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辨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43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指纹辨识装置,包含一透光盖板、一第一遮光层、一图案层以及一指纹辨识器。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内表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邻接第二区域。第一遮光层设置于内表面之第一区域。第一遮光层具有背对内表面之一第一底面。图案层设置于内表面之第二区域。图案层之颜色与第一遮光层之颜色不同。图案层具有背对内表面之一第二底面。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至少部份之第一遮光层与图案层位于指纹辨识器与透光盖板之间。藉此减少遮光层和图案层对指纹辨识器灵敏度的影响,提高指纹辨识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辨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指纹识别技术可起到良好的防盗作用和个人隐私保护作用,故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行动装置上,以防止该行动装置遭盗用。具体来说,此类行动装置包含盖板、指纹辨识器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系设置于盖板内表面的中央区域,以供使用者操作及显示信息。指纹辨识器系设置于盖板内表面的周边区域,以辨识使用者的指纹。为了遮蔽触控显示装置的周边导线,在盖板内表面的周边区域上设有遮光层。另夕卜,为了方便使用者知悉指纹辨识器的位置,以利使用者将手指移动到指纹辨识器的正上方,上述遮光层可对应指纹辨识器的位置,露出部份的内表面。在此露出的内表面上可设有图案层,此图案层的颜色与遮光层的颜色不同。如此一来,当使用者看到图案层时,便可知悉指纹辨识器的位置。在制作时,可先在盖板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形成遮光层,再于周边区域未被遮光层所覆盖的露出部位形成图案层,接着再于图案层与遮光层的下方设置指纹辨识器。然而,由于遮光层与图案层均系以印刷的方式涂布于盖板内表面,故虽然理论上图案层的原料仅会涂布于遮光层所露出的部位,但实际上,印刷的公差会造成少量图案层原料覆盖在遮光层上,导致图案层下表面比遮光层下表面更远离盖板,而产生段差。这样的段差会增加指纹辨识器顶面至盖板外表面的距离,降低指纹辨识灵敏度,甚至造成指纹辨识器无法有效起到指纹辨识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减少遮光层和图案层对指纹辨识器灵敏度的影响,提高指纹辨识灵敏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之一实施方式,一种指纹辨识装置包含一透光盖板、一第一遮光层、一图案层以及一指纹辨识器。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内表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邻接第二区域。第一遮光层系设置于内表面之第一区域。第一遮光层具有背对内表面之一第一底面。图案层系设置于内表面之第二区域。图案层之颜色与第一遮光层之颜色不同。图案层具有背对内表面之一第二底面。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至少部份之第一遮光层与图案层系位于指纹辨识器与透光盖板之间。于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第一遮光层的第一底面与图案层的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故可缩短指纹辨识器上表面至透光盖板外表面的距离,减少第一遮光层和图案层对指纹辨识器灵敏度的影响,提高指纹辨识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绘示图1所示触控装置沿着A-A’线的剖面图;图3绘示图2所示之触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A至4D图绘示图2所示之;图5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图6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图7绘示图6之触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8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图9A至9E绘示图8所示之的流程图;图10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图11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图12绘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剖面图;以及图13A至13F绘示图12所示之的流程图。元件符号说明:100、100a、10b:透光盖板101:主板体1011:顶面1012:底面102:子板体1021:顶面1022:底面1023:倾斜面103:黏着层110、110a、110b:内表面lll、llla、lllb:第一区域112、112a、112b:第二区域113、113a:凹槽1131:顶槽壁1132:侧槽壁120、120b:外表面121:可视区122:非可视区123:标示区124:指纹辨识区200:第一遮光层210:第一底面220:第一顶面300、300a:图案层310、310a:第二底面320、320a:第二顶面400:指纹辨识器410:上表面510:触控感应结构520:导线结构600:显示模块700:第二遮光层T:厚度方向X:段差θ、α: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之复数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之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图1绘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绘示图1所示触控装置沿着Α-Α’线的剖面图。如图1及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包含透光盖板100、第一遮光层200、图案层300、指纹辨识器400、触控感应结构510以及导线结构520,其中透光盖板100、第一遮光层200、图案层300与指纹辨识器400可共同构成指纹辨识装置。透光盖板100具有内表面110与外表面120。内表面110与外表面120是相背对的。第一遮光层200、图案层300与触控感应结构510分别设置于内表面110的不同区域。指纹辨识器400位于第一遮光层200与图案层300上。导线结构520电性连接触控感应结构510。至少部份之第一遮光层200位于导线结构520与透光盖板100之间,以遮蔽导线结构 520。透光盖板100的外表面120可为触控操作面,故外表面120上可选择性地设置防脏污、防指纹、抗刮及/或抗眩等功能层。外表面120包含可视区121、非可视区122、标示区123以及指纹辨识区124。可视区121用以显示信息给使用者观看并供使用者以触控的方式操作触控装置。非可视区122围绕可视区121,而用以遮蔽导线结构520与其它不透光元件。标示区123被非可视区122所围绕。指纹辨识区124被标示区123所围绕,且指纹辨识区124系位于指纹辨识器400正上方。换句话说,指纹辨识器400在外表面120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辨识区124至少部份重叠。标示区123的颜色与非可视区122的颜色不同,以标示出指纹辨识器400的位置,而便于使用者将手指移动至指纹辨识区124,使得位于指纹辨识区124正下方的指纹辨识器400能够有效辨识使用者的指纹。应了解到,上述透光盖板100的材质为透光材料,而非可视区122藉由内表面110上的第一遮光层200来起到遮蔽作用,标示区123藉由内表面110上的图案层300来起到标示作用。具体来说,内表面110具有第一区域111以及第二区域112。第一区域111邻接第二区域112。内表面110的第二区域112与外表面120的标示区123相对应。换句话说,第二区域112的边界与标示区123的边界在透光盖板100的厚度方向T上是相对齐的。举例来说,标示区123与第二区域112均呈环状图案,且这两个环状图案在透光盖板100的厚度方向T上是相对齐的。部份第一区域111位于第二区域112外侧,且此部份的第一区域111与外表面120的非可视区122相对应,部份第一区域111被第二区域112所围绕,且此部份的第一区域111与外表面120的指纹辨识区124相对应。第一遮光层200设置于内表面110的第一区域111,以使与第一区域111相对应的外表面120之非可视区122及指纹辨识区124起到遮蔽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光盖板,具有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邻接该第二区域;一第一遮光层,设置于该内表面之该第一区域,该第一遮光层具有背对该内表面之一第一底面;一图案层,设置于该内表面之该第二区域,该图案层之颜色与该第一遮光层之颜色不同,该图案层具有背对该内表面之一第二底面,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之最大段差小于等于6微米;以及一指纹辨识器,至少部份之该第一遮光层与该图案层位于该指纹辨识器与该透光盖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文许良珍杨河波蔡辉虎苏富榆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