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538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模拟领域,涉及一种海水环境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水槽(1)、第二水槽(2)、多个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加热器(4)、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及微电脑时控开关(12),其中,所述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包括套管(13)、固定立管(15)、水泥墩(16)、排流孔(18)、排流管(19)、支撑底座(20)、分流管(21)及吊环(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拟装置操作方便,不受海洋环境因素限制;控制精度高,可实现对涨潮和退潮时间点、时间段、潮位高度及各海水层面涌动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模拟领域,涉及一种海水环境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海洋工程装备的寿命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其中海水流速及潮汐的交替是影响装备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了评价海洋工程装备的寿命,需要在海洋环境中进行耐久性试验。实海实验受自然不可控因素影响大,实验周期长,需船只保障,参与人员多,花费高且无法及时观察,稳定性差。而常规室内实验,难以模拟海流及潮汐,实验结果可信度差。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模拟海水流速及潮汐的装置,进行海洋工程装备的耐久性试验,以评价海洋工程装备的寿命。2010年10月27日公开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N0.201010193132.2 (公开号CN101871877B)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海洋潮汐环境的自动化实验装置’,是对海水涨潮落潮液位及海上环境自动控制的实验装置,并不能实现对不同海水层面流速的模拟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控制精确、成本低的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可在室内实现模拟海水流动和潮汐变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第一水槽1、第二水槽2、多个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加热器4、第一循环栗8、第二循环栗9、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及微电脑时控开关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I内壁对称放置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和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第二水槽2内壁对称放置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和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 ;第一水槽I中的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与第二循环栗9连接,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依次与加热器4、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一循环栗8连接;第二水槽2中的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与第一循环栗8连接,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与第二三通阀门6、第二循环栗9连接;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二三通阀门6连接;第一循环栗8、第二变频器11、微电脑时控开关12、第一变频器10及第二循环栗9依次连接。每个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包括套管13、固定立管15、水泥墩16、排流孔18、排流管19、支撑底座20、分流管21及吊环7,其中:水流分别经两侧的分流管21进入排流管19,多根排流管19垂直分布在分流管21之间,在每根排流管19上开有多个排流孔18,第三三通阀门17位于每根排流管19两端;分流管21通过底部的支撑底座20固定于第一水槽I和第二水槽2的底部。所述套管13顶部装有吊环7,底部装有固定立管15,固定立管15通过插入位于第一水槽I和第二水槽2底部的水泥墩16中固定;套管13与分流管21之间及各排流管19之间通过加强筋14连接。微电脑时控开关12有两个独立控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变频器10和第二变频器11。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通过调频调压实现流量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通过微电脑时控开关、循环栗和相关管路模拟海水潮汐及流速变化,进行材料老化实验。具有控制精确、可视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2)本技术通过微电脑时控开关能分别控制两个栗的开闭时间间隔,结合潜水栗功率可以实现对两个水槽的涨潮和退潮时间点,时间段和潮位液面高度变化的精确模拟。3)本技术通过海水流速控制装置调节海水流速,可实现海水层流的流速控制。4)本技术通过三通阀门可实现单一水槽及双水槽海水流速控制的转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潮汐海流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第一水槽2 第二水槽3-1 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 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 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 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4 加热器5 第一三通阀门6 第二三通阀门7 吊环8 第一循环栗9 第二循环栗10 第一变频器11 第二变频器12 微电脑时控开关13 套管14加强筋15固定立管16水泥墩17第三三通阀门18排流孔19排流管20支撑底座21分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第一水槽1、第二水槽2、多个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加热器4、第一循环栗8、第二循环栗9、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及微电脑时控开关12。其中,所述第一水槽I内壁对称放置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和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第二水槽2内壁对称放置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和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 3-4。第一水槽I中的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通过导管与第二循环栗9连接,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通过导管依次与加热器4、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一循环栗8连接;第二水槽2中的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通过导管与第一循环栗8连接,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通过导管与第二三通阀门6、第二循环栗9连接;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二三通阀门6通过导管连接。第一循环栗8、第二变频器11、微电脑时控开关12、第一变频器10及第二循环栗9依次电连接。微电脑时控开关12有两个独立控制输出端,可以实现同时分别控制。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通过调频调压实现流量控制。如图2所示,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包括套管13、固定立管15、水泥墩16、排流孔18、排流管19、支撑底座20、分流管21及吊环7。多根排流管19垂直分布在分流管21之间,排流孔18横向分布在每根排流管19上,第三三通阀门17位于每根排流管19两端;分流管21通过底部的支撑底座20固定于第一水槽I和第二水槽2的底部;套管13顶部装有吊环7,用于将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拿出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2,底部装有固定立管15,固定立管15通过插入位于第一水槽I和第二水槽2底部的水泥墩16中固定。套管13与分流管21之间及各排流管19之间通过加强筋14连接。本技术的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适用于模拟海水潮汐及流速变化,进行材料老化实验,实验方法如下:模拟海水潮汐首先将第一三通阀门5置于AB通路,第二三通阀门6置于DE通路,开启第二变频器11控制第一循环栗8,把第一水槽I中的水抽到第二水槽2中,第一水槽I用于模拟落潮,第二水槽2用于模拟涨潮,待第二水槽2中注满水之后,第一变频器10开始工作,控制第二循环栗9将第二水槽2中的水抽到第一水槽I中,从而模拟循环涨落潮环境。第一变频器10和第二变频器11的启闭通过微电脑时控开关12控制,精确控制涨落潮时间,并实现无人值守。加热器4用于加热管路中海水,调节水温的高低。模拟海水流速变化第一水槽I和第二水槽2中均注满水,第一循环栗8和第二循环栗9同时工作,调节排流管19第一层上的第三三通阀门17,关闭排流管19上的其他阀门,开启第一循环栗8和第二循环栗9,通过调节排流管19第一层上的第三三通阀门17开启的大小实现调节第一层排流管19方向水流速度。如此,调节其他层排流管第三三通阀门17,实现各层面水流速度的变化。将第一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潮汐海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第一水槽(1)、第二水槽(2)、多个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3‑4)、加热器(4)、第一循环泵(8)、第二循环泵(9)、第一变频器(10)、第二变频器(11)及微电脑时控开关(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1)内壁对称放置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和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第二水槽(2)内壁对称放置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和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第一水槽(1)中的第一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1)与第二循环泵(9)连接,第二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2)依次与加热器(4)、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一循环泵(8)连接;第二水槽(2)中的第三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3)与第一循环泵(8)连接,第四海水流速控制装置(3‑4)与第二三通阀门(6)、第二循环泵(9)连接;第一三通阀门(5)和第二三通阀门(6)连接;第一循环泵(8)、第二变频器(11)、微电脑时控开关(12)、第一变频器(10)及第二循环泵(9)依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尹鹏飞亓云飞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