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其云专利>正文

旋裂式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808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裂式防伪瓶盖,是由于瓶口内径配合的内封塞,与瓶口外径压合的内封套及与内封套外径配合的外瓶盖构成。在内封塞上部颈嘴端处有一与外瓶盖内端面凸台配合的直口,在颈嘴和外瓶盖圆周各有一旋裂口。在旋动外瓶盖时,处于外瓶盖上的外旋裂口撕开,同时,在颈嘴端处的直口作用下,内旋裂口也被撕开,饮料即可从内封塞的中孔中倒出,整个开启过程不用任何工具,一次旋动,可完成两个动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更有效的发挥防伪作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特别是一种旋裂式防伪瓶盖。现有的防伪瓶盖以各种结构来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但有的防伪瓶盖在结构方面,虽然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消费者增加了难度。使用时,不知如何开启或借助于工具方能开启。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时,不用工具就可开启的旋裂式防伪瓶盖。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外瓶盖、内封套、内封塞构成的旋裂式防伪瓶盖,内封塞由内颈嘴和瓶塞构成,瓶塞的外径通过扣牙与瓶口内径配合,内封塞的端肩大于瓶口内径,且由内封套端盖压封。内封塞的颈嘴直径小于内封套端盖中孔直径,在颈嘴上端有一直口,它与外瓶盖内端面的凸台配合。颈嘴圆周有一内旋裂口。外瓶盖下部圆周有一外旋裂口,处于外旋裂口上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外颈为间隙配合;处于外旋裂口下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外径为紧压配合。使用时,旋动外瓶盖,外旋裂口被撕开,处于外旋裂口上部的外瓶盖转动,与此同时,由外瓶盖内端面的凸台旋动颈嘴上端的直口,使内旋裂口撕开,饮料即可从内封塞的中孔处倒出。本技术结构简单,在掀盖的同时,打开颈嘴,一次旋动,完成两个动作且不用任何工具。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是由外瓶盖2、内封套3、内封塞9构成。内封塞是由颈嘴12和瓶塞7构成。内封塞的端肩13大于瓶口4内径,安装时,是搭扣在瓶口端面的。内封套3的内径与瓶口外径压封,通过端盖11将内封塞端肩压封在瓶口上。颈嘴直径小于内封套端盖孔10的内径。在内封塞颈嘴上端有一直口,它与外瓶盖内端面的凸台1配合。颈嘴口圆周有一内旋裂口6。外瓶盖2下部圆周有一处旋裂口5。处于外旋裂口5上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3外径为间隙配合,处于外旋裂口5下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3外径为紧压配合,旋动外瓶盖2,外旋裂口被撕开,同时,由外瓶盖内端面的凸台旋动与之配合的颈嘴上端的直口,使内旋裂口撕开,饮料即可从内封塞中孔8中倒出。整个开启过程,掀盖,开嘴同时完成,且不用任何工具。本技术一次性破坏使用,不能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裂式防伪瓶盖,是由外瓶盖(2)、内封套(3)、内封塞(9)构成,其特征在于:内封塞的端肩(13)大于瓶口(4)内径,且由内封套(3)端盖(11)压封,内封塞(9)由颈嘴(12)和瓶塞(7)构成,在颈嘴上端有一直口,它与外瓶盖内端面的凸台(1)配合,颈嘴(12)圆周有一内旋裂口(6);外瓶盖(2)下部圆周有一外旋裂口(5),处于外旋裂口(5)上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3)外径为间隙配合,处于外旋裂口(5)下部的外瓶盖内径与内封套(3)外径为紧压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裂式防伪瓶盖,是由外瓶盖(2)、内封套(3)、内封塞(9)构成,其特征在于内封塞的端肩(13)大于瓶口(4)内径,且由内封套(3)端盖(11)压封,内封塞(9)由颈嘴(12)和瓶塞(7)构成,在颈嘴上端有一直口,它与外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云
申请(专利权)人:黄其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