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和轩专利>正文

降温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15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温盖体,其包括盖面及从盖面延伸而出并环绕盖面的盖壁,盖面上设置开口,盖壁的高度高于该开口。使用者可借着摇晃盖有降温盖体的杯子,使杯中滚烫的溶液很容易地从降温盖体的开口溢出一小部份,并借着降温盖体的盖壁留滞住此溢出的少量热液。留滞于降温盖体上的滚烫的溶液,由于已与其它部分的热溶液分隔开来,所以将不会再从仍留在杯中的热液获得热量,而可迅速降低其温度,并可立即饮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杯盖,尤指一种降温盖体
技术介绍
目前,咖啡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消费者。无论是纯咖啡,还是花式咖啡,或日式咖啡及意式咖啡,只要学会品尝,就会乐趣无穷。如在喝纯咖啡时,要慢慢品出苦、甘、醇;在喝意式卡布基诺咖啡时,要细心品出冰甜、凉酸、热苦的三段式口感。但是,由于咖啡必须用滚烫的热水来煮,也必须趁热喝才能喝出好口感。虽然我们可以在喝之前,用冰块或冷水来冷却咖啡,但是上述方式除了降低口感以外,还会破坏了原有的风味。有的人则是先对杯口吹一吹,降低热咖啡的温度,此法虽然可以稍微降低表面的温度,但由于热传导效应,表面以下的高温溶液很快就会传回表面,使得消费者在实际喝下口中时,仍感到十分烫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热溶液快速降温而即可饮用的降温盖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温盖体,其包括盖面及从盖面延伸而出并环绕盖面的盖壁,盖面上设置开口,盖壁的高度高于该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者可借着摇晃盖有降温盖体的杯子,使杯中滚烫的溶液很容易地从降温盖体的开口溢出一小部份,并借着降温盖体的盖壁留滞住此溢出的少量热液。留滞于降温盖体上的滚烫的溶液,由于已与其它部分的热溶液分隔开来,所以将不会再从仍留在杯中的热液获得热量,而可迅速降低其温度,并可立即饮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A-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C-D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降温盖体10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本降温盖体10与盛装溶液的容器配合使用,其至少包含盖面12、在盖面12上形成的开口16以及环绕着盖面12的盖壁14。盖壁14垂直于盖面12的表面或与盖面12成一定角度,盖壁12的高度高于开口16,盖壁12的下端延伸出环槽141用于本降温盖体10与容器瓶口的配合卡接,当然也可将盖壁12本身设置为环槽141的形式,利用该环槽141与容器瓶口卡合。盖面12包括上平面121,在本实施例中,盖面12也可以设置为图2所示形式,其包括上平面121、容置凹槽40及连接上平面121及容置凹槽40的倾斜面122,容置凹槽40低于上平面121而形成足以容置少量热溶液的空间。从上平面121向上拱出一延伸部161,延伸部161沿着盖壁12成环状延伸并突伸出上平面121一定高度,延伸部161成开口向下的槽状,其末端形成开口16,开口16的一边与倾斜面122相接合且开口16面向容置凹槽4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延伸部161及开口16,或者如图2及图3所示,在延伸部161的两端均设置开口16,开口16均位于上平面121上且均面向凹槽40,这样,无论使用者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摇晃容器,溶液均可以溢出到盖面12上以方便饮用。并且开口16的大小、顷斜度及整个降温盖体10的厚度及深度均可视需求做相应调整。