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51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1~5份、独活3~9份、寄马桩1~5份、桔梗3~9份、黄柏1~5份、牛蒡子2~6份、大黄1~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苓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抗菌止痒、调和血脉、杀毒灭菌,治疗效果好,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中药制药

技术介绍
在医学上,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中国传统中医药中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由于药效持久且毒副作用小而成为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该药膏能有效抗菌止痒、调和血脉、杀毒灭菌,治疗效果好,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I?5份、独活3?9份、寄马粧I?5份、桔梗3?9份、黄柏I?5份、牛蒡子2?6份、大黄I?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苳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6份、藜实3份、独活6份、寄马粧3份、桔梗6份、黄柏3份、牛蒡子4份、大黄3份、白藓皮7份、苦参4份、蛇床子10份、茯苓5份、王不留行4份、蔓荆子6份和九里香4份。本专利技术选用的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归肺、肝经,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之功效;藜实,味苦、微甘,性寒,有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之功效;独活,味苦、辛,性微湿,归肾、膀胱经,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效;寄马粧,味辛,性平,归肝经,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效;桔梗,味辛、苦,性平,归肺经,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牛蒡子,味辛、苦,性凉,归肺、胃经,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白藓皮,味苦、咸、寒,归脾、肺、小肠、胃、膀胱经,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效;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活血通乳之功效;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九里香,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肺经,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I?5份、独活3?9份、寄马粧I?5份、桔梗3?9份、黄柏I?5份、牛蒡子2?6份、大黄I?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苓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混合均匀后,粉碎、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苍耳子6份、藜实3份、独活6份、寄马粧3份、桔梗6份、黄柏3份、牛蒡子4份、大黄3份、白藓皮7份、苦参4份、蛇床子10份、茯苓5份、王不留行4份、蔓荆子6份和九里香4份。进一步,所述粉碎的粒径为80?100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药膏能有效抗菌止痒、调和血脉、杀毒灭菌,治疗效果好,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取以下重量的原料:苍耳子3kg、藜实5kg、独活3kg、寄马粧5kg、桔梗3kg、黄柏5kg、牛蒡子2kg、大黄5kg、白藓皮5kg、苦参6kg、蛇床子5kg、茯苳8kg、王不留行2kg、蔓荆子9kg和九里香2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80?10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实施例2:取以下重量的原料:苍耳子6kg、藜实3kg、独活6kg、寄马粧3kg、桔梗6kg、黄柏3kg、牛蒡子4kg、大黄3kg、白藓皮7kg、苦参4kg、蛇床子10kg、茯苳5kg、王不留行4kg、蔓荆子6kg和九里香4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80?10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实施例3:取以下重量的原料:苍耳子9kg、藜实1kg、独活9kg、寄马粧1kg、桔梗9kg、黄柏lkg、牛蒡子6kg、大黄1kg、白藓皮10kg、苦参2kg、蛇床子15kg、茯苳2kg、王不留行6kg、蔓荆子3kg和九里香6kg,混合均匀后,粉碎成80?100目、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I?5份、独活3?9份、寄马粧I?5份、桔梗3?9份、黄柏I?5份、牛蒡子2?6份、大黄I?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等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6份、藜实3份、独活6份、寄马粧3份、桔梗6份、黄柏3份、牛蒡子4份、大黄3份、白藓皮7份、苦参4份、蛇床子10份、茯苓5份、王不留行4份、蔓荆子6份和九里香4份。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I?5份、独活3?9份、寄马粧I?5份、桔梗3?9份、黄柏I?5份、牛蒡子2?6份、大黄I?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苳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混合均匀后,粉碎、灭菌后,用常规方法制成药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苍耳子6份、藜实3份、独活6份、寄马粧3份、桔梗6份、黄柏3份、牛蒡子4份、大黄3份、白藓皮7份、苦参4份、蛇床子10份、茯苓5份、王不留行4份、蔓荆子6份和九里香4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的粒径为80?100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中药制药
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1~5份、独活3~9份、寄马桩1~5份、桔梗3~9份、黄柏1~5份、牛蒡子2~6份、大黄1~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苓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本专利技术能有效抗菌止痒、调和血脉、杀毒灭菌,治疗效果好,对人体无刺激感,也无毒副作用。【IPC分类】A61K9/06, A61P17/04, A61K36/8965, A61P31/02【公开号】CN105125832【申请号】CN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苍耳子3~9份、藜实1~5份、独活3~9份、寄马桩1~5份、桔梗3~9份、黄柏1~5份、牛蒡子2~6份、大黄1~5份、白藓皮5~10份、苦参2~6份、蛇床子5~15份、茯苓2~8份、王不留行2~6份、蔓荆子3~9份和九里香2~6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新猛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盛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