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真空抑制器不但实现了罐体内部真空负压的有效抑制,且不会发生跑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供水设备直接接入自来水管网后会产生负作用,因为水栗的流量常常大于自来水管进水流量,从而造成管网压力下降,影响周边用户用水。为了解决这一供水方案的不合理性,所以传统的供水方式需要在水栗的进口处修建水源水箱和屋顶水箱,这种传统的供水方案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水栗水源水箱和屋顶水箱均易存在污染问题,因为水池的设计均存在溢流口,生活用的水箱为避免水质变坏还必须定期清洗,因而造成了饮用水的浪费。第二,屋顶水箱的建设造价较高,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屋顶水箱也很难看。第三,市政管网中的自来水要先放入水源水箱然后再用水栗抽到屋顶水箱,这样,自来水的压力能量就被白白浪费掉了。为此人们开发出了具有稳流补偿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二次供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当市政管网的水量、水压不能满足用户管网的水量、水压要求时,均需要设置二次加压设备对一次来水进行提升从而满足用户用水的需要。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为无负压供水设备,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供需条件进行选配,通常会配置有稳流补偿罐,稳流补偿罐上均设有真空抑制装置,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真空抑制装置的设计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自真空抑制装置安装口跑漏水的问题,达不到真正的作用与功能,从而使二次供水管网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无负压的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 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较优的,所述浮球阀安装在一连接管上,所述L形管置于所述连接管内部并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较优的,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液压控制器以及排污口。较优的,所述排污口设在所述稳流补偿罐的一侧端上。本技术通过在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 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这样不但实现了对罐体内部真空负压的有效抑制,且不会发生跑漏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该图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有关的部分。请参阅图1,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1,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 4以及出水口 3,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2,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 L形管6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10,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7,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8 ;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较优的,所述浮球阀10安装在一连接管9上,所述L形管6置于所述连接管内部并与所述呼吸阀10相连接。具体实现上,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稳流补偿罐焊接或螺纹连接,所述呼吸阀与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较优的,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液压控制器11以及排污口 5。较优的,所述排污口 5设在所述稳流补偿罐I的一侧端上。工作时,当有入水注入时,达到相应的液位时,使浮球阀向L形管内移动,从而将进气孔关闭,此时停止进水,当水位下降时,浮球阀向L形管外移动,罐内压力下降,从而将进气孔打开,此时外部空气由呼吸阀进入罐内,进水开始,并当水注入到相应的位置时,在水力作用下使浮球阀再向L形管内移动,从而将进气孔关闭,此时停止进水,达到罐内真空的抑制。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在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 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这样不但实现了对罐体内部真空负压的有效抑制,且不会发生跑漏水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 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阀安装在一连接管上,所述L形管置于所述连接管内部并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液压控制器以及排污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设在所述稳流补偿罐的一侧端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本技术通过该真空抑制器不但实现了罐体内部真空负压的有效抑制,且不会发生跑漏水问题。【IPC分类】E03B11/06, E03B7/07【公开号】CN204826063【申请号】CN201520574777【专利技术人】何兵 【申请人】天津泛华清源水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包括稳流补偿罐,所述稳流补偿罐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稳流补偿罐的底部设在支撑装置,所述稳流补偿罐上设有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抑制器包括一L形管以及与所述L形管相连接的呼吸阀,所述L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呼吸阀相连接,所述L形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在水力作用下可在所述L形管内位移的浮球阀,所述L形管上近所述浮球阀的一侧管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浮球阀在所述L形管内移动时,可将所述进气孔关闭或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泛华清源水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