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杆、管桩、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679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件蒸汽养护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水泥杆、管桩、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其包括窖底、前侧墙、后侧墙、顶盖、左闸门、右闸门,窖底为具有左高右低坡度的倾斜面,左闸门的右端与右闸门的左端之间形成蒸汽室,蒸汽室内由左至右设有至少一组能升降的第一阻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窖底为具有坡度的倾斜面,产品和模具可以依靠自身重力沿倾斜面下滑滚动至蒸汽室内;左闸门和右闸门分别采用两道闸门,大大降低了蒸汽的损失,更加节能环保,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件蒸汽养护装置
,是一种水泥杆、管粧、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泥杆、管粧、涵管的制作过程中,浇筑成型的产品要和模具一起放入蒸汽养护窖中进行蒸汽养护,由于水泥杆、管粧、涵管等产品的尺寸大、结构笨重,因此需要使用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将水泥杆、管粧、涵管及模具吊入养护窖内,待养护作业完毕,还需要使用起重机吊出养护窖,费事费力,作业效率低,模具的使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同时,水泥杆、管粧、涵管及模具在吊入和吊出养护窖的过程中,需要将养护窖的上端打开,使得大量的蒸汽溢出,浪费能源,作业现场充满蒸汽,影响作业人员的视线,存在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作业,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杆、管粧、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养护窖存在的需要使用起重机吊入吊出、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模具使用率低、生产成本高、蒸汽大量溢出、浪费能源、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水泥杆、管粧、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包括窖底、前侧墙、后侧墙、顶盖、左闸门、右闸门,前侧墙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的前侧边缘,后侧墙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的后侧边缘,顶盖固定安装在前侧墙的上端和后侧墙的上端,左闸门安装在前侧墙的左端、后侧墙的左端、顶盖的左端上,右闸门安装在前侧墙的右端、后侧墙的右端、顶盖的右端上,窖底为具有左高右低坡度的倾斜面,左闸门的右端与右闸门的左端之间形成蒸汽室,蒸汽室内由左至右设有至少一组能升降的第一阻挡机构。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左闸门包括由左至右间隔设置的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闸门、第二闸门、顶盖内壁、窖底内壁、前侧墙的内壁、后侧墙的内壁围成预热室。上述预热室内设有一组能升降的第二阻挡机构;或/和,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为升降门。上述右闸门包括由左至右间隔设置的第三闸门和第四闸门,第三闸门、第四闸门、顶盖内壁、窖底内壁、前侧墙的内壁、后侧墙的内壁围成冷却室。上述冷却室内设有一组能升降的第三阻挡机构;或/和,第三闸门和第四闸门均为升降门。上述每一组第一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活塞杆穿过顶盖并位于蒸汽室内。上述每一组第一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活塞杆穿过顶盖并位于蒸汽室内;每一组第二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活塞杆穿过顶盖并位于预热室内。上述每一组第一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活塞杆穿过顶盖并位于蒸汽室内;每一组第三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活塞杆穿过顶盖并位于冷却室内。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窖底为具有坡度的倾斜面,产品和模具可以依靠自身重力沿倾斜面下滑滚动至蒸汽室内,随即关闭左闸门,产品随模具在蒸汽室内养护完毕后,右闸门打开,养护好的产品随模具一起自动从蒸汽室内下滑滚出,实现了产品随模具的自落式养护,省去了起重机等吊装设备,省时省力,作业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养护作业的安全性;养护好的产品随模具下滑滚出后,将模具拆下即可重复使用,提高了模具的使用效率,待养护的产品随模具源源不断地滚入到蒸汽室内,养护好的产品随模具源源不断地从蒸汽室内滚出,实现了模具的循环作业,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左闸门采用两道闸门,右闸门采用两道闸门,大大降低了蒸汽的损失,节约燃煤、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更加节能环保,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为窖底,2为前侧墙,3为后侧墙,4为顶盖,5为蒸汽室,6为第一闸门,7为第二闸门,8为预热室,9为第三闸门,10为第四闸门,11为冷却室,12为第一液压油缸,13为第二液压油缸,14为第三液压油缸,15为第四液压油缸,16为第五液压油缸,17为第六液压油缸,18为第七液压油缸,19为第八液压油缸,20为第九液压油缸,21为第十液压油缸,22为第^^一液压油缸,23为第十二液压油缸,24为第十三液压油缸,25为第十四液压油缸,26为第十五液压油缸,27为第十六液压油缸,28为第十七液压油缸,29为第十八液压油缸,30为第十九液压油缸,31为第二十液压油缸,32为第二^^一液压油缸,33为第二十二液压油缸,34为第二十三液压油缸,35为第二十四液压油缸,36为第二十五液压油缸,37为第二十六液压油缸,38为第二十七液压油缸,39为第二十八液压油缸,40为第二十九液压油缸,41为第三十液压油缸,42为第三^^一液压油缸,43为第三十二液压油缸,44为模具。【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水泥杆、管粧、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包括窖底1、前侧墙2、后侧墙3、顶盖4、左闸门、右闸门,前侧墙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I的前侧边缘,后侧墙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I的后侧边缘,顶盖4固定安装在前侧墙2的上端和后侧墙3的上端,左闸门安装在前侧墙2的左端、后侧墙3的左端、顶盖4的左端上,右闸门安装在前侧墙2的右端、后侧墙3的右端、顶盖4的右端上,窖底I为具有左高右低坡度的倾斜面,左闸门的右端与右闸门的左端之间形成蒸汽室5,蒸汽室5内由左至右设有至少一组能升降的第一阻挡机构。每一组第一阻挡机构包括沿前后设置的两个液压油缸或气缸,液压油缸或气缸均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固定安装在顶盖4上,活塞杆穿过顶盖4并位于蒸汽室5内。液压油缸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噪音小,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一阻挡机构可以设置在顶盖4上,从上向下运动进行阻挡;第一阻挡机构也可以是地埋件,设置在窖底I上,从下向上运动进行阻挡;气缸具有反应快、成本低的优点。在使用时,左闸门打开,产品及模具44从窖底I的左端进入蒸汽室5,由于窖底I为具有坡度的倾斜面,因此产品和模具44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杆、管桩、涵管自落式循环蒸汽养护窖,其特征在于包括窖底、前侧墙、后侧墙、顶盖、左闸门、右闸门,前侧墙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的前侧边缘,后侧墙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窖底的后侧边缘,顶盖固定安装在前侧墙的上端和后侧墙的上端,左闸门安装在前侧墙的左端、后侧墙的左端、顶盖的左端上,右闸门安装在前侧墙的右端、后侧墙的右端、顶盖的右端上,窖底为具有左高右低坡度的倾斜面,左闸门的右端与右闸门的左端之间形成蒸汽室,蒸汽室内由左至右设有至少一组能升降的第一阻挡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韶盛张厚武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海福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