当使用者手持着装有滚烫溶液的并装设有本降温盖体10的容器且要饮用前,若先顺着延伸部161朝开口16的方向摇晃容器时,容器内的溶液会从开口16溢出,并经由倾斜面122流到容置凹槽40内。因盖壁14高于开口16的高度,只要使用者不过度摇晃容器,溶液都将因为盖壁14的阻挡而不至于溢出降温盖体10之外。一般来说,使用者在饮用咖啡时,都会习惯地将容器向自己倾斜(或是说相对于开口16的方向),所以溢出的热溶液一般不会从开口16流回去。此含热溶液之容器可为纸杯、磁杯、水壶或其它可与本降温盖体10相配合使用的类似物品。使用者可借着摇晃盖有降温盖体10的容器,使杯中滚烫的溶液很容易地从降温盖体10的开口16溢出一小部份,并借着降温盖体10的盖壁14及容置凹槽40留滞住此溢出的少量热溶液。所以,此滚烫的溶液将因为仍留滞在降温盖体10上,且由于此部份的热液已与容器中仍很热的溶液分隔开来,所以将不会再从其它热溶液获得热量,而可迅速降低其温度,并可立即饮用。如图4至图9所示,本技术降温盖体10还可设计为以下较为简单的形式由于,本技术降温盖体10的材质可为纸、耐热塑料或其它耐热且易于切割的材质,所以,如图4及图5所示,盖面12上的开口16可利用任何一种利刃先在盖面12上形成为V字型的裂缝3a。裂缝3a也可是U字型、V字型或其它近似的图案。然后,沿着裂缝3a的两末端的连接线可形成折痕5。如此,裂缝3a的边缘与折痕5可以构成开口片16a,通过压下或撬起开口片16a而形成开口16。请参阅图6及图7,其为本技术降温盖体的另一实施例。在盖面12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开口片16a及16b,且其中一个开口片16a压下,另一开口片16b则撬起。若摇晃盖有此降温盖体10的容器,热溶液将会因上下对开的开口片16a及16b而更顺利地溢出。请参阅图6,其为本技术含有多个开口16的降温盖体10的示意图,盖面12上大略为中心处还可设置容置凹槽40,其底部低于盖面12。该容置凹槽40可以设置为任意合适的形状及大小,但是此容置凹槽40的大小必须小于盖面12。容置凹槽40可以留滞住溢出的热溶液,而不须担心会从开口16流回容器内。同样的道理,当使用者将容器向自己倾斜时,原本留滞在容置凹槽40的热溶液将会从容置凹槽40流出,并流至靠近使用者的盖壁14处。为避免在倾斜容器时,容置凹槽40内的热溶液仍不易流出,容置凹槽40的底部不可过度低于盖面12的。另外,还可在盖面12上设置可导通容置凹槽40内的溶液至盖壁14的引导沟60。如此,在倾斜容器时,容置凹槽40内的热溶液可以沿着引导沟60流至盖壁14。降温盖体10的盖面12上可设置多个该开口16(亦即形成开口16、30、32),且开口16、30、32的开口方向均一致。如此,在盖上此降温盖体10之后,摇晃容器时,热溶液将会因有数个方向一致的开口而更顺利地溢出。并且,开口片16a的开口方向均向着盖壁14,如此,当摇晃容器时,从开口16所溢出的热溶液将会受到开口30处的开口片16a的阻挡而流至容置凹槽40。同样的道理,从开口30所分别溢出的热溶液将会分别受到开口32处的开口片16a的阻挡而流至容置凹槽40。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均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开口16。本技术降温盖体10中的盖面12,其面积与容器的开口大致相同。但是,为了能让降温盖体10顺利地卡合于内含热溶液的容器边缘,盖面12的面积一般会略小于容器的瓶口大小。如图5所示,盖壁14的顶部具有盖缘14a。如此,当本技术降温盖体10盖入容器时,虽然如先前所述,本技术降温盖体10的盖面12的面积略小于容器的开口,但若加上盖壁14的厚度时,可能会略大于此开口。所以,基于盖壁14本身材质的特性,会在降温盖体10盖住容器时,因要对抗容器的器壁稍微往内挤压的力量,而稍微卡住在容器的瓶口处,有此盖缘14a的存在,可使降温盖体10紧紧盖住容器的开口。请参阅图9,为本技术含有套合部14b的降温盖体的示意图。盖壁14向下延伸出套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温盖体,其包括盖面及从盖面延伸而出并环绕盖面的盖壁,其特征在于:盖面上设置开口,盖壁的高度高于该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宪璜
申请(专利权)人:杜和轩吴宪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