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系统及展示工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1438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包括:获取各屏幕之间的重合度,通过同源样本得到目标受众在各屏幕的重合度数据;和跨屏到达率计算,根据各屏幕的到达率曲线、目标受众在各屏幕的重合度基于跨屏到达率模型计算总到达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重合度获取模块、到达率曲线模块、和跨屏到达率计算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展示工具,其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系统,和结果展示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系统及展示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受众重合度对跨屏广告效果进行量化方法、系统及展示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媒体碎片化时代的到来,用户可以通过各种设备与媒体屏幕接触广告,例如电视、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屏幕(例如电梯LCD)、互动电视等。广告主在投放广告的时候,需要在多个渠道(本文称“屏幕”)进行广告投放。同时,广告主需要考虑将广告信息触达更多的目标受众,其中目标受众是指该广告所要触及的符合某些人群属性要求的人。在广告行业中,通常使用广告到达率来衡量广告投放的效果。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仅能够解决多个互联网媒体的总到达率的整合问题。但对于非互联网屏幕,由于数据监测方式差异很大,跨屏数据至今难以整合,因而无法获得多个屏幕的总到达率。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越来越讲求广告精准投放。迫切需要一种工具来判断哪一种屏幕的组合方式效率最高,即不同屏幕对应的广告投放量为多少时广告效果最好,从而节约广告预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受众重合度的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系统及展示工具,能够测试多种屏幕投放组合的整体到达率,从而可以筛选出最优效率的屏幕组合方式,节约大量预算。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包括:获取各屏幕之间的重合度,通过同源样本得到目标受众在各屏幕的重合度数据;跨屏到达率计算,根据各屏幕的到达率曲线、目标受众在各屏幕的重合度利用跨屏到达率模型计算总到达率。其中,所述各屏幕的到达率曲线可以为给定参数,或通过所述同源样本统计得到的第一统计结果,或通过其他数据包统计得到的第二统计结果。优选地,所述到达率曲线的参数包括投放量和到达率。优选地,所述跨屏到达率模型的参数包括各屏幕投放量、各屏幕到达率、和各屏幕间的重合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结果展示步骤,其中根据用户选择的展示方式显示计算出的结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选定总到达率的范围,显示该范围内的不同投放量组合。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投放量,显示根据所述投放量计算的总到达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同源样本是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调研、媒体监测、或商务购买中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优选地,所述同源样本包括人口特征、媒体接触、产品消费或生活形态中一种或多种信息。其中,人口特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消费偏好、职业、受教育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重合度获取模块、到达率曲线模块、和跨屏到达率计算模块;其中重合度获取模块,通过同源样本数据得到各屏幕之间的重合度;到达率曲线模块,用于输入给定到达率曲线参数,或根据由同源样本统计得到的第一统计结果或由其他数据包统计得到的第二统计结果得到各屏幕的到达率曲线参数;和跨屏到达率计算模块,利用跨屏到达率模型,计算不同投放量组合的跨屏到达率,其中所述跨屏到达率模型的参数包括各屏幕的到达率曲线和各屏幕之间的重合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涉及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展示工具,包括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系统和结果展示模块,其中所述结果展示模块,根据用户选择的展示方式,显示由跨屏到达率计算模块计算出的结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果展示模块可以选定总到达率的范围,显示该范围内的不同投放量组合。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果展示模块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投放量,显示根据所述投放量计算的总到达率。【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广告到达率”(Reach)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目标受众当中会看到、读到或听到所传播的广告信息的人的比例。在互联网广告界,例如PC和手机,多以曝光量(Impress1n)作为衡量指标;而电视,多以衡量指标。“同源样本”是指针对同一样本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方式来获取他们的多屏收看行为数据。所述同源样本为具有基于个体行为的、有准确人群分类的数据。所述同源样本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调研获得,也可以从第三方数据(例如CNRS,中国城市居民调查)获取。线上调研通常包括线上问卷调查,或网络监测等方式。线下调研包括但不限于街头问卷、电话访问等。本专利技术首次将同源样本引入跨屏广告效果计算,解决了长期以来跨屏数据无法打通的问题。“总到达率”,也称组合到达率或跨屏到达率,是将各屏幕到达率整合而来的结果。“毛评点” (GRP,Gross Rating Points)又称总收视率或总收听率。计算方法是以到达率乘以收视频率。该指标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媒体播出计划中,一定时间内广告的总影响力。“投放量”是指广告投放的力度,会影响毛评点和广告到达率。在不同的屏幕中,常用的投放量指标可能会不同。在互联网广告界,例如PC和手机,多以曝光量(Impress1n)作为衡量指标;而电视,多以播放次数为衡量指标。广告业从业人员均应知晓不同屏幕常用的投放量指标。“到达率曲线”是指由广告获得的投放量和到达率组成的曲线,反映随投放量增大,到达率提高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到达率曲线可以通过采集监控数据,经过大数据计算得到,也可以由第三方直接提供。例如,可以利用广告主根据以往数据绘制的到达率曲线,作为跨屏到达率模型的参数。本专利技术中的术语“曲线”可以是由连续的点组成,也可以是由具有一定步长的点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受众重合度的计算方式为:K =同时看过屏幕A和屏幕B的人%/(看过屏幕A的人% X看过屏幕B的人%)跨屏到达率模型为:A U B = A+B - KXAXB其中A、B分别指不同屏幕的到达率,AUB表示跨屏到达率,K表示重合度,根据以上公式即可计算不同屏幕跨屏后的到达率。当屏幕数量大于3时,将已合并的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屏广告效果的量化方法,包括:通过同源样本得到目标受众在所述跨屏广告的各屏幕的重合度;和根据所述各屏幕的各到达率曲线以及各所述重合度基于跨屏到达率模型计算得到总到达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栋刘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精硕世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