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809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交织布没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高低温的功能,只能在简单的环境中使用,使用范围窄;且没有制备方法等技术问题。本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涉及一种交织布,特别是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服装面料要求能同时达到经纬向都具备竹节纱效应,布面错落有致、层次感强,仿麻效果好,但现在国内外较流行的服装面料无法同时达到上述要求。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层涤锦棉交织布【申请号:200910186034.3;公告号:CN101660239A】。这种双层涤锦棉交织布,其特征在于:该交织布为双层缎纹结构,其由65D~85D的涤纶DTY作为经线,5S~15S的棉纤维和150D~170D的锦涤复合丝作为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的涤纶DTY总重量占交织布总重量的33%~53%,所述的棉纤维占交织布总重量的40%~60%,所述的锦涤复合丝占交织布总重量的5%~10%。该专利中公开的交织布虽然具有吸湿、透气性良好,保暖性好的特点,但是,该交织布没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高低温的功能,只能在简单的环境中使用,使用范围窄;且没有制备方法,因此,设计出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纺交织布,该交织布具有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采用以上组分后,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又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使保护层具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老化、耐高低温等功能,从而交织布能抵抗各种非常规的环境,使用范围广。所述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50份、交联剂3份、抗静电剂4份和抗氧剂0.8份。采用以上组分,可使保护层能达到最佳的使用特性,组分合理。所述基布层由经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采用天丝和棉纤维的合股线,所述纬纱采用棉竹节纱和涤纶丝的合股线。采用以上结构,基布层通过四种材料交织而成,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基布层能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抗静电剂为非离子型抗静剂,抗氧剂为二苯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按上述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5~10min,搅拌转速100~150r/min,制得整理液;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0~2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10~18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采用以上方法,通过浸轧的方式将保护层快速固定到基布层上,替代了以往的喷涂方式,可使保护层和基布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产品质量好。在步骤c中的所述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轧液箱,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位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接触,第三辊筒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上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位于第一辊筒下方,机架上通过连接架设置有转轴一和转轴二,转轴一和转轴二均能位于轧液箱液面下方,转轴一位于第一辊筒下方,转轴二位于第二辊筒下方。本浸轧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浸轧的布料依次绕在转轴一、第一辊筒、转轴二和第二辊筒上,添加适量的整理液到轧液箱中,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可调节好布料的轧余率,随着浸轧作业的持续进行,轧液箱中的液面逐渐降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带动轧液箱向上移动,从而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的液面深度保持一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相固连,第三辊筒通过安装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当需要调节第三辊筒的高度时,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导轨上下移动,第一滑块带动安装架上下移动,安装架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布料保持不同的轧余率,通用性强。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相固连,轧液箱固定在第二滑块上。当需要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时,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滑块沿着第二导轨上下移动,第二滑块带动轧液箱上下移动,从而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调节方便。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导向杆、行程开关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导向杆上端固定在连接架上,导向杆中部通过安装板和行程开关相固定,导向杆下端可处于轧液箱中,悬浮块套设在导向杆上,且能沿导向杆上下移动,悬浮块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工作部能和行程开关相接触,行程开关和第二气缸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相连。采用以上结构,随着轧液箱中液面逐渐降低,悬浮块随着液面逐渐降低,悬浮块的工作部和行程开关脱离,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使轧液箱向上移动,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的液面深度保持一致,随着液面逐渐升高,悬浮块随着液面逐渐升高,悬浮块的工作部和行程开关接触,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第二气缸停止移动,控制方便。所述机架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中或者从轧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本交织布中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又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使保护层具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老化、耐高低温等功能,交织布能抵抗各种非常规的环境,使用范围广。2、本制备方法中通过浸轧的方式将保护层快速固定到基布层上,替代了以往的喷涂方式,可使保护层和基布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产品质量好。3、本浸轧设备中通过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轧液箱上下移动,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调节方便。4、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中或者从轧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拆去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拆去部分零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视图。图中,1、机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按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5~10min,搅拌转速100~150r/min,制得整理液;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0~2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在步骤c中的所述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轧液箱,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位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接触,第三辊筒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上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位于第一辊筒下方,机架上通过连接架设置有转轴一和转轴二,转轴一和转轴二均能位于轧液箱液面下方,转轴一位于第一辊筒下方,转轴二位于第二辊筒下方;所述第二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达经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