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婉娟专利>正文

发光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99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容器,本体(1)为透明体,电器盒(3)及其内的电路板(6)置于容器底(9)的空腔内并通过该空腔上部的容器底(9A)与容器本体(1)的空腔相隔离,电路板(6)的正面朝上,其特征在于:电器盒(3)的上部盖有透光片(2),电路板(6)和透光片(2)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反光罩(4),反光罩(4)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透光片(2)、电路板(6)相适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并可进行光束色彩变换,用于各类容器或摆设品尤其是饮料容器的本体透明的发光容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各种发光物品如发光鞋等,但用于容器的不多,且发光电路及装置均较复杂,可以进行光束色彩变换的更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及电路简单且使用方便,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并可进行光束色彩变换,可用于各类容器或摆设品尤其是饮料容器的本体透明的发光容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发光容器,本体(1)为透明体,电器盒(3)及其内的电路板(6)置于容器底(9)的空腔内并通过该空腔上部的容器底(9A)与容器本体(1)的空腔相隔离,电路板(6)的正面朝上,电器盒(3)的上部盖有透光片(2),电路板(6)和透光片(2)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反光罩(4),反光罩(4)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透光片(2)、电路板(6)相适应。所述的本体(1)为透明体是指普通的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制作的容器如饮料容器、金鱼缸、家庭或办公室的摆设装饰品乃至发光奖容器等都是可以的,凡是需要由彩色光或光束色彩变换来装饰的透明物品均可以采用本发光电路。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的电路是由IC芯片、电阻R、电容C、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及电源U和开关K组成,IC芯片引出S1、S2、S3、S4、S5和S6六根引线,其中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的正极及IC输入引线S4与电源U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1、VD2负极端并联后串联电阻R与IC输出引线S1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3、VD4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2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5、VD6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3相连,IC引线S5、S6并联电容C后由引线S6与电源U的负极相连,电源U的正极与开关K的一端直接相连。在使用本技术的过程中,将液体加入发光容器中,开启电源开关及发光器,按IC程序控制发光元件使不同颜色发光元件工作,从而达到液体颜色随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射入而转变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及电路简单且使用方便,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并可进行光束色彩变换等优点。附图说明以下是本技术的图面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1中,1是容器本体,2是透光片,3是电器盒,4是反光罩,5是发光二极管,6是电路板,7是电池,8是电池盖,9是容器底。图2表明了本技术的电路组成及连接方式,图中CDT3339是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了本体(1)、电器盒(3)及其内的电路板(6),电路板(6)置于容器底(9)的空腔内并通过该空腔上部的容器底(9A)与容器本体(1)的空腔相隔离,电路板(6)的正面朝上,电器盒(3)的上部盖有透光片(2),电路板(6)和透光片(2)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反光罩(4),反光罩(4)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透光片(2)、电路板(6)相适应。参照图2,电路由IC芯片、电阻R、电容C、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及电源U和开关K组成,IC芯片引出S1、S2、S3、S4、S5和S6六根引线,其中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的正极及IC输入引线S4与电源U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1、VD2负极端并联后串联电阻R与IC输出引线S1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3、VD4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2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5、VD6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3相连,IC引线S5、S6并联电容C后由引线S6与电源U的负极相连,电源U的正极与开关K的一端直接相连。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容器,本体(1)为透明体,电器盒(3)及其内的电路板(6)置于容器底(9)的空腔内并通过该空腔上部的容器底(9A)与容器本体(1)的空腔相隔离,电路板(6)的正面朝上,其特征在于电器盒(3)的上部盖有透光片(2),电路板(6)和透光片(2)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反光罩(4),反光罩(4)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透光片(2)、电路板(6)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容器,其特征在于电路由IC芯片、电阻R、电容C、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及电源U和开关K组成,IC芯片引出S1、S2、S3、S4、S5和S6六根引线,其中发光二极管VD1、VD2、VD3、VD4、VD5、VD6的正极及IC输入引线S4与电源U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1、VD2负极端并联后串联电阻R与IC输出引线S1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3、VD4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2相连,发光二极管组VD5、VD6负极端并联后与IC输出引线S3相连,IC引线S5、S6并联电容C后由引线S6与电源U的负极相连,电源U的正极与开关K的一端直接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容器,电器盒(3)及其内的电路板(6)置于容器底(9)的空腔内并通过该空腔上部的容器底(9A)与容器本体(1)的空腔相隔离,电器盒(3)的上部盖有透光片(2),电路板(6)和透光片(2)之间具有上大下小的反光罩(4),反光罩(4)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透光片(2)、电路板(6)相适应,电路由IC芯片、电阻R、电容C、三组计六只发光二极管及电源U和开关K组成,解决了现有发光电路及装置均较复杂,不能进行光束色彩变换等问题,具有结构及电路简单且使用方便,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并可进行光束色彩变换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各类容器或摆设品等本体透明的发光容器使用。文档编号B65D77/24GK2568570SQ02272528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刘婉娟 申请人:刘婉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婉娟
申请(专利权)人:刘婉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