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伪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03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并起防伪作用的带帽状盖的瓶子,目的是确保使用安全,并且保持瓶盖与瓶口的完好配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盖(20)内设有内盖(30)或瓶盖内所设的台面与瓶体(10)封装配合的,瓶盖(20)的内壁上设有凸块(21),瓶颈(12)上设有与上述凸块(21)对应的防伪凸块(121),瓶盖(20)转动时,凸块(21)碰撞防伪凸块(121)并将其折断,从而将防伪标记破坏,达到一次性防伪的目的,被折断的防伪凸块(121)后产生的废渣被集罩在瓶盖(20)内不会乱飞伤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玻璃、陶瓷瓶中采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具体讲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并起保护和防伪作用的带帽状盖的瓶子。目前,瓶子防伪主要集中在瓶子及其上瓶盖的防伪标记构件的设计上,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在瓶颈上设置一防伪凸块,取下瓶盖首先需将防伪凸块损坏,这样的瓶子一经使用,易于识别,中国专利”一次性防伪容器"(ZL96212837.6)就属此类,该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瓶颈部设置一径向的凸挡块,瓶盖上设有与其对应的凹缺,只有在折断凸挡块之后,才能取下瓶盖。由于瓶颈部的凸挡块从瓶盖上的凹缺处呈外露状,折断凸挡块的过程中,无法确保凸挡块不至于乱飞,极易伤人,因而使用安全无法获得保障。再一类方案是将颈口处用外力折断,原瓶口被破坏,使用后的瓶子便成为废瓶,中国专利"一次性的防伪瓶"(ZL96245524.5)即属此类,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瓶盖包括外壳和衬套,衬套上有凸台与瓶颈上的凹部配合,用手旋转瓶盖时,衬套上的凸台沿瓶颈斜面凹部位移,瓶颈受力后断裂,此时,瓶体上部形成新的瓶口,此时的瓶口端面客观上很难保持平整,它实际上无法与瓶盖形成密封配合,如瓶内盛装酒类或饮料,一次不能饮尽的,也无法继续保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防伪瓶,它包括瓶体(10),其特征在于:瓶体(10)的瓶口(11)处有外螺纹与内盖(30)配合,内盖(30)固定在帽状瓶盖(20)内腔的底部,瓶盖(20)的内壁上设有凸块(21),瓶颈(12)上设有与上述凸块(21)对应的防伪凸块(121),瓶盖(20)转动时,凸块(21)碰撞防伪凸块(121)并将其折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玻璃总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