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托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561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托换结构,包括托换桩(2)和托换梁(3),托换梁(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托换桩(2)上,并与原有桩基(1)注筑在一起,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原有桩基(1)被部分截断,并在截断后的原有桩基(1)下端设置索孔,钢索(4)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3)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3)、钢索(4)及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原有桩基(1)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通过增设钢索,并保留托换梁下方的部分原有桩基用于打设索孔,同时与托换梁形成张弦梁结构,达到了减小托换梁弯矩的目的,在具体施工时,可减小托换梁的横截面尺寸,相应地减小土方开挖量,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粧基托换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在下穿桥梁、房屋等建构筑物时,往往遇到这些建构筑物的粧基侵入隧道或位于隧道正上方,需要对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或对其粧基进行托换处理。现目前采用的粧基托换结构,是在原有粧基附近建设托换粧和托换梁,托换梁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自对应的托换粧上,并与原有粧基注筑在一起,将原有粧基上的荷载通过托换梁转移到托换粧上,最后截除托换梁下方的原有粧基。当隧道的横截面较大时,两根托换粧之间的间距也较大,托换梁所受的弯矩也随之增大,势必增加托换梁的截面尺寸,以保证托换梁承受足够的弯矩;若托换梁在地下布置时,需要较大的土方开挖量,施工量大,施工时间长,对周围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粧基托换结构,可减小托换梁的弯矩及其截面尺寸,减小土方开挖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粧基托换结构,包括两根托换粧和一根托换梁,两根所述托换粧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的两侧,托换梁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自对应的托换粧上,并与原有粧基注筑在一起,位于所述托换梁下方的原有粧基被部分截断,并在截断后的原有粧基下端设置索孔,钢索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钢索及位于托换梁下方的部分原有粧基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托换梁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的两侧,并与原有粧基平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托换梁上,支撑杆的下端与钢索相连;可进一步减小托换梁的内力,减小托换梁的横截面尺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增设钢索,并利用托换梁下方的部分原有粧基作为支撑,与托换梁形成张弦梁结构,从而达到了减小托换梁弯矩的目的,在具体施工时,可减小托换梁的横截面尺寸,相应地减小土方开挖量,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轴侧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轴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粧基托换结构,主要由托换粧2、托换梁3、钢索4和部分原有粧基I组成。两根托换粧2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I的两侧,托换梁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自对应的托换粧2上,两根托换粧2用于支撑托换梁3,托换梁3与原有粧基I注筑在一起,以上所述与现有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区别在于: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原有粧基I被部分截断,即原有粧基I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不被全部截断,仍保留一部分,一则是为了打设索孔,再则是为了作为张弦梁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截断后的原有粧基I下端设置索孔,钢索4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3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3、钢索4及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原有粧基I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最好是,如图3所示,在托换梁3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I的两侧,并与原有粧基I平行,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在托换梁3上,支撑杆5的下端与钢索4相连。具体施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打设托换粧2,可以采用钻孔灌注粧或人工挖孔粧等;第二步,开挖托换梁3所在位置的土方,开挖原有粧基I周边土方至索孔下方一定距离;第三步,在原有粧基I上钻设索孔,将钢索4穿过索孔;第四步,在原有粧基I上植筋,绑扎托换梁3的钢筋,在索孔内布置供钢索4穿过的波绞管;第五步,浇筑托换梁3的混凝土,养护到足够强度;第六步,张拉钢索4,并将钢索4锚固于托换梁3的梁端;第七步,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索孔的空隙;第八步,截断索孔下方的原有粧基I ;第九步,回填土方。根据实际情况,对粧基采用主动托换或被动托换。【主权项】1.一种粧基托换结构,包括两根托换粧⑵和一根托换梁(3),两根所述托换粧⑵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I)的两侧,托换梁(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自对应的托换粧(2)上,并与原有粧基(I)注筑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托换梁(3)下方的原有粧基(I)被部分截断,并在截断后的原有粧基(I)下端设置索孔,钢索(4)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3)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3)、钢索(4)及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原有粧基(I)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粧基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梁(3)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对称布置在原有粧基(I)的两侧,并与原有粧基(I)平行,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在托换梁(3)上,支撑杆(5)的下端与钢索(4)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托换结构,包括托换桩(2)和托换梁(3),托换梁(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托换桩(2)上,并与原有桩基(1)注筑在一起,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原有桩基(1)被部分截断,并在截断后的原有桩基(1)下端设置索孔,钢索(4)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3)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3)、钢索(4)及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原有桩基(1)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通过增设钢索,并保留托换梁下方的部分原有桩基用于打设索孔,同时与托换梁形成张弦梁结构,达到了减小托换梁弯矩的目的,在具体施工时,可减小托换梁的横截面尺寸,相应地减小土方开挖量,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快施工进度。【IPC分类】E02D37/00【公开号】CN204826007【申请号】CN201520578971【专利技术人】冀文有, 李勇, 张民才, 郭玉山 【申请人】北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桩基托换结构,包括两根托换桩(2)和一根托换梁(3),两根所述托换桩(2)对称布置在原有桩基(1)的两侧,托换梁(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自对应的托换桩(2)上,并与原有桩基(1)注筑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托换梁(3)下方的原有桩基(1)被部分截断,并在截断后的原有桩基(1)下端设置索孔,钢索(4)穿过索孔后张拉于托换梁(3)的两端,从而使托换梁(3)、钢索(4)及位于托换梁(3)下方的部分原有桩基(1)共同构成张弦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文有李勇张民才郭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