的活动量大,后续的电刺激实验中研究人员又可能会反复抓握大鼠或插拔电极,极易导致大鼠损伤出血而死亡或导致电极及导线脱落,因此所安装电极的稳固性和轻便性较差,不适宜同一实验对象长期、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及其电极固定座,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大鼠颅脑电刺激实验过程中刺激电极容易脱落并且难以精确控制刺激电极下插深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该电极固定座包括: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所述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卢页骨上。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 0.2_。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为1.9?2.1mm。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_。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l.4X 3mm0本技术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该电极固定座包括: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插入所述大鼠的硬脑膜;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卢页骨上。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为中空金属管。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金属管的外径为0.5?0.8mm,内径为 0.2_。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导电接触部上从所述固定部下端面至该接触部下端的长度大于2.1mm。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电极固定座还包括电极插接孔保护帽,该电极插接孔保护帽包括帽部和与所述帽部一体成型的插入部,该插入部能够相配合地插入所述电极插接孔。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绝缘固定部为圆盘形状,并且该绝缘固定部的直径为1cm,厚度为2_。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限位孔的直径为1.5?1.7mm,数量为3或4个。如上所述的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中,所述螺钉的尺寸规格为Ml.4X 3mm0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包括电刺激器、两个电极固定座以及用以将所述电刺激器与所述电极固定座电连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颅脑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固定座包括:绝缘固定部,该绝缘固定部上以所述固定部中心为对称中心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钉限位孔;电极插接部,该电极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中心位置处,并且该电极插接部中心垂直开设有导电的电极插接孔;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下端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接触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电极插接孔相连接,并且所述接触部的下端设置成能够穿过大鼠颅骨后与所述大鼠的硬脑膜相接触;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限位孔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绝缘固定部紧固在所述大鼠颅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麟鹏裴培刘骐鸣刘璐许培金
申请(专利权)人:王麟鹏裴培刘骐鸣刘璐许培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