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41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瓶盖,由顶盖和盖体组成,顶盖和盖体采用卡合活动连接,通过顶盖在盖体上的移动,达到瓶盖的启闭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整体谐调,不易磨损。(*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特别是一种盛液体器皿的瓶盖。现有的盛液体器皿的瓶盖,有拧盖式、有掀动式等等,这些瓶盖设计传统,使用时不顺手,且翻倒时易溢出内容物,另掀动式瓶盖反复掀动,瓶盖掀起铰接位易断裂,再者,现代产品讲究产品外形美观、整体谐调,传统的旧式结构不符合当今美学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瓶盖,其采用伸缩式开合盖结构,瓶盖整体美观、使用方便合理。本技术由顶盖和盖体组成,顶盖套置在盖体上,顶盖面设置有开口,顶盖内侧设置有凸台;盖体一端为瓶体拧入端,另一端为液体流出口,液体流出口为中环孔,中部呈凸出端面,液体流出口边沿设置有凸台,顶盖内置凸台与盖体端面凸台卡合,顶盖可在盖体上、下移动,移至最低处,盖体中部凸出端面将顶盖的开口封口。本技术由顶盖和盖体两部分活动连接,通过顶盖在盖体上的移动,达到瓶盖的启闭作用。由于瓶盖采用指力前推、后压,符合人体工程学,且这种结构不易磨损,故牢固、耐用,本产品结构合理、美观耐用。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顶盖剖面图;附图2是本技术盖体剖面图;附图3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开盖状态图。如附图1所示,顶盖1的盖面有开口12,其内侧设置有凸台11。如附图2所示,盖体2下端为瓶体拧入端,其上端有液体流出口21,呈中环孔状,中部凸出端面22与顶盖1的开口12吻合;液体流出口的端边沿设置有凸台23。如附图3所示,瓶盖呈封闭状,顶盖1套置在盖体2上,由顶盖1的凸台11和盖体2的凸台23卡合连接;盖体2的中端面22正好置于顶盖1的开口12处。如附图4所示,将顶盖1向上提拉,顶盖1与盖体2之间有空隙,液体经盖体2的液体流出口21、顶盖1的开口12流出。权利要求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其由顶盖(1)和盖体(2)组成,顶盖(1)套置在盖体(2)上,顶盖面设置有开口(12),顶盖(1)内侧设置有凸台(11);盖体(2)一端为瓶体拧入端,另一端为液体流出口(21),液体流出口(21)为中环孔,中部呈凸出端面(22),液体流出口边沿设置有凸台(23),顶盖(1)内置凸台(11)与盖体(2)端面凸台(23)卡合,顶盖(1)可在盖体(2)上、下移动,移至最低处,盖体(2)中部凸出端面(22)将顶盖(1)的开口(12)封口。专利摘要一种瓶盖,由顶盖和盖体组成,顶盖和盖体采用卡合活动连接,通过顶盖在盖体上的移动,达到瓶盖的启闭作用。本技术设计合理、整体谐调,不易磨损。文档编号B65D47/00GK2327636SQ9823398公开日1999年7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赵质川, 钟世娟 申请人: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其由顶盖(1)和盖体(2)组成,顶盖(1)套置在盖体(2)上,顶盖面设置有开口(12),顶盖(1)内侧设置有凸台(11);盖体(2)一端为瓶体拧入端,另一端为液体流出口(21),液体流出口(21)为中环孔,中部呈 凸出端面(22),液体流出口边沿设置有凸台(23),顶盖(1)内置凸台(11)与盖体(2)端面凸台(23)卡合,顶盖(1)可在盖体(2)上、下移动,移至最低处,盖体(2)中部凸出端面(22)将顶盖(1)的开口(12)封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质川钟世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