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束组装后校正的拽锤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450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7:00
一种用于管束组装后校正的拽锤工装,它涉及一种用于管束组装后校正的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管束组装后使用倒链和撬棍强行校正方法存在平整度和垂直度超差校正效果不理想、管束校正时间长、容易对管子表面造成机械损伤,导致资源浪费及需要多人配合,操作繁琐导致浪费人力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所述钩杆的一端为弯钩,用来勾住管子,护板固套在靠近手柄的一端,挡块为圆柱体,两个所述挡块对称焊接在靠近弯钩的一端,冲击锤为圆柱体,冲击锤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中心孔并套装在钩杆上,钩杆的直径小于冲击锤的内部直径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锅炉管束组装后校正的拽锤工装用于管束组装后的校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束组装后校正的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锅炉组装最常见的方法一种是焊接结构,另外一种就是胀接结构,其中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部件基本都是在制造厂内组成片出厂,而对流管束则是单根管出厂,在组装现场将管子上部与锅筒连接,下部与集箱连接,管束由单根管子按顺序组成一排,组装的方法有焊接和胀接两种形式,但不管是焊接还是胀接,对流管束组装后对管束的管间距、平整度和垂直度公差要求较高,如管束的管间距、平整度和垂直度公差不能达到设计图纸和标准要求,不仅给后续零部件组装工作带来困难,甚至还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因锅炉管束的单根管子不是机加件,再加上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弹性变形,导致在对流管束组装前,必须按1:1的比例进行实物放样检查,对超差的管子还要进行校正,组装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组装调整的工作量非常大,且需要倒链、撬棍等辅助工具。现有的管束组装后校正方法是使用倒链和撬棍强行校正,但超差校正效果并不理想,还容易对管子表面造成机械损伤,有些损伤不能修补,必须重新换管,且需要多人配合,导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且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束组装后校正的拽锤工装,所述拽锤工装包括钩杆(1)、冲击锤(2)、护板(3)及两个挡块(4),其特征在于:钩杆(1)的直径范围为19mm‑24mm,钩杆(1)的一端设置有弯钩(1‑1),钩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1‑2),护板(3)固套在靠近手柄(1‑2)的一端,挡块(4)为圆柱体,两个所述挡块(4)关于钩杆(1)对称焊接在靠近弯钩(1‑1)的一端,冲击锤(2)为圆柱体,冲击锤(2)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中心孔,冲击锤(2)套装在钩杆(1)上且位于挡块(4)与护板(3)之间,钩杆(1)的直径小于冲击锤(2)的内部直径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超高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哈锅锅炉容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