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烫色织格子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411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上色的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2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免烫色织格子布具有错落有致、凹凸感强的格子纹理,布面肌理清晰,经刮色压胶后,上色牢固,色素融合在胶黏剂中,水洗不易掉色,并且能够保持面料的平整性和透气性能,耐水洗,适合格子布料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穿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 要穿着舒适还要美观大方,因此对服装面料来说是一种考验,格子布作为服装面料的一种 也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普通格子布,一般可染性不太好,而且织出来的面料鲜艳度 和色牢度不太理想,影响整体美观度,同时每次洗涤后都要熨烫才能比较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 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 上色的经纱和炜纱交织而成,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2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 第1线圈纵列的第1、4、7、10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3、5、6、8、9、11、12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2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 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3线圈纵列的第1、2、4、5、7、8、10、11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6、9、12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4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为了适应不同需求,编织纱线可以采用85%棉13 %涤纶2 %氨纶、80%棉20 %涤 纶、70%棉30%天丝、100%全棉等不同原料。 所述的格子布的正反面具有PU色胶层,通过刮色压胶使得格子布表面平整、耐日 光、耐气候和耐洗。 所述的格子布的正反面具有PU有色涂层,通过对牛仔布表面进行刮涂工艺,使得 牛仔布的弹性提高且耐磨、耐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免烫色织格子布具有错落有致、凹凸感 强的格子纹理,布面肌理清晰,经刮色压胶后,上色牢固,色素融合在胶黏剂中,水洗不易掉 色,并且能够保持面料的平整性和透气性能,耐水洗,适合格子布料市场的需求。【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上色的经纱和炜纱交织而成,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2 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 第1线圈纵列的第1、4、7、10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3、5、6、8、9、11、12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2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 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3线圈纵列的第1、2、4、5、7、8、10、11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6、9、12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4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 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格子布的正反面具有PA色胶层。 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编织纱线采用80%棉20%涤纶纱线,纱线支数12s*12s, 经向紧度92. 1 %,经密360根/10cm,炜向紧度67. 8 %,炜密260根/10cm,面料克重为 145-165g/m2〇 一个循环的排针为:AB⑶。 本实施例的三角配置图见表1 : 表 1 工艺配方:HJ胶(US-1010A) 65%、交联剂4%、黏合剂5%、其余为水。 工艺流程:烧毛一冷堆退浆一水洗一烘干一丝光一涂层(刮色压胶乳光--定 形拉幅。 本实施例中的涂层也可采用PA有色涂层。 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主权项】1. 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上色的经纱和炜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最小花型 循环具有12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 第1线圈纵列的第1、4、7、10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3、5、6、8、9、11、12个结 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2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个结 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3线圈纵列的第1、2、4、5、7、8、10、11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6、9、12个结 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4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个结 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烫色织格子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子布的正反面具有PA 色胶层。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烫色织格子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子布的正反面具有HJ 有色涂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上色的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2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本技术的免烫色织格子布具有错落有致、凹凸感强的格子纹理,布面肌理清晰,经刮色压胶后,上色牢固,色素融合在胶黏剂中,水洗不易掉色,并且能够保持面料的平整性和透气性能,耐水洗,适合格子布料市场的需求。【IPC分类】D03D15/00, D03D21/00, D03D13/00, D04B1/10【公开号】CN204849229【申请号】CN201520524757【专利技术人】陈志新 【申请人】常州市武进佳宏纺织品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烫色织格子布,由经过上色的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最小花型循环具有12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列的第1、4、7、10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3、5、6、8、9、11、12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线圈纵列的第1、2、4、5、7、8、10、11个结构单元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6、9、12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第4线圈纵列的第1、3、5、7、9、11个结构单元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4、6、8、10个结构单元为集圈结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佳宏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