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木无菌播种及叶插快繁体系建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2006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乌木无菌播种及叶插快繁体系建立的方法,包括: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具体为:(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2)增殖培养基;(3)壮苗生根培养基;2、种子的消毒及播种培养;3、叶插增殖培养:将步骤2中植株的成熟叶片的基部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4、生根壮苗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乌木进行播种及叶插快繁培养,其增殖系数极高,而且比以芽繁芽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优质壮苗,克服了常规繁殖方式较慢的缺点,对其规模化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都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乌木(Echeveria agavoides Ebony)为景天科拟石莲属植物,原产墨西哥,其形态独特,叶片玉底黑边、霸气外显,属珍稀观赏多肉植物。乌木的自然繁殖率很低且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同时国际多肉植物研究组织(The Internat1nal Organizat1n forSucculent Plant Study)为了保护野生多肉植物免遭掠夺性采集甚至灭绝的威胁,已经在70年代制定了《多肉植物栽培知识及收集者的行为守则》,极大地限制了多肉植物引种工作,使得目前国内外的乌木数量较少、价格不菲。然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乌木的快速繁殖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与母株遗传背景一致的优质种苗,这对于满足国内外对于乌木的市场需求、保护珍稀的乌木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此之前还没有建立乌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的报道,更没有成功的实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乌木无菌播种及叶插快繁体系建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具体为:(I)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 = 5.8 ;(2)增殖培养基:MS+6-BA 0.1 ?0.5mg/L+NAA0.01 ?0.05mg/L ;(3)壮苗生根培养基:MS+6-BA 0.005 ?0.01mg/L+NAA0.05 ?0.2mg/L ;2)种子的消毒及播种培养:以乌木种子做为外植体材料,将消毒处理后的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至种子萌发并长成植株;3)叶插增殖培养:将步骤2)中植株的成熟叶片的基部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丛的形成;4)生根壮苗培养:将步骤3)获得的不定芽丛分成单株后转至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在所述步骤2)中,以乌木种子为外植体材料,将其置于1.5ml或2ml的PE离心管中进行消毒处理,先用洗洁精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自来水清洗,然后依次在体积比为70%的酒精溶液和有效氯浓度为I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分别浸泡Imin和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每遍Imin (移液枪操作)。在所述步骤2)中,种子2?4周萌发后继续培养3?5周,成为具有成熟叶片的植株。在所述步骤3)中,将乌木植株的成熟叶片剥落后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使叶片正面朝上且基部接触培养基,培养4?8周形成不定芽丛。在所述步骤3)中,将不定芽丛分成单株后转至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壮苗生根培养,培养3?5周后成为具有根系的壮苗。在所述步骤2)、3)、4)中,所述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60?100 μ mo I.m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乌木进行播种及叶插快繁培养,其增殖系数极高,而且比以芽繁芽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优质壮苗,克服了常规繁殖方式较慢的缺点,对其规模化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技术也为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步骤为:I)、培养基的配制(I)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30g/L,琼脂7g/L,pH = 5.8 ;(2)增殖培养基:MS+6-BA 0.1 ?0.5mg/L+NAA0.01 ?0.05mg/L ;(3)生根壮苗培养基:MS+6-BA 0.005 ?0.01mg/L+NAA0.05 ?0.2mg/L ;2)、种子的消毒及播种培养以乌木的种子为外植体材料,将其置于1.5ml或2ml的PE离心管中进行消毒处理,先用洗洁精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自来水清洗,然后依次在体积比为70%的酒精溶液和有效氯浓度为I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分别浸泡Imin和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每遍Imin (移液枪操作);种子消毒完毕后播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2?4周后种子陆续萌发并继续培养3?5周使幼苗长成具有成熟叶片的植株;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 μ mo I.m 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3)、叶插增殖培养将乌木植株的成熟叶片剥下后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使叶片正面朝上且基部接触培养基,培养4?8周形成不定芽丛;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 μ mo I.m 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以平均每株乌木苗长有6片成熟叶片、每片叶片产生2个增殖芽计算,其增殖系数高达12,且不会增加后代种苗发生遗传变异的机率。4)、壮苗生根培养将不定芽丛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单株后转接到壮苗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3?5周后成为具有根系的壮苗;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μπιΟ1 -1n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步骤为:I)、培养基的配制(I)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 = 5.8 ;(2)增殖培养基:MS+6_BA 0.3mg/L+NAA 0.02mg/L ;(3)生根壮苗培养基:MS+6-BA 0.01mg/L+NAA 0.lmg/L ;2)、种子的消毒及播种培养以乌木的种子为外植体材料,将其置于1.5ml或2ml的PE离心管中进行消毒处理,先用洗洁精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自来水清洗,然后依次在体积比为70%的酒精溶液和有效氯浓度为I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分别浸泡Imin和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每遍Imin (移液枪操作);种子消毒完毕后播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2?4周后种子陆续萌发并继续培养3?5周使幼苗长成具有成熟叶片的植株;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 μ mo I.m 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3)、叶插增殖培养将乌木植株的成熟叶片剥下后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使叶片正面朝上且基部接触培养基,培养4?8周形成不定芽丛;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 μ mo I.m 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4)、壮苗生根培养将不定芽丛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单株后转接到壮苗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3?5周后成为具有根系的壮苗;培养温度为23±2°C、光照强度为30?80μπιΟ1 -1n2-S \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天。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例仅是本专利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具体为: (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 5.8 ;(2)增殖培养基:MS+6-BA0.1 ?0.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木无菌播种及叶插快繁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具体为:(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5.8;(2)增殖培养基:MS+6‑BA0.1~0.5mg/L+NAA0.01~0.05mg/L;(3)壮苗生根培养基:MS+6‑BA0.005~0.01mg/L+NAA0.05~0.2mg/L;2)种子的消毒及播种培养:以乌木种子做为外植体材料,将消毒处理后的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至种子萌发并长成植株;3)叶插增殖培养:将步骤2)中植株的成熟叶片的基部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丛的形成;4)生根壮苗培养:将步骤3)获得的不定芽丛分成单株后转至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吕永平牟豪杰陈剑平汪一婷陈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