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75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和依次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液晶层、彩色滤光基板、感测电极层、偏光片,所述感测电极层包括靠近于所述偏光片的透明电极、靠近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金属电极、以及夹设于所述透明电极和所述金属电极之间的绝缘层。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感测电极层,而感测电极层采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相结合的结构,其与现有的双层金属电极相比,其可有效降低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反光,视觉感受更舒服;再者,感测电极层不需设置保护层或黑化处理,节省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带有显示面板的电子产品中,如移动电话、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平面电视等。触控式显示面板(简称触控显示面板)依照根据感应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声波式、以及电磁式等,由于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而被业内认可,并更为广泛的使用。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感测电极通常采用透明的电极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随着电容式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感测电极的尺寸也随之越来越大,而ITO或IZO的自身电阻率较大,使得触控线路的阻值增大,影响触控信号传输速度,导致触控灵敏度变差,影响用户体验感,甚者至触控失灵。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设置采用金属网状结构(Metal mesh)的电极材料来替代原有透明的电极材料,以降低触控线路的阻值,提升触控信号传输速度。然而,现有的方法存在如下不足:由于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高,观看面板时存在反光的问题,而被使用者目视可见,且难于让使用者接受;再者,金属网状结构容易氧化腐蚀,需要设置保护层(Protect1n layer)或黑化处理,其必然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反光、视觉效果更舒服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和依次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液晶层、彩色滤光基板、感测电极层、偏光片,所述感测电极层包括靠近于所述偏光片的透明电极、靠近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金属电极、以及夹设于所述透明电极和所述金属电极之间的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电极为多条且具有一定宽度,多条所述透明电极水平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多条所述透明电极间隔地建构于所述绝缘层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电极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铝锌、或氧化铟锌。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呈金属网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感测电极柔性电路板,所述感测电极柔性电路板于所述感测电极层外部且搭接固定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上表面边缘,所述感测电极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透明电极和所述金属电极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同一端部下方的所述绝缘层上,第一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而与所述透明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于所述绝缘层下方引出并与所述感测电极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电极的两侧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感测电极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屏幕保护层,所述屏幕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方,所述屏幕保护层采用玻璃保护层或防爆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感测电极层,而感测电极层采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相结合的结构,其与现有的双层金属电极相比,其金属的密度可降低一半,可有效降低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反光,视觉感受更舒服;再者,感测电极层不需设置保护层或黑化处理,节省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图1中的感测电极层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位关系;对于本说明书的附图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10的上方较接近观看者,而下方则较远离观看者。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感测电极层的主视图,具体的,请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10由下而上依次包含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1、液晶(LC)层12、彩色滤光(Color filter,CF)基板14、感测电极(Sensing electrode)层16、偏光片(Polarize,P0L) 18。上述各层之间可以根据各种应用或功能需求而插入其他额外的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针对On-cell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具体地,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设置有电极对(Electrode pair),电极对包含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及对向电极(Common electrode),两者间产生一侧向水平电场以控制液晶层12的液晶的旋转。彩色滤光基板14为透明基板,其可以为玻璃、高分子塑胶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氯乙稀(Polyvinylchloride, PVC))或其他透明的材质。偏光片18可以采用聚乙稀醇(Polyvinyl alcohol,PVA)或其他材质。感测电极层16包括透明电极162、金属电极164、以及绝缘层166。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层16由下而上依次为金属电极164、绝缘层166、以及透明电极162。金属电极164呈金属网状结构,金属电极164的材料为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金、银、铜、铝、锌,或者至少二者的合金,上述材料成本较低,导电性能好。金属材料的电阻远远小于ITO等透明电极材料的电阻。金属电极164的两侧通过第二导线165引出。绝缘层166夹设于透明电极162和金属电极164之间,以避免透明电极162和金属电极164的电气导通。绝缘层166可采用玻璃、或具有绝缘性的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或有机材料,但不限于此。透明电极162为多条具有一定宽度的电极且水平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层166上表面。透明电极162之间有间隙,相互隔开。透明电极162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招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氧化铟锌(IndiumZinc Oxide, IZO),但不限于此。由于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本身具有抗氧化,抗腐蚀能力,故透明电极162与彩色滤光基板14之间可不需设保护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11)和依次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上的液晶层(12)、彩色滤光基板(14)、感测电极层(16)、偏光片(18),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层(16)包括靠近于所述偏光片(18)的透明电极(162)、靠近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14)的金属电极(164)、以及夹设于所述透明电极(162)和所述金属电极(164)之间的绝缘层(16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颖颖龚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