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以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调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45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0:07
具有:由吸水性部件形成并竖立设置的一个以上的平板状的加湿件(4)、作为向加湿件(4)供给水的供水机构的喷嘴(3)、以及在其与加湿件(4)之间隔着间隙配置的一个以上的风向偏向板(5),在风向偏向板(5)的与加湿件(4)相向的平板面(5a)上设置有风向偏向部(6),该风向偏向部(6)朝向加湿件(4)突出并使加湿件(4)与风向偏向板(5)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偏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湿装置以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占地面积为3000 以上的商业设施或事务所等特定建筑物,按照所谓大厦卫生管理法(与建筑物中的卫生环境的确保相关的日本法律),作为空气环境的管理基准值,应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7?28以及将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这种情况被确定。关于室内温度,随着空调装置(空调机)的普及,比较容易管理。但是,相对湿度难以说已被充分管理,尤其是冬季的加湿量不足成为课题。在此,作为以往的室内加湿方法,有气化式、蒸气式以及水喷雾式等加湿方法。其中,气化式加湿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对具有吸水性能的过滤器进行通风,从而使过滤器含有的水分与气流进行热交换,使水分从过滤器蒸发来进行室内的加湿。另外,蒸气式加湿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向对储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通电,从而使水分蒸发气化来进行室内的加湿。另外,水喷雾式加湿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对水分进行加压而使其微细化,使该微细化了的水分与气流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室内的加湿。作为利用气化式加湿方法的以往的加湿装置,提出有如下的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将长方形的多个长条的加湿构件以Icm间隔呈一列地插入到带水槽的小箱中而构成,所述加湿构件将亲水性聚乙烯作为烧结成形体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作为利用气化式加湿方法的其他现有技术,公开有如下的气化式加湿装置:在风路中设置多张由吸水性材料形成的加湿构件,将所述加湿构件的一端浸入供水槽内使其吸水,并且,使加湿构件吸收的水气化,在该气化式加湿装置中,在加湿构件的至少一面形成有隆起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利用气化式加湿方法的其他现有的加湿装置,提出有如下的加湿装置:具有保水性的湿板以与空气的流动相面对的方式被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利用气化式加湿方法的其他现有技术,提出有使局部形成有凸部的保水件层叠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纤维构成的多孔性复合片上而构成的加湿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72120号公报(第3页、第Ι-a图)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51032号公报(第2页、第I图)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324930号公报(第4?6页、图2、5、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167469号公报(第2?3页、图1?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加湿装置中,公开有通过在加湿构件之间进行通风而提高了通过加湿构件后的空气流的湿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装置结构的情况下,由从加湿构件移动来的水分加湿的空气是通过与加湿构件的表层部接近的位置的空气、例如是通过与加湿构件的表层部在正交方向上相距数毫米的范围的空气,水不会移动到通过远离加湿构件表层部的空间的空气。因此,存在通过加湿构件后的湿度的增加率低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加湿装置中,在加湿构件的至少一面形成有隆起部,针对在隆起部和在其旁边设置的隆起部之间流动的空气,可认为因空气紊乱而提高加湿性能。但是,由于在加湿构件和在其旁边设置的加湿构件之间流动的空气几乎不紊乱,因此,存在难以得到高加湿性能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加湿装置中,湿板(加湿件)设置成与空气的流动面对。但是,在这种装置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为空气的流动与多个湿板全都面对,因此,存在压力损失增大而使得送风机的负荷增大这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加湿装置中,在保水件(加湿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凸部,该保水件层叠多个而构成加湿单元。但是,在保水件之间流动的空气成为沿与保水件平行的方向流过保水件的侧面的结构,在保水件附近风不会紊乱,因此,存在难以得到高加湿性能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提供一种加湿装置以及具有该加湿装置的空调机,可以抑制加湿件(加湿构件)的加工的复杂化并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并且可以提尚加湿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具有:由吸水性部件形成并竖立设置的一个以上的平板状的加湿件;向所述加湿件供给水的供水机构;以及在其与所述加湿件之间隔着间隙配置的一个以上的风向偏向板,在所述风向偏向板的与所述加湿件相向的面上设置有风向偏向部,该风向偏向部朝向所述加湿件突出并使所述加湿件与所述风向偏向板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偏向。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具有所述加湿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风向偏向板的风向偏向部,使在加湿件与风向偏向板之间流动的空气紊乱,因此,加湿件与空气的气液接触被促进,可以提高加湿性能。另外,由于可以在加湿件之间设置风向偏向板来提高加湿性能,因此,可以减少加湿件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向加湿件供给的水的供给量,所以比较经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实施方式I的加湿件4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具有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空调机20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实施方式I的第一例的加湿件4以及风向偏向板5的立体图。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第一例的加湿装置I以及比较例的加湿性能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8是实施方式I的第二例的加湿件4以及风向偏向板5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B-B线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第二例的加湿装置I以及比较例的加湿性能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风向偏向部6的下风侧的面6a与平板面5a所成的角度Θ I和加湿性能的计测结果的图表。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的风向偏向板5的图。图13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2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14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3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15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4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16是沿图15的C-C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18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5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以及具有加湿装置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另外,并非由以下所示的附图的形态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而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但这是用于说明的用语,这些用语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加湿装置的结构)图1是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从与通风方向正交的正上方观察实施方式I的加湿装置I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I具有:储存对加湿空间进行加湿的加湿水30的储水部2 ;从该储水部2向加湿件4供给加湿水30的喷嘴3 ;竖立设置的一个以上(在图1中为三个)的加湿件4 ;具有风向偏向部6并与加湿件4的侧面部相向配置的风向偏向板5 ;以及承接从加湿件4滴下的剩余水的排水盘7。多个加湿件4以及风向偏向板5的结构如下:相互隔着间隙交替地配置,从未图示的送风机构吹送的空气31通过该间隙。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风向偏向表示使空气的流动方向变化。另外,在实际的使用形态中,这些储水部2、喷嘴3、加湿件4、风向偏向板5以及排水盘7当前第1页1 2 3 4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吸水性部件形成并竖立设置的一个以上的平板状的加湿件;向所述加湿件供给水的供水机构;以及在其与所述加湿件之间隔着间隙配置的一个以上的风向偏向板,在所述风向偏向板的与所述加湿件相向的面上设置有风向偏向部,该风向偏向部朝向所述加湿件突出并使所述加湿件与所述风向偏向板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偏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隆弘守川彰稻永康隆道上一也高田胜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