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584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埋件,包括:主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体包括两个侧边及底边,两个所述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的两侧,以使两个所述侧边与所述底边间形成“C”字形结构;加强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边上;及用于固定主体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底边上。上述预埋件具有加强件,由于加强件的长条状结构,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因此大大提高了预埋件的力学性能;且加强件与主体相互配合使预埋件的结构更稳定,使预埋件的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大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紧固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埋件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五金行业也进行高速发展时期,而预埋件作为混凝土预制构件,市场占有量也逐年增加。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多样,工程中预埋件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对预埋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普通槽式预埋件在面埋薄楼板时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较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甚至有可能发生断裂,造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预埋件的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较大的预埋件。一种预埋件,包括:主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体包括两个侧边及底边,两个所述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的两侧,以使两个所述侧边与所述底边间形成“C”字形结构;加强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边上;及用于固定主体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底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平行于底边所在面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均设置于同一所述侧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包括第一侧边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加强件为多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及至少一个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加强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截面为“L”字形、“H”字形或“I”字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均匀设置于所述底边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加强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能够将所述加强件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加强件上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件平行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固定件为锚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边与所述底边共同围成长条状的收容槽,所述预埋件还包括T形螺栓,所述T形螺栓与所述收容槽相配合,且所述T形螺栓相对所述收容槽滑动。上述预埋件具有长条状结构的加强件,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因此大大提高了预埋件的力学性能。并且加强件与主体相互配合,以使预埋件的结构更稳定,使预埋件的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的,加强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对加强件具有固定作用,使加强件能够更稳定的固定于混凝土内,保证了预埋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埋件100,包括主体110、加强件120及第一固定件130。主体110为长条形结构。主体110包括两个侧边112及底边114,两个侧边112分别连接于底边114的两侧,以使两个侧边112与底边114间形成“C”字形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侧边112包括第一侧边112a及与第一侧边112a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112b。第一侧边112a及第二侧边112b与底边114间形成“C”字形结构。加强件120为长条状结构。加强件120设置于侧边112上。加强件120平行于底边114所在面设置。第一固定件130设置于底边114上用于固定主体110。加强件120可为多个,多个加强件120均设置于同一侧边112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件120为两个,两个加强件120均设置于第一侧边112a上。加强件120为长条状钢制构件,其截面可以是“L”字形、“H”字形或“I”字形等各种形状。在主体110上安装加强件120,大大增加了预埋件100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预埋件100的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0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件130均匀设置于底边114上。具体的,第一固定件130为锚钉。主体110通过第一固定件130固定于混凝土内。预埋件10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40,第二固定件140设置于加强件140上。第二固定件140能够将加强件120固定。第二固定件140设置于加强件120上远离主体110的一端,且第二固定件140平行于第一固定件130。具体的,第二固定件120为锚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2a、第二侧边112b及底边114共同围成长条状的收容槽116。预埋件100还可包括T形螺栓150,T形螺栓150与收容槽116相配合,T形螺栓150可相对收容槽116滑动。需要指出的是,如图2所示,加强件120为多个。加强件120具体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122及至少一个第二加强件124。第一加强件122设置于第一侧边112a上,第二加强件124设置于第二侧边112b上。第一加强件122及第二加强件124为长条状钢制构件。第一加强件122及第二加强件124的截面可以是“L”字形、“H”字形或“I”字形等各种形状结构。第一加强件122及第二加强件124远离主体11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固定件140,将第一加强件122及第二加强件124进行固定。上述预埋件100具有多个加强件120,由于加强件120为长条状结构,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因此大大提高了预埋件100的力学性能。并且,加强件120与主体110相互配合,以使预埋件100的结构更稳定,最终达到使预埋件100的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大大增强的目的。进一步的,主体110上设置第一固定件130,加强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40,第一固定件130及第二固定件140分别对主体110及加强件120具有固定作用,使主体110及加强件120能够更稳定的固定于混凝土内,保证了预埋件100力学性能的稳定性。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主体包括两个侧边及底边,两个所述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底边的两侧,以使两个所述侧边与所述底边间形成“C”字形结构;加强件,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边上;及用于固定主体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底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宝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