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明志专利>正文

一种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096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主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定子和转子,所述主轴一端通过前桨毂轴承套装有桨毂;所述桨毂一端设置有桨叶法兰,所述桨叶法兰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桨叶;所述桨毂的外端设置有扭簧支架支撑的扭簧;所述主轴另一端套装有后桨毂轴承,所述前桨毂轴承与所述后桨毂轴承外侧分别安装有发电机前端盖和发电机后端盖;所述桨毂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桨毂罩和后桨毂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风力发电机,在桨叶外围增加了导流管,引导空气通过桨叶,使通过桨叶的风量得到集聚增压增密的效果:再配合经优化改进后设计的S形加C形结构桨叶,提高桨叶有效单位面积对风能的转化量,两者有效配合使用,使其对风能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机
技术介绍
发电机是一种将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例如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由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机电装置。利用风力驱动风轮桨叶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到发电机发电所需的转速,促使发电机输出电能,而风力发电机由风力机系统和发电机系统两大核心系统组成。发电机系统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技术,工作效率提升的空间有限,而风机系统是提升发电机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最关键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风能的转化量,即桨叶扫过的有效迎风面积和提高自然风的空气密度等措施。目前市场上安装使用的风力发电机中,可见,除了靠无限增大桨叶尺寸外,没有看到其他更能提高发电机工作效的措施,完全依赖自然的风速和风量,这种空气流量分散,空气密度小的粗放型利用模式,必然会造成风能的利用率低下,而且现今比较大的风力发电机的桨叶制作难度增加,我国因技术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至于我国能够制造出较大的桨叶的公司寥寥无几。即使制造出比较大的桨叶,那么该风力发电机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而且在该范围内安装这样大的桨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处于大风之中,桨叶容易产生波动,增加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提高风能利用率,同时一定程度减小风机的整体体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主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定子和转子,所述主轴一端通过前桨毂轴承套装有桨毂;所述桨毂一端设置有桨叶法兰,所述桨叶法兰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桨叶;所述桨毂的外端设置有扭簧支架支撑的扭簧;所述主轴另一端套装有后桨毂轴承,所述前桨毂轴承与所述后桨毂轴承外侧分别安装有发电机前端盖和发电机后端盖;所述桨毂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桨毂罩和后桨毂罩;所述主轴与安装在转子一端上的齿圈之间通过行星轮和太阳轮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上;所述桨叶安装在导流管内侧,所述导流管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回转支撑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回转支撑设置在塔筒上;所述转子一端套装有转子轴承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子轴承两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锁紧,所述主轴两端安装的主轴轴承通过第二锁紧螺母固定,所述主轴两端通过第三锁紧螺母锁定;所述主轴内设置有注油螺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桨叶为S形的桨叶,所述桨叶为内部为钢丝网状结构、外部采用玻璃钢的桨叶;所述桨叶迎风面设置为C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滚针轴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前端盖与所述前桨毂轴承之间设置有油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一端设置为锥体,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若干个桨叶,所述导流管中心部分安装有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转支撑上安装有偏航减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种风力发电机,在桨叶外围增加了导流管,引导空气通过桨叶,使通过桨叶的风量得到集聚增压增密的效果:再配合经优化改进后设计的S形加C形结构桨叶,提高桨叶有效单位面积对风能的转化量,两者有效配合使用,使其对风能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另外本技术还采用发电机前后双排桨叶设计,不仅可以对风能进行再次利用,而且可以提升前后桨毂的惯性力。本技术体积相比较之前的发电机体积大幅度减小,体积减小后的发电机安装简单,而且制造成本降低;由于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即使本技术的桨叶变小,但是本技术依靠对风能的高效利用,其发电量和较大的桨叶发电量相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前桨毂罩;2、第一法兰;3、桨毂;4、扭簧支架;5、扭簧;6、桨叶法兰;7、桨叶;8、发电机前端盖;9、油封;10、前桨毂轴承;11、定子;12、转子;13、发电机后端盖;14、后桨毂轴承;15、齿圈;16、行星轮;17、行星架;18、滚针轴承;19、太阳轮;20、后桨毂罩;21、导流管;22、支撑架;23、偏航减速机;24、螺栓;25、回转支撑;26、塔筒;27、转子轴承;28、第一锁紧螺母;29、主轴轴承;30、第二锁紧螺母;31、主轴;32、第三锁紧螺母;33、注油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主轴31以及与所述主轴31转动连接的定子11和转子12,所述主轴31 —端通过前桨毂轴承10套装有桨毂3 ;所述桨毂3 —端设置有桨叶法兰6,所述桨叶法兰6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桨叶7 ;所述桨毂3的外端设置有扭簧支架4支撑的扭簧5 ;所述主轴31另一端套装有后桨毂轴承14,所述前桨毂轴承10与所述后桨毂轴承14外侧分别安装有发电机前端盖8和发电机后端盖13 ;所述桨毂3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桨毂罩I和后桨毂罩20 ;所述主轴31与安装在转子12 —端上的齿圈16之间通过行星轮16和太阳轮19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16安装在行星架17上;所述桨叶7安装在导流管21内侧,所述导流管21通过支撑架22安装在回转支撑25上并通过螺栓24固定,所述回转支撑25设置在塔筒26上;所述转子12 —端套装有转子轴承27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子轴承27两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28锁紧,所述主轴31两端安装的主轴轴承29通过第二锁紧螺母30固定,所述主轴31两端通过第三锁紧螺母32锁定;所述主轴31内设置有注油螺杆33。所述桨叶7为S形的桨叶7,所述桨叶7为内部为钢丝网状结构、外部采用玻璃钢的桨叶7 ;所述桨叶7迎风面设置为C形结构。桨叶7是影响风能转化量的关键零件,桨叶7外形曲面大体设计成S形,桨叶7前缘轻度向前倾,是为了减缓桨叶7旋转风阻;桨叶7后缘轻度向后翘曲,是为了在不增加风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收风能的作用;桨叶7的迎风面设计成圆弧形,桨叶7外缘弧形向前伸,桨叶7根部位稍微后倾,叶面中间最底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呈C形结构,这样对风量吸收有集聚增压的作用;桨叶7下面带的一个圆盘和燕尾形长条,是为了桨叶7的快速定位安装;桨叶7与桨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主轴(31)以及与所述转轴(31)转动连接的定子(11)和转子(12),所述主轴(31)一端通过前桨毂轴承(10)套装有桨毂(3);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3)一端设置有桨叶法兰(6),所述桨叶法兰(6)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桨叶(7);所述桨毂(3)的外端设置有扭簧支架(4)支撑的扭簧(5);所述主轴(31)另一端套装有后桨毂轴承(14),所述前桨毂轴承(10)与所述后桨毂轴承(14)外侧分别安装有发电机前端盖(8)和发电机后端盖(13);所述桨毂(3)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桨毂罩(1)和后桨毂罩(20);所述主轴(31)与安装在转子(12)一端上的齿圈(16)之间通过行星轮(16)和太阳轮(19)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16)安装在行星架(17)上;所述桨叶(7)安装在导流管(21)内侧,所述导流管(21)通过支撑架(22)安装在回转支撑(25)上并通过螺栓(24)固定,所述回转支撑(25)设置在塔筒(26)上;所述转子(12)一端套装有转子轴承(27)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子轴承(27)两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28)锁紧,所述主轴(31)两端安装的主轴轴承(29)通过第二锁紧螺母(30)固定,所述主轴(31)两端通过第三锁紧螺母(32)锁定;所述主轴(31)内设置有注油螺杆(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志朱毅朱波
申请(专利权)人:朱明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